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昀 《考试周刊》2008,(11):27-28
本文分析了<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三个男主人公所反映的不同人性面及王尔德对复杂人性的唯美化处理.通过分析小说中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的冲突阐述了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艺术的纯洁和独立等唯美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奥斯卡.王尔德和文学理论的关系,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唯美主义和生活模仿艺术的观点,然而王尔德的理论体系不仅仅是这么一点,吴刚教授所著《王尔德文艺理论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综合专门论述王尔德文艺理论思想的专著,从王尔德理论中批评及批评家的功能和位置,艺术和道德,艺术和自然,艺术和社会的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了王尔德的理论体系。这种研究角度和方法为王尔德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奥斯卡·王尔德在论现代性、艺术的形式批评以及艺术模仿论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甚至是颠覆性的创作主张。王尔德对形式的推崇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他看来,古希腊批评精神就是整个现代艺术批评的源头,而其关于艺术模仿的颠覆性观点则预见性地与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相契合。王尔德的颠覆性透过传统的外衣而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分析了约翰.济慈的《希腊古瓮颂》和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体现的对艺术和生活的矛盾的看法。一方面,这两部作品都体现了艺术是高于生活的观点,因为艺术是亘古不变,完美无缺的,而生活中的美是稍纵即逝的,而且生活中的美总是不能做到尽如人意。另一方面,生活是高于艺术的。原因在于艺术生活的模仿和再现,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尽管王尔德和济慈生活在不同年代,他们在这两部作品中反映出对生活和艺术的关系的态度却是相似的—即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有一次举行宴会。来宾济济一堂,在客厅等了很久,才见主人匆匆跑来。客人问他到哪里去了?王尔德答道:“在校阅我的诗稿。”客人又说:“这大半天,你做了不少工作吧?”王尔德很满意地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我删去了一个逗点,但经过反复思索,我又把它加进去了。”  相似文献   

6.
认真执著     
王尔德是19世纪末英国作家,作品有《认真的重要》《快乐王子》《理想丈夫》等等。在文学创作上,他总是一丝不苟、不遗余力,因此,他的作品千古流传。一天,用晚餐时,王尔德显得有些疲累。他的好友走过来说:“今天你一定很忙吧?看你一副累垮了的样子。”王尔德回答说:“是啊!今天真是累人,我整个上午都在校对一首诗稿。”朋友说:“校对一首诗稿?只是这样啊!结果呢?”王尔德说:“删除了一个符号。”朋友有点吃惊:“就这样?”“是呀!就这样。可是……”“可是什么呢?”王尔德说:“可是下午,我又把那个被删除的符号加回去了。”现代人一味讲究速度…  相似文献   

7.
王尔德在每一部喜剧中都注重悬念的设置,他基本上沿用了“告诉观众,瞒住剧中人”的方法,充分利用人物的“前史”等秘密制造悬念,但在不同的剧作中又略有变通.悬念的精心设置,是王尔德喜剧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体现了王尔德对传统戏剧艺术的模仿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谎言的腐朽》是王尔德著名评论性对话文中的一篇,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王尔德的美学思想,例如艺术即说谎,生活模仿艺术等美学理论。本文在梳理美学的哲学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王尔德对艺术的理解,对美的定义,即为艺术而艺术,美是纯粹的,不掺杂政治、功利、道德和伦理等成分。  相似文献   

9.
王尔德在《谎言的衰朽》中提出了艺术具有独立性,生活和自然不完美、必须经过艺术的加工,生活模仿艺术的三大唯美主义理论;在《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中又提出艺术是道德所无法约束的,也不应受道德的约束之理论。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王尔德从强调文化的角度推崇纯艺术(唯美主义),以此作为否定现实、超越现实的手段。唯美主义理论并非如前人所认为的那样遁世消极,而是包含着以审美救赎为主观目的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尔德(1854—1900)是19世纪末英国美学运动的领军人物,英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家。他坚持艺术与道德的分离,认为"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必须能愉悦读者。在1891年《道林·格雷的画像》一书中,王尔德哲理与唯美的糅合呼应得到了极好的体现。本文旨在从跨学科的角度解读《道林·格雷的画像》,探求作品中的快乐至上、悖论、理性主义、自我陶醉和时髦癖等倾向。从历史的角度,本文考察了王尔德对唯美哲学的继承与发展,论证了法国颓废派、德国古典哲学和东方的道教等对其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在于,消融《道林·格雷的画像》及王尔德自身的争议性,从哲学与美学的辩证关系入手,阐明王尔德的人生观、审美观和道德观是如何在其艺术思想和写作中潜移默化的。  相似文献   

