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改革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抓四方面内容: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是培养学习的创新精神;三是勇于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四是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新能力,要对传统语文教育进行三方面的转变:从只重视抽象思维转变为发展形象思维,并将两种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只重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以传授知识为主又有探究式和自学式的教学模式;从单一学科课程转变为以学科课程为主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类课程并存。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要求老师转变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课改的喜讯象温暖的春风一般吹遍了神州大地。举国上下有志之士都有同感: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为了重塑中华创造之魂,教育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探求新知的兴趣,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创造性地挖掘教材,结合教材的具体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再站在教师的角度,将琐碎的疑问提炼成可以接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从而激发…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提倡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的创新和开发的过程,不再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我们提出的庄严要求,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语文教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创新,是在真实而精确累积前人既知既得的基础上对未知王国的拓进,是人类文明质的飞跃和人生境界的巨大升华。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也明确地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实施新课程,与时俱进,讲究方法,开拓创新,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8.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大胆联想,勇于质疑,在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于唯 《吉林教育》2006,(7):55-55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那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在学校学科教育教学中居于特殊的位置,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需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的宗旨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创新教育就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调动自己原有生活体验方面的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人人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人为抑制。这些障碍主要表现为: 1、课堂氛围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上,教师极为捍卫权威,不苟言笑,声色俱厉,唯我独尊。学生正襟危坐,心有余悸,战战兢兢,唯恐“越轨”,怎能有超越雷池半步的勇气?教师把课堂看成生产产品的加工厂,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教育只有创新才可培养出创新的人才:语文的创新教育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思维品质,学会用新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一、鼓励质疑,发展思维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促进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陶行知先生的诗句“发明千干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证明了“问”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如:教《梅花魂》这篇课文时,我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看谁能提出最有见解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提出:《梅花魂》的“魂”具体指梅花的哪些方面?外祖父为什么那样赞美梅花的精神?又为什么由花及人?外祖父为什么要让作者保存…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教育的外部环境、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和教学实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具有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  相似文献   

18.
自然学科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了阵地。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凡是从事过教学工作的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专注力,完全由个人兴趣出发,而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让这些凭兴趣学习的孩子们身心愉悦,大胆想象,爱上课堂教学,进而产生各种奇思妙想的"法宝"。因此,教师要重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它是一切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同时也是更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要在科学技术方面赶上或超过别的国家,要走在世界前列,创造性人才的数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培养大量创造型人才,来适应今后教育与科技的发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实现课堂教育素质化,如何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便变得十分重要。换句话说,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实践课、创新发展课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呢?现结合自身在课改实验中的体会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