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蔗的一生     
二、甘蔗的分蘖 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蔗株基部土表下密集蔗节上的侧芽便开始萌动;长出7—8片真叶时,侧芽便钻出土面。这称为甘蔗的分蘖。从母茎上直接长出的分蘖称为第一次(级)分蘖,从第一次分蘖基部长出的分蘖称第二次(级)分蘖,以此类推。通常只有早生的分蘖才能成长为有效茎,迟生的分蘖多数夭折或成为无效茎。在栽培上要运用科学的管理促进早期分蘖的产生和成长,抑制迟出分蘖,这对夺取甘蔗高产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福建一带,有一种蚂蚁,叫红蚂蚁。它们是蔗农们的得力助手,是保护甘蔗林的勇敢战士。原来,甘蔗林里活动着许多践踏甘蔗的“土匪”——蔗螟。蔗螟长得白嫩、柔软,有一对锋利的牙齿。当甘蔗长到快有一人高的时候,它们就爬到甘蔗节上咬开一个洞,钻进甘蔗茎里肆意糟蹋,使好好的甘蔗枯心、腐烂,被风一吹,大片大片地折断。人捉不到它,喷药也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3.
甘蔗遭受冻灾后,会出现尾叶变枯 、蔗茎冻死、糖分下降,给人民群众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针对传统灾情调查方法现势性差、时效性弱的缺点,为快速、有效地进行灾后救援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以来宾市兴宾区为例,基于多源卫星影像数据、行政区边界矢量数据、地面调查数据及1∶10万土地利用数据,结合ERDAS和ArcGIS软件提取冻灾发生前后两个时段的甘蔗种植分布,确定这两个时段甘蔗尚未收割的面积。实验证明评估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基本一致,该方法适用于甘蔗大范围冻灾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4.
将多根甘蔗用蔗叶绑成一捆,再用长木棍连搭成一排(如图1所示),这种独特的甘蔗种植方式出现在广西贵港一带,尤其在木格镇最多。这种甘蔗是当地有名的白玉蔗,因如白玉般清透润丽而得名。为什么白玉蔗要采用捆绑的种植方式呢?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增甘膦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甘蔗是我省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因受季节影响,我省甘蔗自然成熟,一般要在十一月份以后,榨季较短且紧张,往往因霜冻,使糖产量蒙受损失。若要提前开榨,原料蔗含糖量又达不到制糖工艺要求。由于榨季较短限,就限制了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影响糖厂发挥设备潜力。为解决这一矛盾,除了改进栽培技术和选育良种等措施以外,国外已采用化学催熟的方法来提高甘蔗含糖量,促进早熟,达到提高单位面积糖产量的目  相似文献   

6.
我们家一直在种甘蔗。去午春天栽甘蔗种时,我突然发现甘蔗地里有一株甘蔗的幼苗。正在埋甘蔗种,哪里有甘蔗的幼苗呢&于是,我用手小心翼翼地顺着甘蔗幼苗往下挖,啊’原来是从去年没有挖尽的甘蔗蔸上发的。我赶紧把甘蔗苗捂好,跑到学校去问老师:“老师,甘蔗的幼苗是不是从甘蔗的根上长出来的(”老师告诉我们:“甘蔗是茎繁殖,它的根是须根,而长幼苗的部分是先一年收获甘蔗时砍剩的甘蔗的茎,只要冬天不冻死,第二年就能从节上发出芽来。”弄懂了这个问题,我们种植小组的几名同学就进行了甘蔗蔸留种的试验。我说服爸爸给我们留了一分,甘蔗蔸不挖出…  相似文献   

7.
甘蔗的一生     
甘蔗属禾本科甘蔗属植物,是我国的重要糖料作物。甘蔗的一生,可分为萌芽、分蘖、伸长、工艺成熟和开花结实等五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甘蔗是国际最重要的非粮能源作物,具有生产燃料乙醇的理想生物学特征和植物学特性。本文了国内外甘蔗燃料乙醇发展现状,包括远缘杂交能源甘蔗育种、转基因改造、原料甘蔗的周年供应技术体系、甘蔗乙醇转化工艺等技术成熟程度、市场竞争力进行可行性分析。文中还指出我国甘蔗乙醇工程已具备政策环境、资源基础、技术成熟和市场经济竞争力优势,必将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车用液体燃料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9.
1 玉米、甘蔗的茎为什么也能增粗 ?玉米、甘蔗茎的维管束内没有形成层 ,为什么它们的茎也能增粗 ?玉米、甘蔗茎的维管束内没有形成层 ,所以没有次生生长 ,因而也就没有次生结构 ,它们茎的增粗是由于细胞的长大及初生加厚分生组织平周分裂的结果。玉米、甘蔗茎内的初生组织的细胞在初形成时体积很小 ,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成万上亿个细胞的长大 ,必然导致总体的增大。另外在玉米、甘蔗茎尖的正中的叶原基和幼叶的下面有几层由扁长形细胞组成的初生加厚分生组织 ,也称为初生增粗分生组织 ,它们和茎…  相似文献   

