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商家视顾客为上帝.私立学校视学生为上帝.没听说视教师为上帝。而在一次北师大的校长培训活动中.有一个校长破天荒地说“视教师为上帝”。在学校.我们直接服务于学生.把着眼点也全放在学生身上了,似乎不理智地将教师放在“第二”的位置。曾有一段时间,学生只要出事,家长就告教师,告学校,也不看看事件是在哪里发生的。所以.我有同感.赞成“视教师为上帝”.因为教师是任何东西都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责任在校长,关键在教师。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讲.学校发展的核一t2,竞争力在于教师:从社会发展的态势来看,国家的复兴要靠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源的相对紧张,学校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既然是服务,有些家长就把市场上的那套观念迁移到教育上来了,误认为:家长、孩子是服务的接受者,那就是顾客就是上帝,学校服务不到位就应该受到惩罚。家长们渐渐变得“好难相处”,个别家长为了一点小事就进入校园恣意闹事、打学生、打教师,甚至出现校长、老师死伤于家长之手的悲剧。面对“难相处的家长”,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希望朋友们在讲述自己故事的同时,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启示。我们怎样面对“上帝”——与家长相处一席谈  相似文献   

3.
当我看到《中小学管理》2003年第9期上的《家长才是“上帝”》(以上简称“前文”)一文时,我不知道文章作者是我仰慕已久的卢志文校长,虽然我当时并不同意此文的观点,也懒得去理会,心想着反正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嘛。当我在这份杂志2004年第12期上看到卢校长的文章《教育服务:谁是“上帝”?》(以下简称“后文)后,便忍不住想向卢校长请教了。卢校长认为:“教育的产品是服务(本来我对这种提法表示怀疑,先姑且认为是对的——笔者注),享受这个服务的是学生,购买这个服务的则是家长和国家,所以,家长是‘上帝’,国家也是‘上帝’,而学生不是‘…  相似文献   

4.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学习者的需求,更有甚者还提出了“学生和家长是我们的上帝”。但是,有多少管理者曾想过教师也是学校的顾客呢?学校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机构要有效运作的话,学校就必须激发起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最终达到让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满意的目的。那么学校首先得向教师提供令他们满意的服务,为其创造适合其成长的专业生活环境。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不仅学生、家长是顾客,教师也是学校的顾客。这是一种新型的顾客观。一、新顾客观的内涵根据这种新顾客观,我们可以将“顾客”进行分级,如下表所示:教育的顾客这种顾…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讲,服务为被服务服务,服务的业绩由被服务评价,应该是更直接、更客观。服务员的服务质量如何肯定取决于顾客的接纳程度,即满意程度。如果服务不能使顾客满意,服务员怎么都不能说是合格的。教育与受教育学生从现代市场经济角度也可以看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也就是现在教育界喊得很响的“学生就是上帝!”教师的服务质量如何,应该由学生来回答,他满意你就是好教师,他不满意你就是有问题。这没有错误。但是在职业学校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单纯的判分为服务与被服务也非恰当,再,从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魏东平 《教书育人》2002,(16):29-30
一、学生不是上帝“顾客就是上帝”,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商家捧为金科玉律,因为对商家而言,顾客就是衣食父母。可在有些学校,把教育活动等同于一般的经济活动,把师生关系看成是一种买卖关系,在“为了学生,关心学生”的旗号下,依样画葫芦喊出了“学生就是上帝”的口号,这是对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的商品化、庸俗化。学生不是“上帝”,教师也不是“上帝”的奴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的个体,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肩负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任,在…  相似文献   

7.
把教师视作学校的顾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学习者的需求,更有甚者还提出了“学生和家长是我们的上帝”。但是,有多少管理者曾想过教师也是学校的顾客呢?学校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机构要有效运作的话,学校就必须激发起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最终达到让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满意的目的。那么学校首先得向教师提供令他们满意的服务,为其创造适合其成长的专业生活环境。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不仅学生、家长是顾客,教师也是学校的顾客。这是一种新型的顾客观。  相似文献   

8.
邹嫡婵 《湖南教育》2003,(24):49-49
多年来,家长和学生视学校的家长会为告状会、批评会、捐款会……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慎重思考“家长会应该怎样开”这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位置需要摆正。教师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与家长人格完全平等的位置上,时时铭记:家长与教师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共同承担者。批评家长,甚至训斥家长往往会造成教师和家长在学生的教育中出现尴尬局面,事倍功半。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共同愿望。仅就学习成绩而言,学生学习好不好,不一定是家长或教师的差异,更可能是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我们必…  相似文献   

