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西方政治心理学有关人格与政治行为的研究从公民转移到政治家 ,主要从认知方式、动机与领导绩效、一般人格特征与行为方式等探讨了政治家的人格特征对其领导行为的影响 ,取得了重要进展。最近的研究表现出两个基本趋势 :一是力图将公民的人格与政治家的人格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 ;二是改变了过去对政治行为的宽泛理解 ,而集中探讨政治家的人格特征对选民投票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交互行为是衡量在线学习者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用户的人格特征对其网络行为有预测作用。需要以微博学生用户为样本,分析用户交互行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卡特尔16项人格特征中,幻想性与转发行为负相关,实验性、有恒性对评论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聪慧性对评论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或私信行为与实验性正相关,与有恒性负相关。交互行为层级不临近的用户人格有显著差异,并反映在乐群性、世故性和创造力上;恃强性人格对高水平的信息交互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世故性人格对高水平的交互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从整体来看,用户的关注行为与16项人格特征均无关,但深层次的交互行为与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影响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家庭因素方面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态度、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都是对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发展施加影响的重要因素. 一、创造性人格及其早期发展的重要性 创造性人格强调个体创造行为中的人格因素所起的作用.创造行为的实现,既依赖于认知过程的各种能力品质,也与个体的动机、兴趣、信仰、价值观、性格和气质等因素密切相关.创造性人格反映那些富有创造性个体的精神面貌.创造性人格是通过人的创造性行为来实现的,而创造力就是创造人格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对儿童来说,只要他所进行的活动对他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对个体发展有价值,就可视为创造.  相似文献   

4.
儒家理想人格为"文质彬彬"之君子,其人格的最高境界,是文质合一,礼与情合一.儒家人格思想不仅有益于培养现代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与高尚人格,而且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恰当的礼仪行为.  相似文献   

5.
人格是一个人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独特模式,包含外在人格和内在人格及其交互作用。由于人格的独特性与复杂性以及研究者观点的不同,在人格心理学中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取向和研究方法。处理好人格研究方法学中的个案式评鉴与通则式评鉴、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辩证关系,将会科学、有效地促进我国人格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人格与人格教育 道德教育中的人格是指道德上的权利与义务的主体,即个人的特定行为方式表达出来的关于自身精神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一个人做人的资格和人品的总和.高尚人格的形成,是通过人格教育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正> 目的与方法心理学界对于人格并无精确的界定,随着心理学各学派的解体,对于人格定义的争议逐渐被暂置一旁,呈现出研究构成人格各种维度及其实际应用的趋势。我们赞成L.E.Bournelr和B.R.Ekstrand的综述:人格是用来描述(麦克里兰德)和说明(奥尔波特)个别差异(吉尔福特、科尔伯)和行为的连贯性(卡特尔、埃森克)的一个用语,仅仅试图运用一种理论倾向来研究人格都是片面的~([1])。  相似文献   

8.
组织行为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人的行为是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心理活动受到个体人格品质的影响,要研究个体和组织中团体行为的特点与规律,就必须认识个体的人格发展变化的特点人格是个体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反映个体内在稳定心理特征的因素。一般认为人格主要由气质和性格构成。  相似文献   

9.
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用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便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个性心理品质.人格首先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塑造不同的人格;同一历史时期中不同的社会环境也会形成不同的人格.人格一旦形成后,就具有比人的思想和行为更加深刻、更加隐蔽的性质.比起人的思想和行为来,人格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倾向性;并按照这种稳定性和倾向性,去引导和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师心目中的学生问题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了解小学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认识情况.研究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138名小学教师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小学教师重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和违反纪律行为;小学生存在胆怯害羞等社会适应性的心理问题;小学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认识存在重品德问题行为轻人格问题行为的明显误区.  相似文献   

11.
人格障碍从心理学和病理学角度分析 ,实际上是介于精神病与正常人之间的一种行为特征。学校德育工作应重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矫治学生人格障碍 ,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人格——行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注重通过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达到对其行为的规范。从人的心理发展轨迹看,人格养成是人初期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格决定行为,行为会促进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应重视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促使人格的力量转化为行为的动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3.
Past research has consistently shown that there is a 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but much less work has focused on explaining this relation.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whether three aspects of homework behavior, namely homework time, procrastin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medi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controlling for cognitive ability, track level, gender, and ethnicity. We investigated this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about 9000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Netherlands (average age 13 year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personality traits were related to homework behavior, and that both personality and homework behavior were related to end-of-year grades in math and Dutch language. Nevertheless, homework behavior only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grades.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在理论上具有健康人格塑造的功能,包括满足人格健康发展的各种需要、释放人格内部的冲动以及促使行为发生改变等。但当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的实际作用却并不乐观,网络带来了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低水平状态、人格内部失衡和行为的病态改变等问题。教育者应当寻求积极的措施发挥网络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正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人格的自我知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思维、情感、声望及行为模式的自我知觉,通常借助于内省、行为的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获得。人格的自我知识与行为表现之间有适度的相关,人们对自己的人格具备一定的洞察力,其准确性随人格维度而变化。受信息障碍和动机障碍的影响,人格的自我知识存在自身的局限性,自我知觉中的盲点和动机性因素使人们不可能像陌生人那样不带偏见地判断自己的人格,人格的自我知识与他人知识具有不对称性。为了提高人格自我知识的准确性,提供真实的反馈信息、降低自我保护动机、运用正念技术以及坚持做自己是比较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格是人们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或倾向性,其形成过程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健康人格是指大学生具备良好而健全的做人的品质,是大学生的学习和才华、气质和风度、品质和品格的总和。当前大学校园文化中的种种逆流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造成很大威胁,必须注重建构和谐校园文化,并使之与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形成良性互动之势。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人与人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伦理学认为人格是人的道德品质的总括,哲学认为人格是人的诸种特征的综合体。人生哲学移植、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再造了自己的人格规范,它认为人格是人的人生规格和做人的模式,这一解释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墨子的人格精神有着恒久的超越时空的生命力,铸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光辉灿烂的一面。至今仍具有迷人的魅力和值得研究的价值。文章对墨子人格精神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人格品质、人格特征、侠义风范、生活作风、行为准则等方面探析墨子独特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为学与为人的统一、化学术为德性是中国古代贤哲的优良传统。潘懋元先生的人生历程和为学经历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尺度,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是如何将学术融入生命,实现为学与为人高度统一的。潘懋元先生治学与为人是学术研究者"化理论为德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