11.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自维多利亚时代问世至今一直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表现在两处:王尔德在小说中的自我角色定位和自我道德剖析。本文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并结合王尔德的相关史料,指出作家虽然在公众面前故意模糊他投射到作品中的自我角色、刻意显露他蕴涵在作品中的道德批判,实则于无意识中隐匿了两个白日梦。借助这一维度,文本的深层寓意即是,迫于时代的伦理禁锢,王尔德只能把其同性恋者的身份寄于道林并对他的生活方式予以暗中认同,因此,该小说在表面上对读者做出的妥协实际掩藏了王尔德对于维多利亚道德观的彻底颠覆。尽管王尔德在作品中成功地隐匿了自己的白日梦,实现了"艺术对生活的模仿",但当他试图实践"生活对艺术的模仿"时,却使其白日梦昭然若揭,从而导致了与道林相同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2.
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学艺术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亚里士多德在坚持艺术摹仿论的基础上强调艺术比现实更真实;王尔德主张艺术应远离现实;波德里亚则提出“仿像”说,认为艺术“创造”现实消解生活。对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问关系的各种思考、理解与回答实际上体现出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关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西方经历了从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模仿自然”到近代的“再现现实”的过程,中国则有从隋末姚最的“师造化”说到清代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主张的演变,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把艺术看作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就启示我们,在我们讲授美术鉴赏课以及进行美术实践中,应该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让活生生的生活素材进入课堂,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生活背景和时代意义,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本人及其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主人翁道连·格雷俊美的外表和丑恶灵魂的矛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文中的情节,我们能够剖析出王尔德关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艺术与人生的艺术思想,尤其是外在美与丑恶灵魂的矛盾性,这也许是王尔德及其艺术思想影响深远的原因所在,也是这部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一、简述艺术本质 就艺术本质来说有四种观点:1.模仿说;2.理念说;3.表现说;4.形式说。模仿说即认为艺术是对自然(或现实)的模仿、再现;理念说的中心意思是在现实世界外,存在着某种支配一切的精神实体,艺术归根结底是用形象来显现那种“绝对精神”;表现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情感观、心灵活动和本能欲望的表现;形式说则认为艺术的价值仅仅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构成、  相似文献   

16.
一、简述艺术本质 就艺术本质来说有四种观点:1.模仿说;2.理念说;3.表现说;4.形式说。模仿说即认为艺术是对自然(或现实)的模仿、再现;理念说的中心意思是在现实世界外,存在着某种支配一切的精神实体,艺术归根结底是用形象来显现那种“绝对精神”;表现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情感观、心灵活动和本能欲望的表现;形式说则认为艺术的价值仅仅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构成、  相似文献   

17.
心的力量     
曾有记者问丘吉尔:“假如重新给你一次生活的机会,你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大英帝国的首相、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既没有计划又一件丰功伟绩,也没有说要选择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他说:“我要和奥斯卡·王尔德谈话。”  相似文献   

18.
唯美主义文艺的产生开创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潮。而王尔德作为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怪才,其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更是唯美主义的完美展现。本文通过对文中三个男主人公的不同人性的剖析,来解读王尔德对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的复杂唯美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学者莫提勒·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一个阅读者的责任,就是要提出并必须尝试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作者说了什么?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四个问题是一般性问题,适用所有的阅读。这四个问题指向“整本书”的文本内容、作者观点、读者观点、现实意义。只有明白了以上四个问题,我们才算是读懂了“这本书”。那么,实际的教学中怎样解决这四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20.
讲到童话,小朋友喜欢安徒生、格林,还特别喜欢王尔德。王尔德是十九世纪英国最著名的童话作家,因为他在文学上倡导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所以他的作品特别优美,可以说正是他把童话的美感提高到极致。这种美不仅表现在形象、语言和形式方面,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充满美的意蕴和升华。《快乐王子》以优美的文字和构思歌颂了人类一种高贵的情感:伟大的同情心。快乐王子原本生活在豪华的宫殿里,过着无忧无虑的舒适生活,只知尽情娱乐,不知人间疾苦,甚至“不知道眼泪是什么东西”,所以被称为“快乐王子”。死后被塑成雕像,“高高地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