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驴子的悲剧     
《伊索寓言》里记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头驴子驮着一筐沉重的盐过河,突然前蹄闪失摔了一跤。当它惊慌失措地挣扎爬起来时,觉得背上轻松得就像卸了货一样。这一发现使它兴奋异常,在日后的运输中“故伎重演”,减轻了许多负担。后来。它又驮着一袋棉花渡河,根据上回的经验故意跌了一跤,然而,当它试图爬起来去领略那“空空然”的意趣时,却起不来了。可怜的驴子在行将淹死之机,还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2.
我们曾经在小学课本里学习过《农夫和蛇》,这个故事选自《伊索寓言》。两千多年来,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它因故事短小、内容充实、想像丰富、情趣盎然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文苑中的一朵奇葩,不仅奠定了西方寓言体裁的基础,更是西方文学中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3.
克雷洛夫的寓言《驴子》写了一个可悲的驴子。驴子的悲剧根源有两个:虚荣和嫉妒。虚荣使它盲目攀比,一心上追求身材的庞大、外表的俊美,而忽视内在才干与能力的培养,结果变得平庸:“是驴子是马、牵出来溜溜”,“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赶中游”,在世人的口头禅中动辄把它当作无能耐的象  相似文献   

4.
《蚊子和狮子》是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有的师生认为,作者伊索在创作本则寓言时已把心目中的寓意表达出来了“: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了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这真的是本则寓言的寓意吗?严格意义上讲,这还不能称之为寓意。因为这句话只点明了这则寓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整部《伊索寓言》主要是用这样的两种格式(:1)先讲故事,结尾说“这个故事适用于……的人”。像《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就是如此(。2)先讲故事,结尾把寓意点明。如《农夫和蛇》的结尾是“:这故事说明,邪恶的人们是不会变的,即使人家对他十分仁善。”这些寓意说得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5.
《炉中煤》这首诗,是郭沫若1920年在日本留学时写的。粗看上去,似乎是痴心少年的一首情歌罢了,因为激情似火,把自己比做了燃烧的炉中煤炭,“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还是比较新颖的。然而这首诗的副标题,却是“眷念祖国的情绪”,这就是说,诗人乃是把祖国比做了自己的爱人,恋恋深情,其实是为了故乡而燃———为江山不为美人。如果你还记得《老残游记》里把中国比做面临沉没的大船(有空不妨看看这个中国版的泰坦尼克),还记得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把中国比做衰老的母亲,记得舒婷在她的诗里说祖国呵“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相似文献   

6.
邓德明 《语文知识》2003,(11):48-48
(一)农夫和蛇农夫在冬天发现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可怜它,拿来放在他的怀里。蛇温暖过来,回复了它的本性,咬它的恩人,把他害死了。他将死的时候说道:“我是该死,怜惜那恶人。”这故事说明,邪恶的人是不会变的,即使人家对他十分仁善。(《伊索寓言》)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新编统一教材初一课文《古代英雄的石像》到底是寓言还是童话? 课文“学习重点”之二明确要求我们重点理解“寓言的寓意”,由此,不容置疑,本文应是一则寓言。但是,一读课文,它又符合童话的特点,根据课后练习第五题,编者的意图又是把它当作童话来处理的。课文注解注明本文“避自《叶圣陶童话选》,1929年作”。把课文当作童话来处理,不仅是有道理的,而且是有根据的。对于一篇课文,竟有两种自相矛盾的提法,引起了同学中的混乱。大家说:“难道寓言和童话是同一种体裁,一码事吗?不会的”。“这是一篇童话,在这里作为寓言来处理,很不科学”。“难道在提法上有错吗?我  相似文献   

8.
走出枯井     
一头驴子不小心掉到一口枯井里。它哀怜地叫喊求救,期待主人把它救出去。驴子的主人召集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确实想不出好的好法搭救驴子。大家倒是认定,反正驴子已经老了,“人道毁灭”也不为过,况且这口枯井迟早也要填上的。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时,驴子叫得更恐怖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驴子出乎意料地安静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打在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它努力抖搂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人们不断把泥土往枯井里…  相似文献   

9.
一天,偶然读到了一则伊索的寓言:有一天,一位农夫牵着自己心爱的驴子走到了悬崖边,农夫怕自己的驴子跌下去,用绳子使劲牵着它靠里面一点,驴子却倔强不肯,农夫越使劲拉驴子,驴子却越向外挣扎,最后跌入深谷。有人嘲笑农夫:“为什么非要用绳子把驴子强牵过来?扯一把青草把它弓1过来不是更好吗?”  相似文献   

10.
走出枯井一头驴子不小心掉到一口枯井里。它哀怜地叫喊求救,期待主人把它救出去。驴子的主人召集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确实想不出好的办法搭救驴子,大家倒是认定,反正驴子已经老了,“人道毁灭”也不为过,况且这口枯井迟早也要填上的。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时,驴子叫得更恐怖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驴子出乎意料的安静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打在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它努力抖搂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人们不断把泥土往枯井里填,驴子…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斑纹》第二段开头说:“蛇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充当寓言家……”我们常说“小说家”、“散文家”,指的是在小说、散文创作领域成就突出者,“寓言家”这个称呼虽不常见,  相似文献   

12.
寓言原来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它通过一些虚构的人物(或动物)和情节,表现人们对于某种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批评,使读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国和外国古代寓言都很丰富,其中优秀的作品也不少.对于这些优秀的遗产,我们应当遵照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教导,加以批判地继承,让寓言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寓言有几个特点:1.寓言是一种幻想性较强的故事,但它是以现实社会,特别是以人与人的关系作为基础,在又有现实又有假想成分的情节中,表现人们对社会生活或某种人物、事件的评价.如《愚公移山》,虽然也写到天神帮助北山愚公搬走了两座大山,但它着重表现的不是这方面,而是要人们学习老愚公那种坚韧不拔、知难而进的精神.2.寓言通常以动物或自然物作为对象,加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特点,通过它们与人的关系,隐喻一个道理.如《东郭先生和狼》、《农夫与蛇》,把恶狼和毒蛇比作无恶不作的反动派,教育人民认识敌人是不  相似文献   

