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色中华》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凭借独特的信息渠道,大量报道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的信息.内容涉及日本的侵华暴行、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国民党的对日卖国政策及群众抗日斗争等方面.《红色中华》作为党的“喉舌”,负有特殊的政治使命,涉日报道必然存在一些不足,但与其卓著的功绩相比,这不足为人诟病.  相似文献   

2.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它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时迁往重庆出版发行。武汉时期的《新华日报》,是在有着共产国际代表头衔、刚从苏联回国的王明为书记的长江局及其党报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因此,这一时期的《新华日报》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是党史界比较关心而且也是需要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综观武汉时  相似文献   

3.
《向导》周报是中共中央1922年9月13日至1927年7月18日出版的政治机关报。陈独秀不仅创办了《向导》周报而且确定《向导》的宗旨,积极为《向导》撰稿,阐述大革命的一系列问题。陈独秀是《向导》周报的灵魂和核心领导者。  相似文献   

4.
《晨报》原名《晨钟报》,《晨钟报》创刊于1916年8月15日,1928年6月6日停刊,前后共存在近十二年,这在当时的报纸中算是生命力较强的一种。由梁启超、汤化龙、蒲殿俊等进步党人主办,随后成为研究系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先生罹难之后,国内民众反应强烈,诸多媒体发表纪念文章,其中尤以《新华日报》最为突出。《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机关报。据不完全统计,自闻一多去世之后短短一个月内,《新华日报》共刊载唁电10篇、抗议书和谈话4篇、社论2篇、通讯报道3篇、纪念诗文8篇,以及闻一多最后的演讲全文等,各类文字共近30篇。《新华日报》对于闻一多的纪念,有力引导了舆论走向,寄托了人们对闻一多的哀思,揭穿了国民党当局的政治阴谋,向世人阐明了闻一多遭暗杀的真相,弘扬了闻一多争取和平与民主的遗志。  相似文献   

6.
《大公报》这份民办报纸自办报伊始素来以坚持爱国为公、民族正义占有一席之地。在对重庆谈判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与报导上,《大公报》重庆版却显现出显有的立场矛盾。针对这一事件,国共两党机关报均从各自立场出发,进行舆论宣传。然而,《大公报》却表现出特殊的立场——既大呼盼和平、免内战,又鲜明地站在拥蒋立场。这一特征既是中国文人传统的反映,也是重庆谈判时局下其"国家中心论"情结,国民党的间接压制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其接触不足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加快了合作的步伐。7月15日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了抗战态度。8月22日,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这次合作具有如下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淮海战役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在战役期间,《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对战役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宣传报道。其重点报道了淮海战役三个阶段中的人民解放军获胜和国民党军溃败情况、投诚起义的国民党官兵情况、共产党对国民党军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共产党员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事迹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情景等。这些宣传报道对鼓舞人民解放军士气、各个击破敌人,鼓励民众支援全国解放事业以及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十字街头》是“左联”机关刊物之一,鲁迅参与了主编工作,并在刊物发表诗、杂文、通信等计11篇。鲁迅以《十字街头》为阵地,抨击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政策,揭露其派系斗争和奴化教育政策,批评明显倾向国民党统治的文人、政客,扶植革命文学青年,给予《十字街头》这一刊物以战斗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光明报》曾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前身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于1941年10月在周恩来同志支持下,由共产党资助在香港出版的机关报。在这里我们所要讲的是1947年10月中国民主同盟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非法团体”转入地下后,在党的支持下于苏州秘密成立民盟支部,开展革命活动,出版《光明报》的经过。  相似文献   

11.
《作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一文,是刘少奇同志应《抗敌报》、《前锋报》和《迈进报》(《抗敌报》指《抗敌报》江北版,是当时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机关报;《前锋报》是新四军五支队的机关报;《迈进报》是新四军某单位的报纸)的要求写的。最初发表于一九四○年七月一日的《抗敌报》,一九八○年三月十二日《人民日报》重新登载。一九  相似文献   

12.
一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的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  相似文献   

13.
张君平 《上海教育》2011,(13):63-63
引入课文《为了忘却的纪念》 师:在龙华烈士陵园碑林区的南壁碑碣,刻录了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手稿。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同时,又发动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1931年1月17日,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五位“左翼”作家并于2月7日秘密枪杀了他们。得知这一消息,鲁迅悲愤至极。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脱稿于一九四四年三月十日,旋即由《新华日报》刊出。此文后来编入文集时,作者在文章后面写了“附识”如下:“此文以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九日重庆《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四日。二十四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专门写一社论,对我攻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尴尬相是很可悯笑的。”对于“附识”中所提到的“国民党《中央日报》专门写一社论”攻击《甲申三百年祭》一事,历来  相似文献   

15.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正式成立。12月11日,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在江西瑞金创刊,这是我党在农村革命根根地创办的第一个中央级大报。开始《红色中华》为周刊,从第五十期起,改为三日刊。从一百四十八期起改为双日刊,每周出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杂志是云南留日学生于1906年在东京创办的革命刊物。它是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与黄兴的直接关怀与支持下创办的。1905年7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年底,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为扩大革命宣传,孙中山、黄兴号召各省留学生筹办地方刊物。在《民报》发刊前后,各省留学生创办的杂志有《浙江潮》、《江苏》、  相似文献   

17.
1946年5月,国民政府自重庆还都南京。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7月3日,国民党国防最高委员会议决定召开国民大会。11月15日,国民大会开幕。大会制定和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此即所谓“制宪国大”。1947年4月,国民党又上演了国民政府“改组”的闹剧。本文拟就国民大会的由来、“制宪国大”的召开、国民政府的“改组”,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8.
1946年7月15日,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在昆明为悼念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的民盟负责人李公朴,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怒斥、痛骂反动派。当日下午即被特务在昆明市西仓坡西南联大教职员宿舍门口附近杀害。对闻一多先生为民主事业视死如归的可贵气节,毛泽东主席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在世界上是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但是它于何时何地创刊?又是如何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2001年,邯郸市档案馆将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创刊的《人民日报》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本文就《人民日报》从邯郸创刊作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到成为中共华北局机关报、再到中共中央机关报的源流变化,作了明晰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治黄科技信息》2004,(1):23-24
2003年4月24日、l1月26日,水利部分别批复了《“数字黄河”工程规划》、《“模型黄河”工程规划》,加上国务院2002年7月14日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三条黄河”中的“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规划全部得到批复,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