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世纪高校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应当从教育创新的高度,研究新问题,开辟新思路。当前的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着三大挑战:道德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大趋势将深刻地改变高校道德教育的旨趣,“新经济”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必将极大地拓展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将对高校道德教育的民族特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的挑战,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必须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德育目标体系的建构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
张伟 《中学教育》2003,(10):32-34
在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中 ,有许多问题值得大家认真思考。马克思主义理性观的“理性精神”的实质是追求真理、实现价值观的统一。这样的“理性精神”已成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也是习得理想人性的基本方式 ,更是人类能力的基核。当前 ,在中国迈向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征途中 ,我们尤其需要理性精神。因为 ,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和较长远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目标 ,必须依靠理性精神 ,科学、系统、有序、稳健、实事求是地加以实现。民族的复兴需要理性 ,民族的教育也应当理性。道德教育目前的根本任务在于追求理性和不断创…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可以说是每个国家、每个社会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之所以"古老"和"永恒",是因为道德教育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综合的教育,是关于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这样一些道德价值的教育,是培养每个儿童寻找人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5.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把握好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渠道和方法,产生积极效果,值得思考和研究。一、学校开展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  相似文献   

6.
教师道德教育的构建应该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是教师接受外部影响并将道德规范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的过程。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外部因素很多,例如教师生活的社会环境,各种思想、化环境、生活环境、学校环境等。作为学校管理,应采取有效措施,为教师良好道德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把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行为的内在力量。因此,新世纪有必要加强对教师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7.
康德指出:“对存在的真理性认识来自于经验,任何存在不经人类主体经验的建构都是不可知的、虚无的,将任何不可知或虚无作为实存的真理加以阐释,不是愚昧就是欺骗”。①事实上,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现代教育制度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在道德教育中更是简单地把学生看作生产工具,用“美德袋”式的灌输来管理、束缚学生,完整、丰满的人性孤立地另存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外。而建立在康德的主体体验论基础上的道德教育超越观则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鼓励学生接受理性的自我指导和自我决定,它不仅只是服从和适应特定社会所认可的习俗或规则;而且指在面…  相似文献   

8.
9.
构建生态道德教育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秋元 《生物学教学》2002,27(12):14-15
什么是生态道德 ?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 ,人类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属于人类的道德范畴。人类应该树立一切自然存在物都有按照生态规律持续生存的权利观 ,以及不仅对他人、对社会 ,而且包括其他生命形式自然存在物承担责任的义务观。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已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指出 ,要使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时代要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特别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生态课程标准》 ,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 ,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 ,使…  相似文献   

10.
潘希武在《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7期撰文指出,西方道德教育的现代性境遇在于它放弃了古典德性教育中人性卓越的要求,把教育内容转变为公民教育,做一个公民而不是一个“好人”成为现代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降低道德的目标,道德规范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而建立起以规范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伊始,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于2001年11月、2002年12月分别在西南师范大学与广西师范大学就学校德育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文章就这次会议探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厘清学校德育概念;重建学校德育的理论基础;探讨学校德育的有限性与有效性;如何进行学校德育改革。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高校德育,首先应该用战略眼光认真审视其地位和作用。用辩证思维把握其与有关社会现象、教育内容的关系,尤其是与社会文化、人类教育、素质教育、国外道德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其现代内涵特征进行深入挖掘,明确其功能、目标、内容和形式,并以自觉的精神推进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学校德育领域出现了在实践上品格教育运动蓬勃发展,在理论上关心德育模式、公正团体德育模式与品格教育模式三足鼎立之势的发展格局;而各种学校德育模式的未来发展前景将决定于其所具有的民主性与有效性。研究和把握美国新世纪学校德育发展的格局与走向,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当代美国解决社会道德危机的策略与动向必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必须加强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应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得与失的关系、个人与了人的关系;应围绕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抓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方面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阐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在新形势下应实现的三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跟不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这主要缘于德育工作不符合农村实际,与农村建设相分离。面对这一问题,学校德育要积极进行改革:在德育目标上确保底线要求得到落实;加强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参加新农村建设实践;充分利用社区德育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的“德育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的新途径:网络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德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补充和延伸,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德育可以通过网络德育课堂、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等途径来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远程教育条件下德育的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科学性、全面性、有效性和创新性等原则,从宏观评价、中观评价和微观评价三个层面上,构建完整系统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功能,不可避免地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明确高校网络德育的目标与任务,遵循高校网络德育的原则和规范,通过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在网络通信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高校网络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新世纪的典型特征。主体性德育成为发展人的主体性的主旋律,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发展人性的本质要求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是迎接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