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杰克·伦敦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揭示了美国20世纪人们狂热追求"美国梦"的失败.小说的主人公马丁·伊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跻身于上流社会,但进入上流社会后,他反而更加痛苦、精神更空虚,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最后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悲惨的一生.这是杰克·伦敦思想的真实写照,他以同样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见,马丁的人生悲剧也是杰克·伦敦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2.
分析杰克·伦敦的《海狼》《马丁·伊登》两部小说中的超人式人物,以及作家本人奋斗和悲剧中的超人色彩。  相似文献   

3.
从《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的不同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克·伦敦的信仰多种多样并相互矛盾冲突。本文着重分析了对杰克·伦敦人生观影响最为深远的斯宾塞主义、尼采超人哲学和马克思社会主义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杰克·伦敦一生奋斗不息、辛勤耕耘,功成名就之后因看破人生而英年早逝。其代表作品《马丁·伊登》中的同名主人公马丁·伊登,无论在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还是在人物命运、社会背景等方面都深深地折射出作者杰克·伦敦的影子,可以说《马丁·伊登》即是杰克·伦敦深沉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5.
杰克·伦敦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传奇人物,虽然死时年仅40岁,但死后留给我们大量的作品和丰富复杂的思想.本文试图从杰克·伦敦的生平分析几种哲学思想对他创作的影响,分别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并就他的代表作品《马丁·伊登》和《野性的呼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和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初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就这两部小说的题材特点、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1909)是一部描写美国资本主义文明的悲剧。小说主人公马丁·伊登是一个复杂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悲剧人物。作品以深刻有力的笔触,描绘了这个来自社会底层的诚挚作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命运,揭示了他的精神发展直到破灭的苦难历程。人们对他最后的自杀给以充分的认识和深深的同情,然而他的自杀究竟说明了什么?这恐怕是我们理解这部作品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8.
路遥的《人生》与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都以自叙传的笔调描述了社会变革时期的社会底层知识青年为梦想奋斗的历程。本文从社会背景,价值取向,作者创作心理情节三方面比较分析了高加林和马丁·伊登的梦想追求以及爱情经历,并得出结论:二人的个人奋斗模式代表着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 ,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塑造的同名主人公马丁这一超人般的艺术形象 ,是作家超人思想的显现 ,是作家的“自画像” ,是一曲知识分子深深的精神悲剧  相似文献   

10.
杰克.伦敦一生奋斗不息、辛勤耕耘,功成名就之后因看破人生而英年早逝。其代表作品《马丁.伊登》中的同名主人公马丁.伊登,无论在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还是在人物命运、社会背景等方面都深深地折射出作者杰克.伦敦的影子,可以说《马丁.伊登》即是杰克.伦敦深沉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11.
<正> 杰克·伦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一个名叫马丁·伊登的出身下层的水手,因救了银行家摩斯的儿子,到他家里作客,爱上了他的女儿罗丝。为了获得罗丝的爱情,马丁发奋读书,日夜创作,立志成为一个作家。可是,很不幸,稿件总是被退回。马丁生活潦倒,但仍然坚持创作。罗丝对他很不理解,多次劝他放弃写作,找一个周定的职业。马丁因不听其劝告,而终  相似文献   

12.
杰克.伦敦是美国以描写北极淘金而饮誉文坛的著名小说家,一般的文学史教材都认为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马丁.伊登》。而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海狼》,体现了他的主要哲学思想和创作特点,比《马丁.伊登》更适合做他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写出《马丁·伊登》后,文名鹊起,财源滚滚,不仅在加利福尼亚州建了别墅,而且在大西洋海滨购置了豪华游艇。然而拥有这一切之后,厌倦、空虚、落寞和无聊也接踵而至,最后他被这些给弄疯了。1916年,他在自己的大别墅里开枪自杀。法捷耶夫二十九岁时就登上了苏联文坛,并以《青年近卫军》一书坐上苏联作协主席  相似文献   

14.
J.D.塞林格和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大陆。文学方面也是如此。早期的美国文学,主要是模仿欧洲的文学作品。至马克·吐温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文学作品。之后,大师辈出,像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称的欧·亨利 (代表作《麦琪的礼物》 ),杰克·伦敦 (代表作《马丁·伊登》 ),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福克纳 (代表作《喧哗与躁动》 ),海明威 (代表作《老人与海》 ),赛珍珠 (代表作《大地》 ),索尔·贝娄 (代表作《赫索格》 )等。而 J.D.赛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则是二战结束至今美国文…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文坛出现了两位小说巨匠,印第安纳的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和加利福尼亚的杰克·伦敦(Jack London)。两者都是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们一生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作品,在美国文坛放射出灿烂光芒。本文选取《嘉莉妹妹》和《马丁·伊登》分别作为两位作家的代表作,对两部作品中两位主人公的悲剧作一比较和分析,展现出“美国梦”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杰克·伦敦的半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是关于一个年轻作家的奋斗历程。这本小说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杰克.伦敦最成熟的作品。小说中,马丁·伊登受到爱的鼓舞,决心成为一名作家可以与露丝门当户对。在超强毅力的支撑下,马丁.伊登虽然生活在困苦中,但他利用每时每刻拼命地写作、学习。然而,在其成名之后,马丁.伊登对资产阶级的虚伪生活感到极度的厌恶,对他自己的生活也感到绝望。最后,因无法再忍受毫无意义的生活的煎熬,马丁·伊登自杀了。马丁·伊登的死亡原因也就成为众多学者考究的对象,在此,通过分析杰克.伦敦本人对马丁.伊登的影响以及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探寻马丁·伊登自杀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从沃尔特·密蒂的美国梦看人类意识的“神话”因素舒伟在当代美国文学创作领域,美国梦的幻灭是不少作品反映出的一个重要主题或突出基调。从杰克·伦敦笔下的马丁·伊敦的奋斗与结局;从西奥多·德莱塞笔下的《美国的悲剧》;从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他每天早上必须3点钟起床,去批发报纸,然后再到街头卖,卖完之后再去上学。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杰克·伦敦卖完报纸后,他的母亲拉着他到公共图书馆休息一会儿。因为是第一次走进图书馆,所以杰克·伦敦感到惶惑不安。在这家图书馆里,他们可以喝到免费的茶水,还可以安静地眯上一会儿。杰克·伦敦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图书馆的地方,放着那么多图书与报纸,而且在图书馆里看书看报不要钱。但是没过多久,还是小孩子的杰克·伦敦在图书馆里就坐不住了,他大声地说话和嬉戏。于是,母亲把他带到图书馆外,语重心…  相似文献   

19.
从《荒野的呼唤》看不同哲学思想对杰克·伦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受当时几大哲学思想的影响 ,政治观点比较激烈 ,从而导致其创作思想上的矛盾性和复杂性。本文试图管中窥豹 ,通过对《荒野的呼唤》的反思来看不同哲学思想对杰克·伦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总体阅读思考] 一、本文是一篇读后感,谈的是读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的回忆录还是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后的感想?阅读材料中的怎样的内容引起了作者注意,激起了兴趣,从而使他产生了怎样的感想? 二、本文为什么要提到使列宁听了摇头的杰克·伦敦的另一篇小说?为什么要说到杰克·伦敦的作品瑕瑜并见?为什么要详写《热爱生命》的内容?为什么要列举抓住狼耳朵的母亲,带着伤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