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徐祖德 《考试周刊》2012,(2):171-171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是要热爱学生,二是要理解信任学生,三是要营造宽松民主的班级气氛,四是要严格班级管理,从而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使教育教学工作充满文化魅力和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张鲁川 《江苏教育》2023,(21):20-21
班级是一群年龄相仿的学生长时间在一起共同学习、深度交往和参与各种活动的主要而稳定的场域,是润泽和滋养生命的精神家园。班级要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班主任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班级的教育价值,建设班级伦理共同体,达成学生个体与班级实体的精神同一性。学生不再是个体的集合并列,而是班级的有机成员;班级不再是由复数的“我”组成,而是“我们”的整体性构成。  相似文献   

3.
班级契约伦理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及独立人格的形成,促进平等的"我—你"师生关系的形成,规避班级文化冲突,促进班级共同体的建立。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树立公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契约理念,建立自由与伦理责任相结合的班级契约伦理。  相似文献   

4.
“我-你”师生关系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的关系,它是主体阐性哲学转向在教育领域中的积极回应,也是文化适应模式变迁的产物,同时也是对“我-它”师生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我-你”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教师以生命教育作为理念支柱,以教育爱作为心理前提,以善于倾听作为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5.
钟华 《现代企业教育》2010,(10):205-206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建立平等和谐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马丁·布伯的“我-你哲学观”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从其核心思想入手,指出和谐师生关系的本质就是布伯倡导的“我-你”关系,并非传统教学中的“我-它”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它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和谐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爱”是和谐师生关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一切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都必须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真挚“爱”的基础之上。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通过亲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表现出一种新的自我,从而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班主任作为实施教育目标的支柱,应做到亲切、自然,为学生所接受、所信任。  相似文献   

7.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关系到弘扬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教育观念必须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教育方法个性化、班级管理全员化,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网络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教室概念,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作用,突破了传统的班级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学生与课程表“多对一”关系以及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从而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不但使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得到了更进一步发挥,而且也使其原有的局限性得到了合理的弥补。  相似文献   

9.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教育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但“爱”应该是它的核心。因为爱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基础,是教师关心爱护学生的行为源泉,又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的管理者,如何将满腔的爱倾注给学生.叉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呢?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 ,要构筑民主、平等、和谐、科学的师生关系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班主任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六项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班级管理中 ,遵循主体性原则 ,就是要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教育的主体。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想方设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 ,从而把班级建设成为以学生自主教育为主 ,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二为主”的班集体。我的做法是 :一是建立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二是组建和培养得力的班委会。组建班委会一般采用“竞选…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重视教师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自由选择,倡导"你-我"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是:树立平等的新型师生观;确立师生主观性共存的意识;建立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谌涛 《教书育人》2007,(8):52-52
班级管理中学生违纪是班主任经常遇到且非常头疼的问题。寻求班级管理的良策,如何科学地处理学生的违纪问题,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值得每一位班主任认真地研究和关注。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常常会有这样的学生:有某种违纪行为经过多次反复的批评教育,始终不能奏效。如果再对他们采取进一步严格的措施容易使他们对班主任产生抵触情绪,极易导致“顶牛”现象的出现,使师生关系恶化。在实践中对于此类学生,我采用“免罚交易制”,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罗传利 《考试周刊》2011,(70):239-239
融洽和谐的班级集体能提高班级凝聚力,使每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并主动自觉地热爱这个班级、热爱班主任,从而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和爱心,激发创造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优质的班级人文环境,打破传统的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命是从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根据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当下高职教育强表象而弱“生命关怀”及“人的发展”的状况,对当代高职班级管理缺乏伦理蕴意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高职班级伦理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高职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教育视野下的师生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重视教师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自由选择,倡导"你-我"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是:树立平等的新型师生观;确立师生主观性共存的意识;建立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的主要领导者、教育者与管理者,要想管好班级必须用博大的爱心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和朋友,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形成良好班风,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创造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18.
班级精细管理容易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单子式”个体,并且会增加管理成本。因此,班级管理应从精细管理走向艺术管理。教师应对班级管理进行人性审视、教育审视和管理审视,从多元角度认识学生,系统思考班级管理方式,紧抓班级管理的主要矛盾,从而使制度的外在约束建立在学生自我约束与价值引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9.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仁爱产生仁爱。”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爱”起来,我相信师生关系就不会紧张.班级就不会混乱,反而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班级内时常会出现欢歌笑语.究其原因这都来源于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教育家在生命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对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目的、生命教育的路径、生命教育的特色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剖析。他们认为,生命教育是建构于生命哲学之上,同时又超越了生死,拷问存在之价值与生存之意义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你自己”,促使学生自我生成和“成为你自己”。设置死亡教育的课程、创设非连续性教学形式、构建“我与你”的师生关系是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存在主义视野下的生命教育具有四个特征:以人为本,观照生命的人文性;彰显个性,张扬生命的独特性;绝对自由,选择与责任的双重性;直面.生死,追寻生命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