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十字军东征期间,数万名儿童组成"童子军"随同出征。这一现象让人们觉得极其不可思议。究其原因,此次东征有其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因素。在中世纪西欧封建神权统治的大环境下,各阶级及阶级之间趋于白热化的矛盾、浓厚的"朝圣赎罪"观念、教皇与教会的煽动说教等因素使得此次东征最终发生。儿童十字军在军事上的惨败,进一步降低了教皇与教会的威信,降低了人们对东征的热情,从本质上宣告了东征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存原始资料的记载,英诺森三世没有参与促使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的阴谋,但他知道这次东征转向攻打扎拉和君士坦丁堡的阴谋的绝大多数事实。对这次东征的转向他采取表面上禁止、实质上支持的态度,目的是为了替自己开脱责任,避免因公开支持十字军攻打基督教徒而受到质疑和指责,万一十字军未能攻下君士坦丁堡也能够置身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张罗马教会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3.
在中世世界史上,十字军东征,是一件很值得注意的事件。因为它的结果,给欧洲各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里我们不谈它的影响和东征的动机以及整个东征过程,只把从公元1096——1270年止计175年间,究竟发动几次东征?及各次起迄年代简述於下: 关於十字军东征,一般历史都记载着从1096——1270年止共发动七次东征。事实上不止此数,不过其规模较大的只有七次。即在1095年11月范勒蒙大会以後,1096——1099年发动了第一次,1147——1149年第二次,1189——1192年第三次,1202——1204年第四次,1228——1229年第五次,1248——1254年第六次,1270年第七次。此外还有几次不能算是正式的十字军,但其中有一次是特别引起世人注意的,即在第四次十字军以後,欧洲的奴隶们造谣说:有罪的人无法收复圣地,只有纯真的孩子可以办到。因此在法国和德国,约有三万的孩子受了欺骗,於1212年组成了皆是十二岁以下男女幼童十字军,在斯  相似文献   

4.
关于十字军东征这一问题的研究,确切地说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历来为史家所瞩目,而至于这次远征后来为什么改变进攻的方向(按原计划第四次十字军的目的,原来是埃及,通过征服埃及,西方国家希望获得军事基地来对占有“圣地”的穆罕默德教徒进行战斗。①),把进攻的目标从埃及转向拜占庭,长期以来史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大家都各抒己见;莫衷一是。自19世纪以来,西方学者纷纷著书立说,从不同视角加以探讨,做了多方的努力,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种:法国的史学家里安于1875年发表的《英诺森三世、士瓦本的斐利候和孟斐拉爵…  相似文献   

5.
1096-1291年,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给欧洲人民和地中海东岸一带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死于这场战争的人不计其数。这并不是基督教会与教皇乌尔班二世所宣传的是一场对异教徒的“圣战”,而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掠夺之战”。促成十字军东征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基督教会与教皇做的鼓动宣传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及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未能实现对“圣地”耶路撒冷的征服,转而进攻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一历史事件看似偶然,但在它的背后却隐含着一系列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十字军队伍和威尼斯共和国的利益追求是军队转向的主要内在因素,而拜占廷帝国的衰弱则为转向及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创造了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虽然名义上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基督徒对异教徒的“圣战”,但世俗因素始终起着重要作用。教皇煽动十字军的蛊惑性演说,教俗封建主参加十字军的动机,城市商人推波助澜的图谋,十字军强盗的烧杀抢掠,都充分表明十字军东征的军事殖民和经济掠夺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1096~1270年,在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共发动了8次十字军东征,其中尤以第四次十字军运动最为重要和特别,因为它打着“夺回圣地”、“打击异教徒”的旗号,却改弦易张,攻陷同为基督教兄弟的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长久以来,这个问题史家们一直争论不体。文章认为,现实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因素才是其改变方向的主因。  相似文献   

9.
1096~1270年,在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共发动了8次十字军东征,其中尤以第四次十字军运动最为重要和特别,因为它打着“夺回圣地”、“打击异教徒”的旗号,却改弦易张,攻陷同为基督教兄弟的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长久以来,这个问题史家们一直争论不体。文章认为,现实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因素才是其改变方向的主因。  相似文献   

10.
许宏(?)先生在华南师范学院学报1957年2期上,发表了“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原因及其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的文章。这篇文章的特点:表面上说要反对资产阶级史学家的谬论,实质上还是歪曲了十字军东征的性质,歌颂了十字军东侵的进步作用。我们认为该文散布了坏影响,必须予以探讨和批判。一、夸大宗教之间的矛盾和教皇的权力,歪曲战争目的  相似文献   

