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背景下,拉克劳和墨菲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主义话语,建构了他们自己的话语理论,认为语言和行为只是话语总体的内在组成部分;话语是一套关系体系;话语是一种认同,而且是动态中的认同。这种话语理论只是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品质,而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上的激进多元的民主策略也只是一种空想。  相似文献   

2.
在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背景下,拉克劳和墨菲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主义话语,建构了他们自己的话语理论,认为语言和行为只是话语总体的内在组成部分;话语是一套关系体系;话语是一种认同,而且是动态中的认同。这种话语理论只是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品质,而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上的激进多元的民主策略也只是一种空想。  相似文献   

3.
拉克劳、墨菲的激进多元民主与人类解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解放是马克思的终极关怀。对于通达人类解放历史状态的途径,当代西方颇有影响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拉克劳、墨菲提出了“激进多元民主”的革命战略思想。主张以激进的多元民主代替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力图在现今时代“修正”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激进的多元民主是...  相似文献   

4.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话语霸权现象,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话语权的合理分配与平衡,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重要原因,必须时话语霸权进行解构,实现平等对话和话语共享,克服教师权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走向生活世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美国意识形态霸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借助学术包装把美国霸权行径转化为话语优势,借助越界本能把话语优势转化为空间优势,借助资本力量把空间优势转化为舆论力量。美国意识形态霸权行为对中国的对外决策的性质和走向、政治认同的目标和趋向、文化发展的路向与选择、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构成潜在性威胁。终结美国意识形态霸权理应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全球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霸权主义从来不会自行终结,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行动。作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应该充分展示自身的能力、智慧、意志、手段和策略,通过揭面纱、强实力、举旗帜、凝民力、聚民心等应对方式,彻底揭开美国意识形态霸权的“包裹”、全面展现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坚定不移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构话语体系、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以此终结美国意识形态霸权,最终创建一个多元、公正、有序的世界,切实维护好自身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的课堂世界中普遍存在着话语霸权现象,教师话语霸权的产生是教师权威和异化的师生交往所导致的,因此期望通过重构课堂生活、淡化教师权威以及实施对话教学来实现从教师话语霸权向师生平等对话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白——话语霸权,并剖析了教师话语霸权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为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试图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师幼之间的对话。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其次,要创设平等的师幼关系,促使师幼之间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白--话语霸权,并剖析了教师话语霸权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为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试图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师幼之间的对话.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其次,要创设平等的师幼关系,促使师幼之间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A2):21-22
话语代表着权力,正在崛起的中国欲超越西方话语霸权,建构自己的传媒话语体系,就必须进入西方话语系统、注重口语修辞、第一时间抢占话语权、建构具有自我书写权的传媒话语,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张玉武 《辽宁教育》2013,(11):55-56
新课程改革倡导对话,但不少教师由于对此理念理解失之偏颇,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优秀生、小组代表等部分学生垄断课堂话语,多媒体的“机灌”和教师暗中巧设思路、答案陷阱等话语霸权现象。新课堂呼唤学生主体意识的回归,学生需要拥有课堂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历经演化直至拉克劳与墨菲那里才基本成型。广义的后马克思主义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社会,它泛指一切用后现代主义思想、精神或概念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狭义的后马克思主义是指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想。该思想基本内容是反经济决定论、反阶级还原论、反历史决定论、主张革命主体多元论、主张"激进与多元民主"。探索与批判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斯图亚特·霍尔是伯明翰学派的思想坐标。"文化霸权"是霍尔思想中最重要的理论支点,拥有认同、共识、历史集团、权威平民主义等内涵特征,它们贯穿在霍尔建构的文化理论之中。由此观照,该理论对我们探究英国文化研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拉克劳与墨菲认为认同政治学不是研究政治是什么,而是关注政治认同的形成过程与条件.寻找进行颠覆与建构政治空间的新途径。因此,后马克思主义把政治定义为,既是社会构造物的建构,同时也是社会构造物的颠覆。这一定义排斥了政治是社会的一个领域的观点,强调政治的建构作用.突出政治的优先性,把政治提升到本体论的地位,政治成为建构社会的主要因素。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是“政治去经济化”,在人的能动性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中,突出人的能动性作用,排除了社会客观结构对政治能动性的制约作用,否定了政治活动得以产生的客观性基础,把政治活动看成是不受任何客观条件制约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是葛兰西理论的核心思想。本文简析了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的“市民社会”、“知识分子”等概念以及它们与“文化霸权”的关系,进而简述了文化霸权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主义规划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所描述的景象,它建立在对传统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唯物史观的解构基础之上,并将新社会运动纳入其中。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主义规划正确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的方面,但是其理论本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简单化理解、缺少根基并且两人缺少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动,美国的国际地位相对衰落,国际格局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霸权稳定论成为美国挽回霸权的理论依据,也成了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理论指导。解读霸权稳定论,对认清美国单极霸权的本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霸权稳定论”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最初发源于国际经济领域,是关于霸权与国际经济体系之间关系的理论,后来被推广到国际政治、安全领域。霸权稳定论的基本观点认为霸权有利于整个国际体系的稳定,其理论实质是维护霸权国的既得利益,剥夺他国崛起的权利,我们必须坚决反对这种理论。  相似文献   

18.
霸权理论认为大众传媒是为现有政权服务的,极力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霸权理论论述最为精到的是法兰克福学派学说,该学派认为大众传媒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导致了人们的批判能力的丧失,大众传媒操纵了民众,而政党通过操纵大众传媒影响公众。霸权理论提出后遭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大众传媒是中立的,甚至有时是批判现有政权的。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葛兰西围绕市民社会、文化霸权、有机知识分子、阵地战等内容,全面地阐明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领导权的新道路理论,即文化霸权理论,并对无产阶级巩固政权的道路进行了新思考。文化霸权理论对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反对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暴力与战争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为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人类提出了许多国际秩序构想,其中"霸权稳定论"在当今世界影响最为深远."和谐世界观"在有关国际秩序的基本价值与基本观点两方面做出了完全不同于"霸权稳定论"的判断,因而具有现实性、科学性与进步性,并以此为遏制战争、维护和平和构建世界新秩序指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