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句法、语义是语言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层级,动词语义制约句法形式,句法与语义之间通过界面或接口连接.借助梅尔丘克的意义—文本理论,文章通过语言的深层结构以及句法与语义之间的多对多关系阐明句法与语义界面的本质属性,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句法与语义界面是功能词附加、词与词组变换与小句结构优选三个部分有机组合的过渡层级.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法认为语义是语言的中心,语义是概念或意象的形成过程。语法结构决定于语义结构。突显现象是语义描写的主要手段之一。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层面上的语义突显现象揭示了语法结构下的认知本质及规律。  相似文献   

3.
对语言认知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概念形成中的认知,这涉及基本范畴与认知图式,意象与隐喻认知模式等;二是语言使用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即人怎样运用语言结构实现其交际功能,这涉及语义结构中的突显与选择,以此说明语言是认知发展的产物.文章拟通过对习语变体的探讨,重新划分习语变体种类,并说明认知和经验对语言结构和意义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语义加工与句法加工的关系是当前语言理解领域的核心和热点问题,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从大脑功能定位角度对之进行了探讨。采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对该问题的研究范式主要有三种:简单句与复杂句对比范式、语义违背与句法违背范式、语义控制与句法控制范式。虽然关于这两个加工过程的大脑功能定位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大量的研究结果之间并不一致,主要的争议在于句法和语义加工的差异到底涉及的是特异化的语言功能区还是工作记忆的差异、是否涉及内隐与外显加工的差异等问题。未来,语义和句法加工的大脑定位及相互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境参照下的英语句法歧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照亮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3):38-39,43
句法歧义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在结构层次上影响人们对语言的准确理解。认知语境是句法歧义的重要制约因素,构成语义理解的基础,可以帮助确定歧义结构的意义,使其理解更为准确,实现有效的交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出发,围绕句法相关语义、句法相关语义表征和联接规则三个主要问题简要考察了当代句法—语义界面理论中词库驱动理论和句法驱动理论的异同。二者的相同点是:都承认语义对句法的制约作用,语义的表征对象是句法相关语义和有关联接模式。二者的不同点是:词库驱动理论认为句法相关语义来源于谓词,并单独决定句法结构和意义,采用词汇语义表征,坚持普遍联接规则和间接联接模式;而句法驱动理论认为句法相关语义来源于谓词和构式,构式义融合谓词义和决定句法结构和意义,采用句式义语义表征,坚持构式独特联接规则和普遍联接规则想结合,采用单层直接联接模式。文章最后结合汉语,评价了上述理论的优劣,并提出构建整合句法—语义界面理论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动词隐喻语义衍生会产生大量新的义位,由于动词语义决定着其句法表现,进入到语言运作过程中,这些衍生而来的不同语义会有形式句法上的规律性映射,由此形成动词隐喻义位相应不同的组合形式性能。该句法组合性能差异有多方面内容和表现,本文将主要从题元语义功能和动词兼容共现特征这两个方面,对动词隐喻的多义义位所涉及的组合形式表征展开讨论。相关研究将充分展现动词题元特性和句法扩展方式、扩展性形式检测语在其语义区分、语义描写中的特殊作用和价值,印证动词隐喻义变所蕴含的形式、语义内在机制,从词汇、认知、形式的互动互释层面促进动词多义及其语义句法问题的探讨,同时其分析思路和理论方法、原则有益于系统化、层级化地开展动词规律性多义的精细化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8.
句法歧义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在结构层次上影响人们对语言的准确理解。认知语境是句法歧义的重要制约因素,构成语义理解的基础,可以帮助确定歧义结构的意义,使其理解更为准确,实现有效的交际。  相似文献   

9.
幽默的产生和理解都对语境具有不可或缺的依赖性。语言语境中语言层面的语音、语义、句法等因素,情景语境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及相应的认知推理过程等因素,以及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价值观等因素,它们互相交织,构成整体,对幽默的产生和理解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幽默的产生和理解都对语境具有不可或缺的依赖性。语言语境中语言层面的语音、语义、句法等因素,情景语境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及相应的认知推理过程等因素,以及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价值观等因素,它们互相交织,构成整体,对幽默的产生和理解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使役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重要句式,但以往对其内部结构的分析缺少关注。全面分析“使”字句的语义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可知“原因/条件”和“结果”是动词“使”联系的两个必有成分;从配价成分分析,“使”应是一个二价动词。揭示“使”字句在语义方面的成句条件,可以为该句式的句法分析及语法教学提供语义根据。  相似文献   

12.
冗余表达表面不包含任何新的语义信息,但实际上在日常交际中含有丰富的交际价值。文章首先分析冗余表达中重复词语的不同含义,接着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冗余现象,认为说话者故意使用冗余表达是符合在认知语境中的最佳关联的。冗余信息的理解和对特定认知语境的理解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从《三国志》的语料出发 ,对介词“以”的宾语作语义角色的分类 ,目的在于考察这些不同的语义角色与“以·宾”结构的不同句法类型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由此探求语义关系对句法形式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article provides a review of numerous studies that measured response times for cognitive tasks related to six components of the reading process. The component processes were single-letter recognition, multi-letter unit identification, word and pseudoword identification, semantic access/concept activation, phrase and sentence comprehension, and text comprehension. The response time data are presented in tables and summarized in the text. The data provide support for a componential view of reading.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具有长距离照应的特点。20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自己"长距离照应产生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列举了许多例句来验证各自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分析这些例句后得出以下结论:动词语义指向应该是影响"自己"长距离照应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用动词语义指向解释"自己"长距离照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可以从构式层面将英语进行体看作多义构式。该构式的不同义项构成一个原型语义范畴。其不同义项的产生应归因于类型各异的动词或其他句法成分与进行体构式之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过程则主要是通过构式压制机制实现的。进行体构式语义扩展的过程包含语义冲突、语义和解及新义产生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7.
Previous attempts to measure the effects of instruction on students' cognitive structure have produced inconsistent and ambiguous findings. One reason may be that researchers have not distinguished between well-learned, abstracted information and memorized facts or formulas. Us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episodic and semantic memory as an heuristic, a procedure was designed to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that student performance on structure tasks was indicative of semantic rather than episodic memor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measures of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n achievement test items were observed. In addition, partial correlations revealed that the measures of cognitive structure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achievement items tapping higher-order cognitive processes and not with items tapping lower-order processes. These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as supporting the argument that related research needs to be guided by theory-based definitions of cognitiv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8.
也说"还NP呢"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还NP呢"句式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入。目前既已讨论的"还NP呢"句式只是"还NP呢"句式中的一种类型,"还NP呢"句式还包括其他类型。本文主要从语用价值和句法环境两个角度,考察既有的讨论中"还NP呢"句式(本文用S1表示)同另一种"还NP呢"句式(本文用S2表示)所存在的一些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19.
NP+V-起来+AP(VP)句式在形式和意义上都有它的特殊之处。综合语义指向和论旨角色两个方面考虑,该句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五小类。无论AP指向哪个语义角色,整个句子都可以分解为以V—起来为核心的表述和以AP为核心的表述,并且前者往往是后者的原因或条件,它们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20.
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范围副词可分为超范围副词、等同范围副词和子范围副词。超范围副词分为确超范围副词和下确界范围副词,等同范围副词分为容他性范围副词和排他性范围副词,子范围副词分为上确界范围副词和过半范围副词;在此基础上探讨各类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和句法功能,指出句法功能是其范围意义的映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