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走过了酝酿准备阶段,进入试点实验阶段。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任何改革都有成功与失败两种结局。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以笔者的实际工作为背景,对改革中高中数学教师的尴尬处境进行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实施地方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地方课程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教师和家长都对它寄予极高期望,期待该课程的实施能够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那么,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提高地方课程的教学质量呢?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者培训定位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搞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课改的目标,关键是任课教师。教师应“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由上而下逐级抓好骨干培训者培训,确立培训理念与培训内容的创新,确保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推动、完成新课程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一、确立培训理念创新,确保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培训是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的新发展,是当前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最具时代特征、最能体现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核心内容,对于保障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从课程改革,还是新课程标准、新教材,都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思想。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已向我们袭来的时刻,我们应深刻地感受到新课改带来的危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这次课程改革精神,作为物理教师应认真思考如何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继2001年秋季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之后,今年秋季,全国又将启动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将进入全面实验推广阶段,并逐年扩大范围,到2004年秋季,全国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将大部分学习新课程。为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来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促进各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本刊将有计划系统地在今后每期刊登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章,并在本期用较大的篇幅集中地刊发一组内容丰富、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文章。其中有广西教育厅余益中厅长和郑作广副厅长在广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有国家课程实验区玉林市刘军副市长、柳州市教育局罗红局长、南宁市教育局邓敏局长介绍实验区实验情况的文章;有专家撰写的特约稿;还有国家课改实验区教师撰写的体会文章和部分课例。希望能对大家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需要新型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贵仁 《教育导刊》2003,(12):51-51
我国的教师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直接关系到千百万教师的成长,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关系到一代新人思想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关系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在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诸多工作中,培养和培训适应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它提出:本次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它是一门以校为本的国家课程.又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特征。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教师的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促使我们走出"唯分论"的误区,明确要以"学生发展"为己任,并对如何"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尝试.此外,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问题已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  相似文献   

10.
2002年7月,宣武区小学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时至今日已完成小学阶段六年一轮的实验工作。回顾走过的工作历程,我们始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思想,坚持清晰的工作思路,深入思考,扎实工作,实践创新。通观全局,目前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发展态势良好,长效机制基本建立,重点工作有所突破,基本实现了教师专业长足发展、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学校工作特色发展、教育管理创新发展的实验成效。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学会选择——新课改理念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了体现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选修课的设置.对学生、教师、学校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加强选修课设置已经成为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之时,必须为加强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提供各方面的有利务件,以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回避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深入思考如何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乃是摆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结构还是在课程内容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以自我反思的方法用心呵护学生的批判思考,弘扬学生的个性。这就需要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更开阔的灵活的校本教研。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中,其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逐渐失去了师范性,培养出来的教师越来越不适应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为此,必须要对其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改革应遵循以下思路进行:以课程观念改革为先导,以课程结构改革为根本,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条为每位学生创造幸福的金光大道,是基础教育返朴归真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一种谋求提高师训工作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的培训形式——校本研训,应运而生。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师生发展为目的的校本研训是新课程推进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推动着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关系等都将发生较大转变。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7.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莫定基础。”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现将我们对新一轮课改的几点思考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都明确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转变。笔者作为一名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经过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现就生物学教学如何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改变教师角色,适应当前生物课程改革1.生物学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造思维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新课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力求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并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改全新的教育理念冲击着教师原有的观念和教学行为,它对教师的方方  相似文献   

20.
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继2001年秋季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之后,今年秋季,全国又将启动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将进入全面实验推广阶段,并逐年扩大范围,到2004年秋季,全国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将大部分学习新课程。为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来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促进各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本刊将有计划系统地在今后每期刊登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章,并在本期用较大的篇幅集中地刊发一组内容丰富、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文章。其中有广西教育厅余益中厅长和郑作广副厅长在广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有国家课程实验区玉林市刘军副市长、柳州市教育局罗红局长、南宁市教育局邓敏局长介绍实验区实验情况的文章;有专家撰写的特约稿;还有国家课改实验区教师撰写的体会文章和部分课例。希望能对大家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