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通过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综合评价不同城市空气质量优劣程度;然后建立热传导微分方程模型和高斯烟羽模型,得到在单污染源模式下气体污染物扩散的浓度分布;最后针对多污染源扩散问题,建立线源扩散模型,得到各时刻空气污染浓度梯度变化及空气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2.
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取决于大气扩散稀释能力。而大气扩散稀释大气污染物的能力则取决于大气的活动情况,即取决于大气的稳定性。大气的稳定性越差,则活动能力越强,扩散稀释大气污染物的能力也就越强。任何能够影响大气稳定性的因素都会影响大气对污染物扩散稀释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工业污染物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份额偏离方法分析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内主要污染物年际变化,评估污染物类别、竞争力和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流域整体环境污染物排放变化幅度不大,年均增长率为0.4%;2)污染强度呈下降趋势;3)从污染物类别看,样本城市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性.共性表现在主要污染物均为工业SO2,差异性表现在污染物的结构组成不同.造成差异性的原因在于城市产业结构不同,农产品加工业和造纸业对污染物结构的形成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刘宝章  潘林林 《科技通报》1993,9(6):359-363
轨道烟流模式在形式上与高斯烟流模式相似.但本质上为拉氏烟团模式的简化,其烟流轴线由一组分段直线所组成.该模式与常用的高斯模式在宁波地区与海南省海口地区污染物浓度预测中都作了比较研究.结果指出,轨道烟流模式能够较细致地反映海陆风转换、流场辐散、辐合时的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是中尺度范围高架连续点源污染物浓度预测较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网络的创新扩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守伟  钱省三  沈运红 《科研管理》2007,28(4):49-54,72
创新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在产业网络上的扩散。影响创新在产业网络上扩散的因素有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创新的扩散规则。产业网络是具有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特性的复杂网络,其结构对创新扩散的阈值、路径长度以及企业地位和创新分享有不同的影响;基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以及对待技术创新风险的态度,本文还给出了产业网络上的"技术创新雪崩"扩散模型,并进一步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非均质后发大国的异质性决定了技术空间扩散系统对技术空间扩散具有重要影响.以技术空间扩散系统中扩散源、扩散汇和扩散环境为分析框架,技术空间扩散受到空间距离、技术差距、产业联系和政府四大因素影响.其中,空间距离所产生的空间依赖性和产业联系与技术扩散正相关,技术差距与技术扩散负相关.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存在的结构性差异使得政府实现的社会应用成果并不明显,因此,政府对技术空间扩散在政策方向和执行力度上的支持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室内建筑污染区域会受到空气对流作用的影响,导致污染物的扩散方向和扩散速度都发生无序变化,污染区域呈散乱分布。传统的室内建筑污染扩散程度计算是基于污染物均匀分布的区域进行计算的,忽略了空气对流作用对污染区域均匀分布的影响,导致无法准确计算室内建筑污染扩散面积。为了避免传统方法的弊端,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区域优化算法的室内建筑污染扩散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对室内污染物区域边缘的空间位置提取数据建立模型,利用模型计算出污染物扩散过程中的污染区域面积,对扩散过程中的污染面积误差进行补偿处理,实现了对室内建筑污染扩散面积的准确计算。仿真实验表明,利用该算法能够对室内建筑污染扩散面积进行准确计算,从而准确判断出室内污染扩散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考虑棒束振动对5×5定位格架棒束通道内三维流场的影响。采用混合网格技术,结果表明棒束振动作用对上游是刚性突起结构的通道的x方向速度影响较大,越向下游,影响越明显,而对上游是弹簧结构的通道的x方向速度几乎没有影响,在上游,棒束振动对y方向速度没有太大的影响,在下游影响很明显,最大偏差达到了10%,这是由于上游格架的掺和平均作用,而到下游由于格架的作用减弱,棒束振动占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社会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种主要的污染物形式,它存在于环境当中,难以被有效分解,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传输,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和迁移。在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发生放大和累积,从而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基于此,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来源、特征等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其在我国的环境监测现状,最后提出了几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网络突发事件蔓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网络突发事件的最大风险在于其蔓延与变异性,对网络突发事件蔓延机理进行分析,揭示了网络突发事件蔓延的过程实质——网络群体行为扩散的过程。网络群体行为的扩散是在事件信息刺激下产生的同一行为在不同主体间的转移与传递,这一扩散过程既受个体固有的心理特性影响,又受到外界信息变化的影响。基于经典扩散模型建立基于个体水平上网络群体行为扩散模型,通过模型推理进一步指出:政府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第一时间发布真实信息,取得网络话语权,调整公众非理性的动机,引导事件发展方向,对预防与处置网络突发事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对于某些封闭曲线所围成的面积,可直接用曲线方程的解析式ρ=ρ(θ)或F(x,y)=0与ρ=ρ(θ)相结合的形式确定积分区间。主要方法有:1.根据曲线的对称性简化积分区间;2.根据函数的周期性确定积分区间;3.根据曲线的渐进线确定封闭积分区间。  相似文献   

