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惟有写真才能感人汪克谦八百多年前,宋徽宗赵佶设立画院,招考各地画师。有一次,宣和殿前的荔枝结果了,孔雀在树下啄食掉落的荔枝。赵佶一看,高兴极了,急忙把画院的画师叫来当场写生。画师画出了一幅幅荔枝孔雀图,送给宋徽宗评赏。赵佶看后,说:“你们虽然画得不错...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吗?孔雀上坡先迈哪只脚?有人会说:那谁能注意到啊,但宋代擅长绘画的徽宗皇帝赵佶就注意到了。宣和殿前的荔枝成熟了,宫廷里的孔雀争着去啄食散落在地上的果实。赵佶看了很高兴,忙派人去请画师  相似文献   

3.
宋朝皇帝赵佶,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画家和书法家。当时,他在京城设立了画院,聚集了很多造诣高深的画师。  相似文献   

4.
从一个故事讲起: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一位皇帝,他穷奢极侈,荒淫无度,但他却酷爱绘画艺术而且颇有成就。有一次他给宫中画师出一题目让大家作画,题目是:深山藏古寺。  相似文献   

5.
含蓄的魅力     
宋徽宗(赵佶)擅长花鸟画。他设立了画院,在全国招考画师,还常常亲自命题,亲自评定名次,而题目往往就是一句诗。有一次,宋徽宗出的画题是  相似文献   

6.
美术和文学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可分割。在我国古代,许多诗人皆会作画,那些被岁月湮没了的名画抑或是无法再现的经典表演,有很多就是通过诗人的诗作才在后人的脑海中重现其神韵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说明了这一点。宋徽宗赵佶让画师作画的故事充分说明了美术与文学的密切关系。有一次,宋徽宗给画师们出了一题,叫  相似文献   

7.
在宋代,徽宗赵佶(ji)喜爱绘画,他曾把考画师列为科举制度的一部分。画师若是考取了第一名,那可就像中了状元一样光彩。有一次,宋徽宗以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为题,让应试的画家作画。  相似文献   

8.
<正>逸闻趣事斋宋徽宗巧考画师宋徽宗赵佶在位时,曾设立画院,招考画师。他常常亲自命题考画师的故事,在画苑、文坛广为流传。有一次,宋徽宗以"万绿丛中一点红"为题。有的画家画的是绿草地上开一朵红花,有的画绿树丛中露一段红墙,有的画一片松林,树顶上立着一只丹顶鹤……这些画虽然都符合题目要求,但因为没有新意,宋徽宗看了都不满意。有两幅画没有画绿草、红花,却被选为上乘之作,深受宋徽宗喜爱。一幅画的是:翠楼上一个唇上点一点口红的红装少女在倚栏沉思,画意新颖,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宋徽宗赵佶虽然不是个好皇帝,却是个造诣颇深的画家和书法家。他的绘画、书法别具一格,至今故宫博物院里尚有收藏。宋徽宗在位时,国家曾设立画院,招考画师。宋徽宗常常亲自主持考试,他亲自命题考画师的故事,在画苑文坛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0.
肖遥 《学习之友》2013,(6):53-53
遥想当年宋代画院招聘画师,宋徽宗赵估可渭史上最有诗意的考官,出的题目要多浪漫有多浪漫。像“竹锁桥边卖酒家”一题,画家李唐画了一泓溪水,上面小桥横卧,桥边竹林上挂一幅迎风招展的“酒”帘,博得赵佶龙颜大悦。明朝面试那些事儿,与其说像现在娱乐节目的海选,不如说像指认犯罪嫌疑人。几十人一队,站在吏部大员面前,参加“大挑”。  相似文献   

11.
著名文学家汪曾祺先生在他的一篇小文《想象》中,讲述了几则绘画创作的轶事,其中有如下两则:闻宋代画院取录画师,常出一些画题,以试画师的想象力。有些画题是很不好画的。如"踏花归去马蹄香","香"怎么画得出?画师都束手。有一画师很聪明,画出来了。他画了一个人骑马,两只蝴蝶追随着马蹄飞。"深山藏古寺",难的是一个"藏"字,藏就看不见了,看不见,又要让人知道有座古寺在深山里藏着。许多画师的画都是在深山密林中露一角檐牙,都未被录取。有一个画师不画寺,画了一个小和尚到山下溪边挑水。和尚来挑水,则山中必有寺矣。  相似文献   

