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6,(2):39-44
文章以近五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中的教育信息技术类课题为研究对象,对教育信息技术类课题的立项数量、研究机构、负责人、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统计分析,指出了当前教育技术研究项目的运行状况并为今后教育技术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借鉴。通过对近五年课题立项和研究情况的分析,以期对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7,(10):5-11
国家级课题立项情况代表了研究热点趋势。文章首先对日本国家级课题立项情况进行了梳理,对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助成事业这一日本主要科研经费来源进行抽选,并对其1977~2016年间获批立项的教育技术类相关课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日本教育技术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申报,在资助力度上强于中国,但与日本其它学科相比仍然较弱,在课题内容上则偏重于研究和开发。最后,文章总结了中国和日本在教育技术类科研立项方面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开展教育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为方向,以加强学科基础研究和前沿问题研究为重点,对学科发展具有标识性意义。论文从研究人员与立项单位、立项与研究内容、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新世纪(2003—2021年)以来的教育学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及其论文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人员方面,作为学科领军人才的课题首席专家多数担任着一定的行政职务;在立项单位方面,重大项目区域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双一流”师范大学和具有学科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在立项与研究内容方面,重大项目紧密围绕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人才培养效果评价这一“育人”核心议题展开;在研究特点方面,重大项目侧重应用研究,贴紧国家政策,关注教育公平;在发展趋势方面,重大项目经历了从宏观研究向微观研究、从思辨研究到实证研究、从独立研究到合作研究的转向。未来,教育学科类重大项目在立项中应更多考虑落后地区,加强理论研究和思辨研究,实现由“政策驱动研究”向“研究引领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4.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矩阵结构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对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矩阵结构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立项课题进行了综述 ,并对该课题改革方案的落实措施及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教育技术本质研究是深化人们对教育技术认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育技术原理研究的核心。本文对近年来国内教育技术本质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分别从技术哲学、教育学和系统科学等三个学科的视角梳理了教育技术本质研究的主要成果,然后,从三个方面对深化教育技术本质的研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职业教育学课题数据,从立项数量、项目类别、地区分布、立项单位、研究领域五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学立项课题数量、层次有待提高,且在区域、申报单位和研究领域存在较大的不平衡,由此提出了五方面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对教育技术学科的现状以及发展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其次,从软硬件建设不同步、重效应轻效果、教育技术先进理念缺乏三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当前我国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教育技术网络化、多媒体化、应用模式的多样化、交叉学科特征和理论研究等5个具体方面剖析了我国教育技术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1月17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保障体系重点研究项目立项名单》,我院6个项目获得A级立项,1个项目获得B级立项,立项总量及A级立项数量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均名列首位。本次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计划项目共有101个项目获准立项,其中37个A级立项,33个B级立项,31个C级立项。  相似文献   

9.
从“改变制定规则的规则”原则出发,研究“教育研究”中的四个问题:一、教育研究建制的研究——教育研究的课题立项与评审;二、教育研究工具的研究——网络工具将解开两千年来教育积存的死结;三、教育研究环境的研究——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创新。走向21世纪的教育创新,来自教育研究上的原创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教育技术学的产生及其特点,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实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基本原理,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等4个方面对教育技术学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技术起步较晚,大部分理念和技术都是从国外引入并逐步加以本土化的。国际交往对于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作为我国首次全方位关注教育技术国际交往的研究,其意义就更为重要。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当前的主要途径有国内师生出访交流,国外学者来华作报告、进行合作交流,对国外学者进行专访对话,学者赴外参加国际会议或国内举办国际会议,以及翻译国外著作等。10年来,随着国际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其研究越来越广泛并走向深入,主要集中在学科发展、远程教育和学习模式等10个领域。这些国际交往使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研究领域得到拓展,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和规范。评估10年的国际交往,今后更应加强实质性合作研究,提高交流实效,重视国际项目合作,避免停留在表面或流于形式,要以一种平等合作、批判性、包容性的态度进行国际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2.
