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主题与背景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来到课堂交流。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材中学到的多。这些新课程理念一次次闯入我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他深深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3.
教学案例(本课例是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上册内容) …… 师:同学们,谎言即使说上一千遍它仍旧是谎言。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然而当事实在不经意间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一下子全明白了。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第19至27自然段,看看作者都看到了什么,他的内心深处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笔做上标记。  相似文献   

4.
正"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这是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别饿坏了那匹马》里的一段内容。这里的"愣",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上是这样理解的——"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笔者以为,这样理解是不妥的,至少在思想感情的表达理解方面是不完整的,有疏漏的。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前面一"愣"。前文有这么一段话——"我回头去看愣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愣,是"呆住",也就是"失神"的意思。这里的"愣",青年为什么"呆住"了呢?是青年的诧异  相似文献   

5.
魏孔鹏 《课外阅读》2011,(11):309-309,367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别饿坏了那匹马》全文描写细腻、情真意切,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本设计力图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文中的词句让孩子在读书时感受普通人美好的心灵,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在孩子品读,研读中,透过文中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感受语言。  相似文献   

6.
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某种意义上的创造活动。在接受文本所提供的意义的同时,我们要对文本的意义信息进行挖掘创造。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失去了看书的机会,一位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多次上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节课。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教学、课堂、学生,甚至对人生的认识随之加深。我认为这个过程就是教师作研究的过程,是向“教师即研究者”逼近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让我怦然心动的课堂场景:年轻的校长在听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上几何课,他的思想完全被教师的讲解迷住了,以致当教师向同学们问"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时,这位校长竟举起手说:"我!"这是多么有趣而美妙的时刻啊!  相似文献   

9.
张为花 《山东教育》2007,(11):48-5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理念逐步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更是异彩纷呈:课堂形成了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探究化等多元化局面。但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在热闹的背面,也存有:着不少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空前的关注。而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和在教学中适当放手。以下笔者结合自身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谈谈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长大了做…》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练习5中的口语交际练习题。课文中配有一幅以供开阔学生口语交际内容的插图。教学提示语是:同学之间说说,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根据提示这堂口语交际训练的教学要点是:我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我长大了为什么想要做这个工作。后者是课堂上口语交际的重点。为了拓展学生课堂上的口语交际思路,课前我要求学生准备一张自己爸爸或妈妈的工作照片。  相似文献   

12.
李晓英 《考试周刊》2009,(14):152-15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探索中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上好历史课计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知识,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和风格.这里我介绍一下我的课堂——快乐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观念已经有所改变,但是,课堂的高效性已经成为永恒的主题.高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获得成功的满足.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4.
曾拾英 《快乐阅读》2011,(21):175-175
柳树醒了的教学已经接近尾声,下课的铃声很快就要敲响了,孩子们正在汇报着: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看看没有小手再举起来,我准备做最后的总结。我刚说了两个字,一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这是班上一个学习成绩较差又  相似文献   

15.
实施高中新课程后,为解决实际教学中所面临的许多困惑,我找了一些:关于新课程改革方面的书来看。一般来说,教学理论方面的书,难免有些学究气,可读性不会很强。可是,有一本书,我却能饶有兴味地一鼓作气看完,而且边看边圈圈画画,时不时在页边写上一些批注,记下自己的感想和心得。这本书就是黄牧航教授主编的《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该书之所以能让我产生这么大的阅读兴趣.关键在四个字:好学好用。此书读罢,我想说:适合中学老师看的好的理论书.就该这个样——好学又好用。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学习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推进以来,每位教师都在探索的问题。而现在的一些新课程公开课、示范课却让人困惑不解:课堂中怎么还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怎么还是课堂教学的统治者,学生怎么还是处于被动地位?这类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形式会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局面如何打破呢?笔者以为,这样的问题不解决,语文新课程改革就不可能顺利地推  相似文献   

17.
靳家彦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是小学语文教坛上为数不多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师。近年来,他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着早已被小学语文界熟知的导读法的教学思想。我有幸聆听过他执教的小学高年级古文教学示范课《两小儿辩日》,很受启发。他凭借深厚的文化功底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学生在他的课上学习,如沐春风,如沐春雨。他的教育思想、教学设计和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便围绕着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势必要研究出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确实,如今的历史课堂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理念已经家喻户晓。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对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追求课堂过程的互动,追求情景预设之奇蔚然成风,参与率高,互动性强甚至全课堂学生全方位移动的课堂模式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潮流。这在新课改背景下当然是值得肯定的有益探索。笔者在此不再推波助澜,只是觉得在此形势下有必要对教师的"主导"功能实现做一个符合教学客观规律的提醒。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验"两字逐渐频繁见于各类数学报刊,同时它也昂首阔步地迈入数学课堂.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发现,"体验"使课堂氛围变活跃了,可是学生的认识变短浅了;学生有了多种感官的体验,可是数学思维并未提升;个性化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可是集体体验却不深.这样看来,"学生体验"与"学生发展"似乎构成了一对矛盾体.如何让学生体验更加有效,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法来巧妙地进行填补.下面就<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