12.
世人皆以为,高俅是靠"球技"一招发迹,这倒也是小看了他。高俅在结识端王赵佶(后来的宋徽宗)之前,的确是个社会闲散人员。但他的一步登天,绝非踢几下足球(蹴鞠)那么简单。在高俅没有出现之前,赵佶的球友已为数众多、不胜枚举,但在这个球友群里,只有后来出现的高俅一步登天。可见,高俅绝不仅仅是球技上一骑绝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不仅进入了赵佶的球友阵营,而且进入了赵佶的"人才库",在赵佶的"人才库"里,高俅应该算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3.
古时候,有一个单眼独脚的国王,想要一幅自己的画像。请来的第一位画师画得逼真,还国王一个单眼独脚的本来面貌。可这位画师却因轻视国王招致杀身之祸。国王另请了一位画师再画。第二位画师吸取了前一位的教训,把国王画成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国王看了更生气,又以欺君之罪怒杀了第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历史犹如一座色彩斑斓的大山,历史研究者好比一个个精心绘制大山的画师。画师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绘制,呈现的将是不同侧面的历史画面。把若干个不同侧面的历史画面结合起来观赏,展示的将是更为广阔、更加丰富、更为接近历史本真的立体图像。有人反驳道:历史这座大山根本就不存在,无所谓哪个画师绘制的是本真,哪个绘制的是虚假。所谓的大山,就是一个个历史画师按照自己的想象设计建造的。画师的背景和素质不同,绘制的结果也各不相同。但这不同的结果所传递的信息又可以通过不同的画师进一步想象发挥。只要能给人智慧和启迪,就都…  相似文献   

15.
蓝燕平 《小读者》2012,(6):60-60
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瞎了一只眼睛、还瘸了一条腿,长得十分丑陋。有一天,他召集画师来为他画像。第一个画师弄虚作假.画了一个不瞎不瘸不丑、威严无比的国王.国王一看便很生气:第二个画师只得照实把国王的缺点都画出来.结果惹得国王更生气了。  相似文献   

16.
据说,宋代画院录取画师,常出一些别出心裁的题目,以试画师的想像力。有些画题是很不好落笔成画的,如宋徽宗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来考画师,可“香”怎样画得出来呢?画师们大都束手无策。有一个画师却十分聪明,画出来了。他画了一个人骑着马行走,两只蝴蝶追随马蹄飞舞。高明的画师充分发挥艺术想像力巧妙形象地将“马蹄香”表现出来。这则故事说明:艺术必须有想象。  相似文献   

17.
于萍 《文教资料》2011,(29):10-11
宋徽宗赵佶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建树,但作为艺术家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人们多注重赵佶绘画、书法的艺术成就。但作为一个词人,他的词有着特殊的感人肺腑的力量,尤其是联系他本人的生平遭遇,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真正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清明上河图》的发现与文本药性解读《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家喻户晓。据说,张择端画完后,就把作品呈给宋徽宗赵佶,赵佶是这幅画的第一位读者。皇帝赵佶从《清明上河图》中读到了北宋的繁荣,认为张择端是在歌颂皇帝之功德,非常高兴,立即用他特有的瘦金体题写了清明上河图,并加盖了双龙小印章。张择端真是在歌功颂德吗?研究者  相似文献   

19.
徐乐盈 《教书育人》2011,(35):64-65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纸上画骆驼,看谁画得最多,大徒弟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可画师都不满意,小徒弟只画了两只,一只从山中走来,另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肚子,却得到了画师的称赞。其实,仔细观察这三幅画,大徒弟和二徒  相似文献   

20.
苏轼《赠写真何充秀才》一诗中,有:“君不见潞州别驾眼如电,左手挂弓横捻箭”两句。潞州别驾是唐玄宗做临淄郡王时兼任过的官职。唐玄宗一目斜视,画师画他“横捻箭”瞄射,是为了掩饰他这个缺陷。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个画像的故事:相传有个国王,瞎了一只眼,跛了一条腿。他召集全国有名的画师为他画像,要求一要画得美,二要画得真。有的画得美而不真,他说那些画师丧失了艺术良心,欺骗了人,将他们杀害了;有的画得真而不美,他又说那些画师丑化了他,也把他们杀害了。后来,有个画师要国王一只脚跪在地上瞄准射箭,并且迅速地画出了这一造型,终于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