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所有的重点高中将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何以不能立即抹平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呢?是怕财政拨款的倾斜政策断然改变,会使重点中学因办学经费、教师工资下一个“陡坎”而难以接受吗?“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如果真正是办学理念的变化,即从强调教育的优势资源向重点中学集中,改为由各校“自下而上”地进行教育创新、制度创新,那么,就不是“取而代之”的承袭关系,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所有的重点高中将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何以不能立即抹平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呢?是怕财政拨款的倾斜政策断然改变,会使重点中学因办学经费、教师工资下一个“陡坎”而难以接受吗?“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如果真正是办学理念的变化,即从强调教育的优势资源向重点中学集中,改为由各校“自下而上”地进行教育创新、制度创新,那么,就不是“取而代之”的承袭关系,而应是中学教育资源在“平权”基础上的自由竞赛。倘若真想各个中学在同一起点上竞争,倒是应对原非重点中学在一事实上的时段内给予优待,给他们一次性多…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以尊重学生差异,弘扬学生个性为根本宗旨,以办学特色体现校际区别,于是特色学校、示范学校、个性学校等应运而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者的道德水准、教育思想和教育技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示范性高中取代原来的重点高中后,人们对示范性高中寄予更大的厚望。在这种新的教育环境下,示范性高中的校长究竞应该怎样发挥示范作用?我认为,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发挥示范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示范性高中校长首先应该树立以下五种理念:  相似文献   

4.
曹葵  唐名刚 《吉林教育》2007,(11):54-56
长春市实验中学是一所有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名校,是吉林省首批重点高中和首批示范性高中之一。学校一直走在教育实验改革的前沿,坚持在"突出办学特色"上下工夫。2003年以后,学  相似文献   

5.
邓蕙 《天津教育》2012,(4):18-20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61年办学历史的市级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多年来,学校秉承"诚信、民主、科学"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内涵发展、以人为本"的办学思路,积极开展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强干部教师  相似文献   

6.
据新华社报道,上海市所有的重点高中将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消息简短,不能满足我的探究需要.我注意到“将”、“逐步”、“淡出”几个关键词。何以不能立即抹平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呢?是怕财政拨款的倾斜政策断然改变,会使重点中学因办学经费、教师工资下一个“陡坎”而难以接受吗?“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相似文献   

7.
邓慧 《天津教育》2012,(11):21-23
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塘沽一中")作为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实验学校,在打造办学特色的过程中探索形成了"学生自主教育、主动发展"的育人模式。这一育人模式和特色是基于塘沽一中多年的办学实践而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塘沽一中始建于1946年,是市级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校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8):F0002-F0002,F0003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52年,1960年定为首批辽宁省重点高中,2003年又首批进入省示范性高中行列,学校确立了“为了生存而学习,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幸福而奋斗”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专家型校长,智慧型师资,多样化课程,鲜活的课堂,人文化环境,健全的学生”的办学目标,重视教师培训、强调教师教育是学校的一个优良传统。尤其是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9.
我国以重点高中制度为代表的高中分层体系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重点高中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起过重要作用。然而,其弊端也随经济社会与教育的发展而凸现。近年来,国家与教育部门从名称上把"重点高中"改称为"示范性高中",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重点高中在各方面所拥有的优势地位,高中分层体系依然存在。其中之一就是重点高中在招生环节所拥有的特权。有关部门通过高中招生方式,区分重点高中与非重点高中。重点高中可通过自主招生或中考统一招生方式优先录取优质生源。重点高中在招生环节所拥有的特权,更有利于优势阶层家庭子女接受优质教育,从而强化了教育不公平的现象。而能够获得重点高中学位的学生则最终能够获得更多优质高等教育机会,所以,重点高中的分层体系成为了强化社会分层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长春市第十一高级中学,是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及示范性高中。现有90个教学班,400多名教职工,6000多名学生。学校坚持走把品牌教育做大做强、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办学道路。秉承树人教育理念,以树人为办学之本,以完善人格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为教育目标,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树百姓信赖的丰碑,培养学生自学、自律、自强、自理的能力,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点。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天津五中作为传承六十六年建校历史与优良传统的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校,在"以人为本,自主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深入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  相似文献   

12.
邓蕙 《天津教育》2012,(6):16-18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被社会上亲切地称为"小外",是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批示下创建的全国首批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现为天津市直属重点中学、首批示范性高中,全国外国语学校副理事长校。学校以"办国际化外国语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外语见长,教育开放"为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2017,(2):59-69
当前重点高中制度变革已成定局,且已出现了许多的变革政策和实践。就学校内部而言,重点高中改造、改良的总体方向是必须摆脱和跳出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真正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探索精英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精英人才。就制度设计层面来看,教育决策部门应当根据当今世界各国高中教育制度的发展潮流,对现有的重点高中制度进行适时、适度、适切的改革。可能的变革路径包括:在保留重点高中制度的前提下,设计出不同类型高中之间的转轨通道;建立不同类型的特色高中,实现重点高中内部的多样化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创办特色高中,尝试将公办重点高中转制为私立高中,改变公立重点高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一些地区尝试废除重点高中制度,建立综合高中制度;废除重点高中制度,在所有普通高中实施资优生教育计划。  相似文献   

14.
示范性高中“示范”什么一、“示”办学思想之“范”。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示范性高中应以正确而先进的办学思想引领高中教育健康发展、和谐发展。这里端正办学思想是关键。思想不端正会导致学校教育变形、变味。二、“示”依法办学之“范”。教育法律、法规陆续颁布,教育法  相似文献   

15.
中考是高中阶段学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初中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标志。从近年中考招生的走势来看,一方面,普通高中学校招生人数呈逐年扩大趋势,普通高中教育逐渐走向普通化、大众化;而另一方面,在重点高中录取中,农村初中学生上重点高中的人数大幅下降,这非常不利于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不利于九年叉务教育的普及,值得引起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大港区油田实验中学,由大港油田集团公司1991年投资兴建,前身是大港油田第一中学重点高中部。1992年学校开始独立办学,1993年被天津市教育局批准为市级重点中学。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天津市“三A”学校等三十余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现为天津市示范性高中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原名"河南省郑州第三高级中学"。1961年被定为市重点高中,2002年被评为首批郑州市示范性高中,2005年被评为首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201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学校还是全国首批绿色学校、全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学校、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首批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由于卓越的办学成绩,学校还成为唯一连续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数理化》2011,(3):F0002-F0002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始建于1936年,1958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重点中学,1980年被评为辽宁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2003年被评为辽宁省示范性高中。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示范性高中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此之前,国家在普通高中发展上实行重点高中政策,这是根据当时穷国办大教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人才的特殊国情确立的,它倾向于精英教  相似文献   

20.
中考是高中阶段学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初中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标志。从近年中考招生的走势来看,一方面,普通高中学校招生人数呈逐年扩大趋势,普通高中教育逐渐走向普通化、大众化;而另一方面,在重点高中录取中,农村初中学生上重点高中的人数大幅下降,这非常不利于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不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值得引起关注和思考。以平遥县2004年中考高中招生录取情况分析:本县有35所初中校,其中城镇5所,参考学生2179人;农村30所,参考学生5003人。县一中是省重点中学,录取考生607人。其中城镇考生375人,占录取总数的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