13.
1.学会寓深奥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2.借助想象和联想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主题;3.借助比喻、夸张或拟人化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主题。1.巧妙构思,言近旨远。在《论寓言的本质》中,莱辛给“寓言”所下的定义是:“要是我们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件特殊的事件上,同时把真实性赋予这个特殊事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可以形象地认识出这个普通的道德格言,那么,这个虚构的故事便是一则寓言。”可见,寓言的写作其实也很简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构思上,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  相似文献   

14.
著名寓言《布里丹驴子》讲述了一个驴子吃草的故事:一头聪明的驴子外出觅食,发现了两堆相距不远的草料:东边是一堆干草,西边是一堆新鲜的嫩草.驴子很高兴,跑到大堆的干草处.刚要吃时,突然想到西边的那堆新鲜的草料肯定好吃,此时不去可能就会被其他驴子吃掉,于是就跑到嫩草堆.正准备吃时,他又想,这堆草虽然嫩但却吃不饱,如果吃完了没有吃饱,而别的驴子把那一大干草吃光的话,自己就要饿着肚子回去,还是回去吃干草吧!于是驴子又跑到干草堆……就这样,驴子往返于两堆草料之间,最后饿死在草堆边.人们将这种选择上的困惑称为"布里丹效应".  相似文献   

15.
“凤头”是什么?请先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我是人类的宝贝,谁也离不开我。如果没有了我,生命就要停止。知道我是谁吗?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读了这段文字,一定非常想知道这里的“我”到底是什么。是空气?是阳光?还是水?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你为了解开心中的这个疑问,一定会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告诉你,这段文字选自《我是谁?》这篇习作的开头部分,这个开头就是一个“凤头”。“凤头”是很漂亮,很吸引人的,人们一看到了凤头,就很想看那美丽的凤凰。所以,人们把精彩的开头比做“凤头”是很贴切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  相似文献   

16.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第四届“作文大王杯”全国初中生作文擂台赛又将拉开战幕,下面是本届擂台赛的参赛题目,欢迎大家踊跃参赛。参赛题目1.生活中会有对话,梦中也会有对话;与人能对话,与大自然、动植物也能对话。对话是交流,也是冲突……关于“对话”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请以“对话”为话题写作,文体不限,题目自拟。2.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头驴子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向主人农夫呼救,但农夫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它弄出来。最后他想这驴子已经很老了,而且这枯井也没什么用了,不如把驴子埋了,正好又填了井。他请来他的几个邻居帮他把泥土铲到井里。驴子大…  相似文献   

17.
地球生物中最奇特的动物是哪一种呢?仔细想想,你可能会得出许多答案:鳄鱼、驼鸟、长颈鹿……但是,你有没有想到蛇呢?是的,蛇的确是最奇特的。其他动物都有腿,而蛇没有腿,却仍然能生活在陆地、沼泽、湖泊,甚至海洋里。有些蛇还能空中滑翔!蛇是历来就没有四肢呢,还是有过,后来又消失了?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古代的人们一定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据《圣经》中的“创世纪”篇记载,伊甸园中那条蛇诱骗夏娃品尝了智慧树的果实,于是上帝诅咒它将用自己的腹部行走,而且“终生只以土为食”。20年前,在以色列的一个石灰岩采石场发现了…  相似文献   

18.
在公共生活中,“说理”是一种运用语言的理性交流形式,目的是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说服别人.说服是针对具体对象的,也是为了取得具体效果的.在英语中,“说服”(persuasion)一词的拉丁词源原意是“敦促”和“甜”,也就是好言相劝,与希腊语中这个词的“令人欢愉”和“甜”是相同的.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太阳与风》的寓言:相互夸口说自己是最强的太阳与风进行了一场比赛.风看到一个穿着外衣的行人,就说:“谁能使这个人脱掉外套就算赢了.”风刮了又刮,但刮得越凶,那个行人就把外套裹得越紧.然后太阳出来了,照在行人的身上,他很感谢太阳的温暖,把外套脱下来,搭在手臂上.  相似文献   

19.
自救的台阶     
人们正要填一口枯井的时候,一头驴子掉到了井里。井很深,那头驴子又很老,人们想尽办法,也没能把驴子拉出来。尽管驴子悲哀地求救叫喊,无奈之下,人们还是决定埋了它。当第一铲泥土落在枯井中时,驴子叫得更响了,它显然明白了人们的意图。可是,当第二铲泥土落到井里的时候,驴子却出乎意料地安静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落到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惊人的事情: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们踩在脚下,让自己登高一点。人们不断地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落泥土并把它们踩在脚下。就这样,驴子随着泥土的抖落不…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先生在《读〈伊索寓言〉》里说:“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于是,有的同学就认为钱钟书也像卢梭一样,反对儿童读寓言。真的吗?小孩子到底该不该读寓言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探究一下钱先生挖掘出的寓言的新意:蝙蝠的故事,揭露的是“变色龙”式生活态度的劣性;蚂蚁和促织的故事,批评的是借他人之名为自己张目以至借此谋生的奇怪文学现象;狗和影子的故事,嘲笑的是人没有自知的可悲;天文家的故事,昭示的是人巴结、趋上的弱点;乌鸦的故事,阐释的是皮毛(外表)与内在没有必然联系的客观规律,鞭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