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青藏高原作为中华民族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非常久远的史前历史。从地下遗址遗物来考察,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谷物种子的发现、青海乐都柳湾彩陶的出土、青海西宁上孙家寨的环臂踏歌舞蹈彩盆以及青海海西诺木洪文化的发掘,则表明先秦时便有原始族群在青藏高原活动着;从传世文献记载我们也得知,先史时的青藏高原为古羌戎人的活动场所,殷、周时期,青藏高原为"羌戎之地",而齐家、卡约、辛店、诺木洪等文化,乃至马家窑文化,以时代和地域而论,亦应该是羌人文化的遗存,至少也当属"先羌"文化的范畴。当中原历经夏、商、周三代步入文明时代后,生活在青藏地区的古羌人也在新石器时代的基础上迈入青铜时代,并创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青藏高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青海地区人类活动虽然较晚,但其原始文学、三代文学却基本上与甘肃地区同步,从对东周以前和春秋战国时期青海的民族文化发展情况的考察来看,都证实了这一点。因此,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否,除自然地理原因外,自身的进取和接受统一国家的管理起着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商代文献中已有关于越民族活动的记载,其族群得名于所使用的工具和兵器;“扬越”只 是一个泛称,在不同文献的记载中其空间分布范围是不同的;“于越”是越民族群体中最接近华夏的部 分,但与华夏族有明显差异;由于越民族群体支系多、分布广,战国后期的文献便出现了“百越”一词。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广东地区的民族变迁和考古文化与中原以及长江流域的吴、越、楚等国均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文认为,形成广东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既与中原有联系,又有差别且具有地方色彩;夏至战国末,广东地区的民族(含部族)在社会制度和民俗方面比之中原及岭北先进的民族或国家相比是比较落后,但其经济、文化还是缓慢而逐步地向前发展着,华夏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这个远离中原的地区。文章还提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岭南文化进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茫茫禹迹,划为九州”,相传从大禹时期,天下就已经被划分为九个区域了,而河北被称为冀州,大约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但自秦汉以后,河北又有了另一个别名:“燕赵”。这就慢慢地造成一种误解,使人们在谈到先秦时期的河北时,想到的只有燕和赵这两个国家,似乎除此之外,河北大地上再无其他国家民族。而实际上,燕国占据的是河北的东北部,赵国则偏于河北的西南一隅;至于河北省的中南部地区,即今天的石家庄一带,古人谓之“控太行之险,绝河北之要”,则先有鲜虞,后有中山,从来都未让燕赵擅专(中山虽最后灭于赵,但不久赵亦为秦所灭)。这片土地,  相似文献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临甘肃、青海、内蒙古,西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北临俄罗斯,西南临阿富汗、巴基斯坦,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是我国西北最远的多民族省区。由于文献资料欠缺,所以对先秦时期该地区的民族和文化鲜有系统研究。余不忖浅陋,试就这个问题作以探讨,抛砖引玉,请教于方家。一、西周中期以前的氏族部落及其文化古文献对新疆地区的记载不如青海,更不如甘肃,“战国诸子”的书籍最远大体都只记述到“西海”(今青海湖或远及以西)。至于原始社会与三代时期新疆地区的社会状况,更是含糊其辞,模糊而茫然,…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并有人类起源之地的说法。考古中发现较丰富的先秦时期云南地区古化资料,为研究该地区氏族、部族、民族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依据,研究证明云南民族与华夏诸民族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与融合,并对我国经济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并有人类起源之地的说法.考古中发现较丰富的先秦时期云南地区古文化资料,为研究该地区氏族、部族、民族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依据,研究证明云南民族与华夏诸民族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与融合,并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从对江西地区的考古发掘资料,论述了生活在赣地的古越族先民迁徙繁衍的历史。说明经济文化处于较封闭、落后的地区,加强与先进地区民族的联系,接受外来文明,就会较快改变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边疆,是最北的一个省,清代设省时以边境有大河黑龙江而名。它西临内蒙古,北部与东部接俄罗斯,南与吉林接壤,习惯上将它和吉林、辽宁称“东北三省”或“东三省”。黑龙江省今有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鄂伦春、赫哲、柯尔克孜及鄂温克等民族。先秦时期这里的民族和文化状况如何呢?拙文试作探讨。一、新石器时代的氏族部落和文化黑龙江省的地形似一只大公鸡屹立在我国东北的边境上,省境西北部是大兴安岭的最弱段、谷中多沼泽,地下有永久冻土层。其东南抵松花江岸,有伊勒呼里山、小兴安岭,面向黑龙江的…  相似文献   

12.
