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学校课程管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开创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然而,就学校课程管理而言,如何确立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地位?怎样建立学校课程管理的运行机制?这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地位对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地位的理解,仅限于《纲要》中提出的“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不够的。因为我国“实行国家、地方…  相似文献   

2.
第一,学校是具有独立地位的课程建设的主体。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一中,国家、地方、学校并非“自上而下”的“服从”关系,学校与国家和地方一样,在课程管理中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地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以及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中小学作为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具有“准自治体”性质。它们尽管处于三级课程管理的底层,但它们是课程管理的主体。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确立中小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彭虹斌在2005年第11期《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提出:随着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中小学校作为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具有“准自治体“性质。它们尽管处于三级课程管理底层,但它们是课程管理的主体。在新课程改革中,应确立中小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杨四耕 《现代教学》2005,(10):11-12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最终落脚点是学校.学校是课程实施的真正主体。对学校来说,创造高品质的课程也就自然成为其追求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三级课程体系的实行标志着我国课程管理观从过去的教学管理观转向课程管理观,课程管理体制也从过去的“教学管理”转向了“课程管理”。课程管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范畴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课程管理的内涵、研究对象与任务;课程行政管理与学校课程管理研究;课程政策研究;课程领导研究;课程管理发展趋势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8.
曹军 《化学教与学》2010,(9):69-70,68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出了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进行课程建设的思路。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明确了学校的课程开发和管理权限.给予了学校开发并使用适合本校课程的权力。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 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行,打破了我国传统的高度集中统一的决策机制。此外,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声势浩大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校本课程悄然兴起并得到蓬勃发展。校本课程的发展,强调了学校一级的课程决策,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要求原来集中于国家的课程决策权力下放,实现课程决策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成为课程实施的真正主体。课程如何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契合,是需要校长把握与思考的深层次问题,也直接关系育人质量。校长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萌芽,并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指导下逐步深入,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拓展。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基于这样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新的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在课程管理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即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加大了校本课程管理和开发的力度。这是我国课程改革史上的历史性进步。本文从当前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自己的几点策略性思考。一、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分析(一)学校“以人为本”管理观念的缺失与教师民主参与课程管理与开发需求之间的矛盾学校的管理理念决定学校的特色,它引导着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方向、在学校中的主体意识以及参与学校管理的意愿,当然也决定着能否主动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目…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评论》2007,(4):6-9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努力方向。在此过程中,国家、地方和学校都需要重新审视各自的地位和任务,调整自己的角色,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课程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又需要认真总结以往课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发展取向与运行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提出了“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教育部将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构成的分级课程管理体制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无疑,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推行将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得益彰。那么,其作为一项新的课程政策是以什么为发展取向?将沿着什么思路运行?只有明晰这两个问题,才能使我国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历史与现实的选择(一)从对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新近一轮的课程改革,业已初步确立起国家、地方①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反之,其他方面的课程改革从新的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也获益良多。本文试图通过检视这种课程管理体制的性质,及其所际遇的主要问题,以回答这种体制怎样才能更为有效的问题。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一种怎样的体制?较之原先的中央集权体制,现在实行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是一种分权的体制,但分权在不同语境具有不同的含义,对一种体制需要具体考察它在集权与分权构成的连续体上处于何种位置,即集权或分权的程度如何。准确把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性质,对于更…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近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步确立起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整体。这种体制试图通过明确三级课程行政管理主体的权责,来统筹多种改革角色的力量,进行各个层面的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为了后面行的方便,笔根据现有的课程管  相似文献   

17.
汪爱琴 《文教资料》2012,(21):157-158
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中小学校被赋予课程管理的主体权责,"学校如何管理课程"成为亟待关注的研究课题。相对于原有的"学校教学管理"而言,学校课程管理无论在管理地位与角色、管理对象与内容还是在管理价值与功能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科学界说学校课程管理的概念,对于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较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易良斌 《教育家》2004,(7):37-38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作为改革的重要一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是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07,(8A):81-82
目前,国内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对课程管理作了“革命性”的调整,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运行,为课程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及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管理体制赋予了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权责,但由于“外控管理”的课程文化与行为惯习的规约,以及自身课程主体意识与能力的缺失,学校课程管理正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学校应转变课程管理的观念,从校本实际出发,运用在新课程体制中的主体权责,努力在“应为”与“难为”间能“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