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芳 《文教资料》2013,(34):39-40
人文性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大特色,因为语文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经常被淡化或忽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这一特色,使人文性在人的心中扎根、生长与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真正具有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语文教育通过语文历练过程,全面、综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语文素质,使受教育者具有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素养、言语行为素质、文学审美素质和语文习惯素质。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语言文字鲜活起来,让学生在感悟中习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教学急切呼唤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明确的把语文的人文性摆到重要位置,语文学科除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主义的教育.培养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何冠南 《广东教育》2010,(7):102-104
人文精神的熏陶起始于语文学习,语文学科具有深厚蕴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因而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的突出功能。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特征,超过了其他任何学科。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文学科在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角色重要,责任重大。改变旧的语文教学模式,对人的培养模式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会对学生语文素质、人文素质乃至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语文教改出路的突破口在于把语文教学上升为灵魂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新课标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理念将教育的目标从知识转向人本身,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的原则,是深人人心的也是合符现代教育发展潮流的。  相似文献   

6.
赵宏 《教学与管理》2012,(27):90-91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知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具备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健康人格,已成为国际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这既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怡情养性塑造人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在语文教育中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灵,实施人格教育是顺应现代教育潮流的需要,是世界语文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语文教师理应自觉的在语文课堂上,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建构,尤为重要是将人文教育、人文素质的因素融人到语文学习之中,使学生从中得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磨练意志。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大多只重视传授学生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是导致国民人文素质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语文教育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在具体的语文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各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和谐发展,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质。因此要从语文教育的现状出发,大力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语文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核心性质之一。为了使人文性更好地在语文教育中得到贯彻和落实,需要从多层面思考人文性的所指:从人的培养目标上看,既要体现全人的理念,又要注重个性的培养;从语文课程内容上看,是使学生更好挖掘和感悟具有丰富的具体形象、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人文内容;从人际关系上看,语文教育要特别提倡师生、学生之间的平等与对话,在对话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而达到认知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根据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语文学科应着重为学生打好基础:有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有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具备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健康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具有的基本性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不断变革创新,小学的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变化。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家很注重人文性教育。小学语文教育人文性就是指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还有学生的个性等,让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育要实现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必须对语文教育的性质进行理论思考。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必须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余彩霞 《教育现代化》2005,(12):106-106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语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课程。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不少学生公德意识淡薄,缺乏诚信,价值观比较模糊,自我中心意识较突出,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品育教育十分必要。在进行语言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使思想品德教育融合、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育要实现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必须对语文教育的性质进行理论思考.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必须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谈中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育要实现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必须对语文教育的性质进行理论思考。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必须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一系列的新理念、新策略、新要求,都是围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是个性化的行动这一时代主题而展开论述的。尊重个性、弘扬个性是时代的呼唤。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体的独特经验。语文教育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学生为教育之本,注重人文教育与素质教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公民素质的提高,有待教育培养。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是必由之路。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