10.
人类天生嗜好甜味,蜂蜜、甘蔗在埃及、印度等古代文明中享有崇高地位,在东西方的贸易中,甘蔗贵如香料,而地理大发现彻底改变了蔗糖在欧洲国家的特权意味,开始进入普通劳动阶层的家庭。到了产品极大丰富的现代,充足的糖分带来了肥胖问题,于是人类开始寻找不含热量的人工甜味剂……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植物学》课本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鉴定枝条上的一片叶,是一片单叶还是复叶上的一片小叶?”对于这个问题在教学参考书上的解释为:“生在节上就是一片单叶,不生在节上的就是复叶上的一片小叶,”因为茎上着生叶的部位叫做节。笔者认为,教学参考书上的解释并没有不对,而是题目的设计有些问题。枝条是茎和叶的合称,既然是枝条上面的一片叶,那当然就  相似文献   

12.
兄弟『两分廿蔗,哥哥拿来一个绳套,套在如图所示位置,使甘蔗保持平衡不倾斜,、然后沿绳套处将甘蔗一分为二,j悔左边长的一段给弟弟。请问两段仨r蔗一样重吗?(请同学们速将答案寄来,我们按来稿顺序将前6名答对者的大名公布在本刊上一)两段一样重吗@陈文芝~~  相似文献   

13.
我觉得甘蔗是极为离奇的植物,人如果不把它砍下来,它会把自己甜死。甜死是怎么死的?首先是舌头因狂喜而麻木死掉了,然后是主管嗅觉的中枢神经被源源不断的甜给甜死了。这里说的是人,而甘蔗作为植物,我认为它承受不了这么多的糖分。甘蔗的糖是单糖,热量太大,不跑马拉松消耗不掉这么多糖。况且——我稍微卖弄一下——甘蔗没有肝脏。没有肝脏,就没有一个化工车间把这些糖分解成葡萄糖或脂肪储存起来。甘蔗没有肝脏是造物主的疏忽。当然植物们都没有肝脏,但其他植物也没甘蔗这么甜。甜大劲儿了是什么样?就像甘蔗这样,脸憋得紫红。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甘蔗蜡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着重讨论了蔗蜡提取的方法及溶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根系pH值变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3个冬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期根系PH,茎基节间PH及根区土壤PH测定和分析表明:在石灰性褐土上,冬小麦根系和茎基部节间PH值为酸性,品种之间有差异,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PH值变化也不同相同。  相似文献   

16.
从甘蔗渣中提取天然产物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甘蔗糖的组成、性质和用途,着重讨论了蔗蜡提取的方法及溶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野草在石缝间,照样会长出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照样春绿秋黄,岁岁枯荣,谁也不能扼制它的生机;蒲公英在石缝间,它们的茎坚韧而苍  相似文献   

18.
应用果胶酶澄清甘蔗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健旋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5):51-53,71
以甘蔗为原料,采用果胶酶进行甘蔗汁的澄清实验。通过考察果胶酶添加量、pH值、温度、酶解时间对蔗汁澄清效果的影响,比较了酶促澄清与离心澄清两种处理方法的蔗汁质量。结果表明,果胶酶的最适添加量为每100mL蔗汁200U;果胶酶在甘蔗汁自然条件下,25℃、12小时或45℃、1小时,均可使甘蔗汁的透光率由5%提高到95%;粘度由3.9mPa·s下降到1.1mPa·s;而离心过滤不能获得理想的澄清效果。  相似文献   

19.
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圆柱形,长9~35cm,粗2~4mm,不分枝,具多节,节间长1.3~1.7cm,常在中部以上互生3~5枚叶;叶二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先端钝并且多少钩转,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叶鞘常具紫斑,老时其上缘与茎松离而张开,并且与节留下1个环状铁青的间隙。总状花序常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遵照毛主席关于“教育要革命”的指示,从一九七○年起,我们对农基课教学作了一系列改革,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开门教学,把教学、生产和科学实验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此谈谈几条主要体会:一、坚持面向农村的方向 为农业生产服务农基课教学面向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是农基课教学的正确方向.我县、社是海南地区甘蔗主要产区之一,而蔗区又多属高旱地.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把培育高产、高糖、耐旱、粗生、抗风等优良特性作为选育适应本地蔗区甘蔗新品种的目标,进行甘蔗杂交育种试验作为农基课教学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主要内容.一九七○年开始培植甘蔗实生苗的工作,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连续几年选育,冲中71/7、冲中71/61这两个品系是较有希望成为我校第一次育成的甘蔗新品种.对我校小农场的生产,我们注意采用较先进的农业技术,把书本知识用到生产斗争中,使农基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