论先秦时期福建地区的民族和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古属蛮、越族分布区,新石器时代就有土著越人在这里生息和劳动。夏、商、周时期闽越及徒入的氏族先民创造了较为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福建地区的诸多氏族部落又泛称“百越”,驺姓的“闽越王”仍处于部落联盟阶段,比较封闭。他们创造的先秦文化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安徽地区的民族和文化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地区自古就是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与华夏、尤其与东夷族关系密切。“三代”时期,该地区已形成东夷或华夏与土著族结合的方国。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地区受楚文化影响较大,地方特点比较突出,又有南北文化交汇的特点。先秦时期安徽地区文化的发展为秦汉文化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及其邻近地区先秦汉晋时期形成的交通网奠定了水陆交通的基本格局。本文对以江陵和长沙为中心的南北向和东西向陆上交通干线以及湘资沅澧油诸水与长江干道水运连成一片的水上交通线作了考证,并揭示了本区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内部经济区分化组合与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港澳地区自距今2万年前,就是华南新人的劳动生息之地,过着母系氏族社会生活,被后人称之为古越。他们以打鱼和采集软体动物为生,创造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母系氏族繁荣阶段,古越人就创建了适应潮湿地区的“干栏式”房屋,逐渐定居。到了距今约5000年至3500年,即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初,古越人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在以捕鱼、采集业为主的同时,也逐步在宜耕的地区发展水稻生产。商周至战国末,古越人的渔业、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逐步发展,创造了几何纹硬陶和青铜器并存的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尽管其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还比较落后,但其文化已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从而为秦的统一岭南打下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题解宦官,王宫内苑中为帝王及后妃生活服务的官员的总称。先秦时期称谓“宦者”、“宦者令”——“天文有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因此称帝王周围的亲幸之人。其中有一部分是经过阉割的男人,典籍中记为  相似文献   

17.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时期,它结束了过去几百年南北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方各民族经过长期的迁徙、斗争、交流、发展,已经完成了相互间融合的过程。这期间入居固原的民族有突厥、吐蕃、中亚昭武九姓人、蒙古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典藉极为丰富的国家,具有四千年之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经过多次不断地民族融合,才逐渐形成了现在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成份——汉民族,就是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不断融合的结果.1.华夏族是汉民族的前身.它是由"黄帝"、"炎帝"和"蚩尤"主要是这三个远古时代部落联盟不断融合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儿女至今自称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后裔".这是因为,根据古史记载和神话传说,最先创造我国远古文明的,是黄帝和炎帝这两个部落群.他们最早都居住生活在陕西,后来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运河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人工开河起源很早。远古传说不必置论,从春秋战国开始,我们的祖先古代劳动人民,在这项改造自然的伟大工程中,已经留下不少光辉的业绩。它使古代称为“四渎”的,发源于西部而东流入海的江、淮、河、济四条巨川,首先被各诸侯国开凿的运河沟通起来。但以早期古籍有关运河的记载,多简略残阙,加以年代久远,故道大多湮废不存,历来治运河史者,论及先秦部份每每语焉不详,本文试作较全面的考述,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20.
张伟  杨福林 《华章》2007,(6):115-116
"婚姻自由"是一个现代性的法律术语,是人类对于婚姻以及自由的认识和渴望的结果.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对于婚姻自由的理解,应该从婚姻而不是从对自由的理解开始.本文尝试考察我国古代的婚姻观念和制度,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来了解我国婚姻制度的发展过程,以达到理解"婚姻"以及"婚姻自由"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