赵勇博士,男,现为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技术 中心主任。1996年于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包 括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环境,技术进化与适应,语言习得与读写能力,以及 知觉控制理论等。他的研究着重从社会、文化与心理的视角考察教育技术。 曾经主持了Kids Learning in Computer Klubhouses (KLICK)等多项有广泛影 响的研究项目,在国际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百篇,曾获得美国教 育研究会等机构授予的多项学术奖励。近年来,赵勇博士为推动中美教育 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做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该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文章的研究内容纵览和文章的论述深度两个维度,对《现代教育技术》2001~2007年所发表的845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以此考察高校教育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高校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高校教育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我国区域性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通过文献检索、内容分析和文献研究等过程和方法,依据Thomas C.Reeves的教育技术研究分类框架,对中国期刊网收录的2001~2010年10年间针对区域性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方面的期刊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现有的研究成果透视目前我国区域性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未来我国区域性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家特殊教育研究中心推动了美国特殊教育研究的开展,与特殊教育实践紧密关联,为教育变革提供指导性意见,促进了美国特殊教育的蓬勃发展。文章以美国国家特殊教育研究中心资助的特殊教育科研项目为例,从研究类型、研究主题、研究特点等维度,对美国的特殊教育研究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分析,以期为我国特殊教育及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理论体系和代表人物是判断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主要指标之一。文章以李龙教授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成果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揭示了其学术视界的内涵:中国是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策源地,教育技术定义是由“领域、本体、理论和实践层面”构成的一个定义体系,教育技术学科体系由“理论框架、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构成,教学设计是一种由“宏观、中观和微观”构成的三层架构体系,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应遵循“双重定位,多元发展”模式。其学术视界关注教育技术史、教育技术哲学和教育技术文化观研究,体现出文化自觉的学术研究特征;其学术人生诠释了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激情的学术人格特点。文章认为,文化自觉是一种进行时,未来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文化自觉要更加关注研究取向、研究实效和研究话语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内远程教育研究近20年发展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大量远程教育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收录了国内远程教育近20年来的2458篇核心期刊论文。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国内远程教育已经拥有一定的研究力量,进入比较稳定的发展期。研究机构以国内高等院校为主,尤其是广播电视类大学及师范类院校。研究获得了国内外的多项基金资助,涉及基金资助项目100多项。研究内容广泛,涵盖学科类别40余种。国内远程教育研究的发展一方面注重借鉴国外研究经验,一方面注重引入最新的信息技术,并将远程教育向各个领域和学科推广。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服务于克林顿时期,至今仍对美国各州的教育技术政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分析CEO论坛的组成、使命和所做的工作,特别是为确保所做工作在论坛解体后仍旧发生作用所进行的设计。这对于我国如何利用各种社会力量辅佐政府部门开展制定教育技术政策所需要的研究和实践,具有特别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技术理论的形成不但需要卓有成效的教育技术实践,还需要从其发展的“逻辑”之维和“现实”之维加以把握。在逻辑维度,建构一个自洽的教育技术理论范畴体系,可以揭示教育技术存在的普遍规律;在现实维度,探讨中国语境下教育技术的核心问题,有助于寻找中国教育技术理论安身立命的“居所”。科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必须与科学的现实基础相一致。“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理论的核心范畴,因为“教育技术”这个概念本身具有最强的统摄力,不同的教育技术观影响着不同的教育技术认识和实践的方向。教学媒体和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理论的现象范畴。教育技术的现象范畴涉及教育技术的存在现象,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包容性,是核心范畴的具体化。教育技术活动范畴是操作性范畴,“分析”、“设计”、“开发”、“使用”和“评价”是教育技术基本活动的理论反映。如果说理论范畴的建构是对教育技术的静态“解剖”和事实抽象,带有鲜明的对象化研究倾向;那么,把握教育技术学的核心问题则是基于“问题逻辑”的动态探索,是一种价值性的观察视角。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对学与教的支持作用,最有可能作为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核心”。强调现代教育媒体理论的核心地位,决定着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基本观点和立场。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article, I comment on the seven articles that appeared in the special issue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8, 46(4); 1999, 47(2)) and an associated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ERA) symposium, as well as other selected development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s presented in a recent edited volume (Jacobson & Kozma, in press). I addres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described in these articles and identify five interconnected themes that cut across many of them: the centrality of design, the enabling capabilities of technology, collaboration with new partners, scaling up of projects, and the use of altern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Together, the projects described in these articles are defining new directions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at put it at the forefront of educational R&D. At the same time, I direct a critique and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 (ISD) technology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