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其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2.
学会生存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最强音。"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教育--财富蕴藏其中》85页),《中国  相似文献   

4.
陈乐华 《现代语文》2007,(12):123-124
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人的精神世界的构筑在培养具有完美人格的下一代的教育目标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教育中,文学经典作为每个时代人文精神的最高体现,是造就下一代人优秀的精神品质的理想的文本选择。本文主要从人性的启蒙、智力的开发、情感的熏陶等方面来论述文学经典对青少年精神成长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 ,是人的天赋潜能。创新教育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 ,发掘学生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不只是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创新教育又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可能凭空产生 ,需要每一位教育者悉心地加以教育和培养。要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教师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树立创新榜样教育本身要创新 ,教师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其言谈举止、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内涵,即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教育中,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力,力求使每个 学生学会创新思考、尝试和探索,已成为现代人发展的重要 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努力方 向。我校自1999年初开始实施主体创新教育以来,以活动来 丰富主体创新教育的载体,优化了创新教育的环境,大大地 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对“学会做人”(Learningtobe)有这样一段解释:“教育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上看,"三生教育"是人生的根本性教育,是让人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人生教育,是通过关爱人的生命成长、激发生命价值从而惠及社会良性发展的教育,也是人才和人格形成的生命动力之基础教育。"三生教育"的深层底蕴,应当深入到人的生命理性、生存理性、生活理性中去,这样就会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共人本主义哲学精神结合进来,即通过"每个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发展而实现"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发展的、既是个体的又是公共的人本价值精神。"三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二、加强关键环节,确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应该是适应21世纪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的教育,是面向人人、有教无类的教育,是为每个人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是为增强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做好充分准备的教育。按照这样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把握“四个围绕”的思路:围绕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平等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全面提高普及水平;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九个方面的内容,即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沈国英 《语文天地》2011,(17):52-53
教育是每个人的一种独立的生存方式,既源于所有个体生命发展的最原始的共同需要,又有每个个体生命成长中最具个性的特别需要。它不仅具备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与生存价值的意义,而且具有创造人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意义。作文教育功能,当然首要也是为学生生命的健康生存和能够持续发展奠基。教育之于生  相似文献   

13.
杨露云 《考试周刊》2014,(50):69-69
<正>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学生的发展。学校的责任是创造能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让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教师是"伯乐",要善于认识每个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对语文教育倡导的"人文精神"的真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教育要倡导“人精神”,语是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这是语教育工作的共识。但现实教育中,语教育倡导的“人精神”已经走调、变味,如何正确倡导“人精神”,使之恢复其本来的活泼与真实,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7,(11)
教育的一切改革,始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教育要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培养学生的能力,把新教改精神体现在教学中,为学生的终身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主体性教育巫树昌所谓主体性,是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所必然具有的自主精神、自信心和创造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649页提出“应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和自由的发展作为根本原则”。教育主体规律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它是以学的人为主体的教育规律。学...  相似文献   

17.
<纲要>秉承<规程>的精神,充分体现出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对每个幼儿个性、能力结构与学习特点的尊重,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对教育规律、教育过程,特别是教育过程中人的因素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产物,也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校园文化渗透在教育手段、精神氛围、管理方式、课程内容、物质环境以及学校成员的实践等范畴之中,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里每个人的行动、思想,并造就了每个人.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深刻体现着学校管理者的办学理念、育人思想,它是学校得以自存、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建设时期,各种文化思潮和社会思潮对校园这方净土的冲击日渐增大,学校管理只有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对青少年进行卓有成效的人文教育和精神熏陶,弘扬社会的进步文化,才能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兼论创新性教育过程化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并不是少数杰出人才所独有,它是人所共有的潜能,在合理的教育与培养下,就可能在每个身心健康的肌体上得到发展.教育的责任就在于把潜在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开发出来,赋予每个身心健康者以创造性.这一点需要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来体现.  相似文献   

20.
人的发展是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与核心,致力于人的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目的在开发每个人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当积极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尊重、欣赏学生纷繁复杂、与众不同的想法,与学生共建对话、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 一、激发学习兴趣,愉悦数学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