9.
读了2003年第9期《中小学管理》刊登的《家长才是“上帝”》一文后,笔者对文中“视学生为‘上帝’不合适”之观点很是赞同,但对文中“家长是学校教育服务的‘上帝”之观点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0.
关注教师,善待教师——这是校长应该始终牢记的,因为学校的所有工作,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只能通过老师来完成;更因为,我们的老师太难了!那么现在教师的状况如何,学校在具体管理中应该怎么做呢?一、关注师生不能“厚此薄彼”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学生为本”的正确学生观正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于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等提法应运而生,有的甚至将企业的“视顾客为上帝”的服务理念移植到学校管理中,提出学校的一切工作要为学生服务。因此,社会也好,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学校内部管理也好,都把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努力探索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的变化无疑是非常可喜的。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又特别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把它提高到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再  相似文献   

11.
“教师第一,学生第二”这一提法,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然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类似的提法却是思空见惯的。根据全球三大旅游公司之一的罗森帕斯公司重视人性化管理的成功实践而写成的《顾客第二》,成为了畅销书。该书对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被捧为金科玉律的“顾客是上帝”的经营理念进行了大胆修正,旗帜鲜明地提出“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新概念。公司管理者认为,只有把员工摆在第一的位置,才能使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把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提供给顾客。我想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学校管理,即“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换句话说,只有校长先…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教育的产品是服务。享受这个服务的是学生,购买这个服务的是国家和家长。学校提供教育服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服务的间接对象是国家和家长。与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相比,我国不少学校非常缺乏服务,尤其缺乏服务意识,这也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海南24所思源实验学校的校舍、设备、教师、学生、理念等都是全新的,"寄宿制"又是思源实验学校办学的最大特色,学生的吃、住、学  相似文献   

13.
《海南教育》2013,(8):25-25
<正>笔者认为:教育的产品是服务。享受这个服务的是学生,购买这个服务的是国家和家长。学校提供教育服务,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服务的间接对象是国家和家长。与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相比,我国不少学校非常缺乏服务,尤其缺乏服务意识,这也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海南24所思源实验学校的校舍、设备、教师、学生、理念等都是全新的,"寄宿制"又是思源实验学校办学的最大特色,学生的吃、住、学  相似文献   

14.
<正>"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这些年来已经深入人心,被人们普遍接受。顾客这个"上帝"有权利接受商家各种优质的服务,有权利享受"三包",不满意可以调货、换货。在看了学生"不满意",教师就要下讲台的案例后,我不禁开始思考,学生是否我们老师的"上帝"?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要把学生当"上帝"。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在教学中遵循教育的规律,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要一切为了学  相似文献   

15.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1月,因为给学生下跪,湖南娄底市一中的普通教师谭胜军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次事件中,那个和他起争执的学生对他说,教师应该列入服务行业,学生来上学是享受服务的。照此理解,学生就是顾客,就是上帝。这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出版物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如果没有了读者,出版物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特殊的文化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编者,如果不真正视读者这个特殊顾客为“上帝”,不按照“上帝”的旨意需求办好出版物,最终要“门前冷落车马稀”。  相似文献   

18.
要深化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服务,正确处理好师生双边的关系十分重要。笔者觉得处理好这个关系的关键,就是作为教师的“我”要真正做到把学生当作“顾客”,一切为“顾客”设想。只有千方百计地满足各种层次“顾客”的不同要求,“店老板”才具备“生意兴隆”的条件。“顾客就是上帝”,这是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中所应取的黄金位置。 教学改革的主战场就是课堂教学。要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使“上帝”满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以下几个位置上站稳脚根: 一、平等待“客”。这里说的平等是让学生都学有所得,不管其…  相似文献   

19.
有家媒体载文说:“当下一些老师,在孩子犯错误后,动不动就给家长打电话,请家长来一趟,这无疑是教育者最大的败笔。”该文认为,只要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就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对此观点,我确实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0.
苏友范 《教育艺术》2006,(11):23-24
创建和谐语文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师有责任与义务与时俱进地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一、给学生以“上帝”的礼遇人们都知晓“顾客是上帝”的企业界名言,这里我斗胆仿他一句——学生是上帝!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学校是培育人力资源的企业,学生就是特殊的资源与产品——这已是教育教学界仁人志士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