12.
氯离子侵蚀引起钢筋锈蚀破坏十分突出,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过早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氯离子存在形式和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模式,考虑温度变化、时间变化、湿度变化以及混凝土内部缺陷特征不同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基于Fick第二扩散定律建立了氯离于在混凝土中的扩散模型,重点分析了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1.丝网印刷产生的污染物的种类在丝网印刷作业中,产生的污染物有多种。这些环境污染物大体上可分为化学、物理和生物三大类。其中化学性污染物和物理性污染物是主要污染物。化学性污染以无机物为主,如:汞、铬、铅、氯化物等;有机物包括有机氯、酚等;物理性污染物主要有噪声、振动、热源等。由于这些污染物的形态不同,又可分为空气污染物、  相似文献   

14.
华北平原一次严重区域雾霾天气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2013年1月27—31日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持续5 d的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和数值预报.研究表明,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平原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地面多为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构稳定、低空逆温频率高强度大,且存在明显的低层逆湿条件,边界层内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差.稳定、高湿的气象条件对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的形成、积聚和维持比较有利,造成严重的区域性低能见度和雾霾天气.气象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预报系统对此次雾霾过程期间天气系统演变和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及高浓度持续时间、消散减弱等过程做出了较好的预报.模式预报出雾霾期间PM2.5质量浓度在京津冀平原地区达到300μg/m3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区及以南的河北、天津等重点城市和区域,部分地区可达400μg/m3以上,与华北地形和城市群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华北平原山前容易形成气流的辐合区和高污染区.  相似文献   

15.
创新扩散研究经历了关注宏观扩散速度、微观扩散程度和社会网络中的创新扩散3个发展阶段,社会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扩散呈现出与传统环境下截然不同的特征,而国内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介绍了创新扩散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阐述了社会网络的节点特性、节点连接、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效应等对创新扩散的影响,辨析了社会网络环境下创新相对优势、先发优势、定价策略等产品因素对创新扩散的影响效果与传统环境下的区别,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特大城市家庭碳排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西安市家庭而言,其低碳消费行为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与其特定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特征息息相关。本文基于2015年西安市家庭能源消费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户均年碳排放量为12 111.87kg,居住与交通比例为4∶1,其中生活用电占居住碳排放近41%,私人汽车则为交通出行碳排放最大贡献者。家庭属性、个人属性、消费行为、住房特征及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等对碳排放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影响因素作用方向及效果存在差异,实证结果有利于为城市政府有效能源规划及节能减排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耦合网络演化动力学与传闻扩散动力学构建动态投资者网络上的股市传闻扩散MDD模型,并基于模型的仿真实验研究投资者网络演化动力学对该网络上股市传闻扩散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网络的动态演化机制和演化速度对股市传闻扩散的扩散峰值及峰值出现时间产生显著影响.最后,基于股市投资者网络主要特征动态演化的视角对仿真结果作进一步地解释.  相似文献   

18.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环境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污染因子涉及的气象参数、地球环境因素较多。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万能的公式能够准确、定量地预测污染因子。在工程上最普遍应用的是正态模式(即高斯模式)。正态扩散模式的前提是假定污染物在空间的概率密度是正态分布,概率密度的标准差亦即扩散参数通常用“统计理论”方法或其它经验方法确定。正态扩散模式之所以一直被应用,主要因为它有以下优点:①物理上比较直观,其最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广泛应用于交通、水利、建筑等工程建设项目,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建筑结构材料.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构造物的结构安全,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论述了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及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3年3月8日-9日呼和浩特地区的污染指数(AQI)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一次空气重度污染气象条件,研究表明: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属于高空槽底部偏西气流型,主要由扬沙天气引起的PM10浓度升高,造成能见度降低,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地面风速与能见度呈反相关,在能见度最低时,地面风速也是最大,说明PM10对应的污染物要吹向空中,风力要大一些;河套地区低层存在上升运动,湿层不明显,无逆温层存在,但存在下暖上冷的特征,在能见度最差时段有弱不稳定能量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