11.
英格兰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与国王亨利二世的争论发生在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任职期间。作为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亚历山大在争论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由于罗马教会长期分裂,亚历山大处境艰难,需要亨利的支持,不得不谨慎地对待争论;另一方面,教皇权威在英格兰得到尊重,亚历山大与贝克特在维护教会自由的立场上基本一致。总体来看,他给予贝克特有限度的支持,积极调解争论,缓和了教会自由与世俗政治之间的张力,维护了教皇权威在英格兰的适度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十字军东征是世界中古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军事征讨运动,政教关系是中古政治史上极为重要的内容,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十字军东征的开展是教权由从属到抗争王权的结果,十字军东征的短期效应是教权鼎盛,王权削弱,而十字军东征的最终结果是教权衰败,王权至上。  相似文献   

13.
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国家乘蒙古人入侵基辅罗斯之机,企图合并罗斯东正教会。由于教皇无意于反蒙援罗、十字军对罗斯西部领土的侵犯、蒙古人对天主教国家与东正教国家的不同政策、尼西亚东正教会对基辅罗斯的宣传与影响,罗斯人最终拒绝了教皇的教会合并请求。  相似文献   

14.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①给地中海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导致拜占廷衰落、分裂和近东国际格局巨变。十字军在原来拜占廷的国土上建立起拉丁人的统治,使西方式统治扩展到东方。这种扩展的结果必然会带来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也会伴随一些融合和发展。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地中海尤其是爱琴海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复兴(The Renaissance),其字面意思是“再生”,最早产生于工商业发达程度最高的欧洲国家意大利,后来逐渐传至西班牙、法国、英国。文艺复兴的发端可以追溯到十字军的东征。随着东征的节节胜利,欧洲各国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工商业和贸易关系在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得到长足发展,持有大量财富的商人阶层开始出现。同时,教会势力、尤其是教会对于经济利益的垄断和限制受到严重挑战。商人为谋求经理效益在教会中寻找、培植、树立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1180—1203年拜占廷皇帝们的迷信活动导致拜占廷皇权衰落、政局动荡。1180年以来拜占廷二十余年国内政治局势动荡和皇权的衰落,使得社会各阶层不能团结一致抵抗外敌,最终君士坦丁堡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开始了拜占廷漫长的衰落时期。  相似文献   

17.
1378-1417年西方教会大分裂的背后是王权与教权的争斗,这次分裂对当时的欧洲大学产生了以下影响:一是大学组织由教皇庇护的泛欧洲机构成为归属不同民族国家的学术组织;二是大学管理主体由教会教皇转向世俗当局;三是大学数量由平稳缓慢地增加变为大量骤然地出现;四是大学从超国家的文化传播中心转为培养专业精英的国家机构。总体而言,这次西方教会大分裂"在大学的历史上代表着真正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8.
十字军东征是中世纪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西方中世纪史教学的重要主题和难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受国际局势影响,西方学界在文化多元主义的思潮下对西方中心论进行了修正,重构十字军东征历史。这一新动向强调穆斯林视角对十字军东征研究的必要性和中世纪地中海世界文化交流的多样性。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趋向已经反映在西方历史教学当中。...  相似文献   

19.
12世纪中期以来,西欧各地天主教异端如火如荼的传播,严重挑战罗马教廷的统治权威,更成为教皇英诺森三世实现教权至上理想的巨大障碍,酝酿已久的阿尔比圣战终于在1209年秋季拉开帷幕。法国南部奥克西坦错综复杂的领地关系、分散的政治权力,使得各方领主都觊觎这里的领土,这场圣战随即演变为一场领地争夺战,战争的神圣光环泯灭在世俗争夺与血腥屠戮中。阿尔比十字军开启欧洲历史上大规模宗教迫害的先例,掀开西欧历史悲剧性的一页。战争彻底改变了法国南部的政治格局,尽管表面上看,天主教会巩固了地位,强化了统治。但战争导致的法国对南部地区的实际控制,从根本上削弱了教会的影响。教皇在处理宗教纠纷中对法国王权的依赖,最终导致阿维农之囚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故事:法国小铁匠保卫耶路撒冷◆巴利安是一个法国小铁匠,在妻子自杀后不情愿地加入了十字军。当他随着十字军东征来到耶路撒冷后,深深地被当地陌生而奇特的文化吸引,巴利安甚至爱上了公主希比拉。但是萨拉丁率领的撒拉森骑士很快来袭,他们发誓要夺回心中的圣地,一场惊心动魄又野蛮残酷的战争即将展开……◆背景:天国王朝之缘起◆史诗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新作《天国王朝》,是一场横扫千军万马的血泪故事,从一个为理想挣扎奋斗的男人眼中,我们看到了惊心动魄的十字军战争。影片以历史事件作为背景,上演的却是人性的故事。斯科特心里勾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