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龙 《中国教师》2008,(20):21-23
<正>《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商务印书馆)这样解释"和谐"一词:"配合得适当。"可以这么说,"和谐"状态是诸事物生存和发展的至高境界。语文教育亦是如此,构建和谐语文,应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倾力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和谐的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促进人、发展人的教育目标。笔者认为,语文教育的和谐观至少应该体现在语和文、师和生、师生和文本、师生和生活四个层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如何走出“少、慢、差、费”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科学高效的目标?从方法论意义上着眼,只是治标之术,只有深入到教育的本质以及语文教育与人与生活的内在密切联系的层面,才是追本溯源的正确路子。语文教育追求一种和谐的美好局面,让“语”和“文”、师和生、师生和文本、师生和生活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让师生诗意地生存和生活。  相似文献   

3.
何平 《语文知识》2014,(8):18-19
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如何让语文教学变得科学而贴近生活,一直是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语文教学也逐渐随着社会的要求而转移风向标,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只有让语文课程生活化,让生活语文课程化,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心平 《甘肃教育》2014,(20):97-97
正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的人文性与情感性,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于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在当今社会,良好的情感不仅能使人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更能促进人格魅力的形成。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让学生认识和体会这种情感的起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尤为重要。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挖掘文本中的情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具有自身特有的本质,教师首先应依据文本语言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情思,实现文本、教师、学生“三情共鸣”。学生获得情感熏陶后,教师要适时创设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情勃发中发展言语能力。情,语文课堂之“魂”,依附语言文字承载;言,语文教学之“托”,凭借情思而鲜活。教学应使两者互为一体、和谐共振,以彰显语文本色。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如果仅停留于感性认识上,语文教学就会显得浅薄,理性的思考能让感性之花长盛不衰;理性的高瞻远瞩则需要借助于感性技术来化入学生心灵深处,使之得到文学的滋养.感性与理性应和谐交融.和谐交融的基础是用欣赏文学作品的视角和学语文的视角来解读文本.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感性的技术来演绎理性的内容,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不同的文本,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也是有所侧重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文本是作者的思想与精神的展现,闪烁着先贤的智慧与情感。表达着人性的真、善、美。我们应以语文文本为依托,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和谐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和谐教育是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我国当代基础教育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基,因此,应把和谐教育融入各科教学中。当代中小学音乐教学,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师生关系三大方面融入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9.
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和文本的一个对话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这三者的多重对话,让知识在思想火花激烈碰撞的过程中得到传播。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分别从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以及学生、教师、文本的多元对话三个方面详细阐释快乐语文学习的途径,奏响和谐阅读课堂的主旋律。希望本文的观点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实践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两点:即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人与人的和谐,主要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五个方面来理解和努力;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三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一、正确认识和谐班级中的相互性关系 和谐班级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应具有相瓦性,正确认识这几种相互性关系将有利于和谐班级的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语文学习是人生的一部分,每一节课都应是师生的一段心路历程.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探究文本、超越文本,学生的思想将更加丰富灿烂,他们的语文素养将更加丰润厚重,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将充满智慧和激情,我们的学生也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但这些都需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做保障.怎样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高校美育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是和谐的人的必要条件。美育对于大学生个人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和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低俗艺术和低俗趣味在大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应引起充分注意。高校应通过各科教学和业余艺术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4.
本着“大语文”的教育观,立足文本,积极开拓语文的外延,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他们成为有一定文化底蕴和素养的“准职业人”,这应该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拓展的导向和原则。同时,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除了要有正确的导向,还要有切实可行的策略,并且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课堂的拓展延伸才会发挥它应有的魅力和作用。因此如何在此导向的指引下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也成了我们教学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关的教学实例,对此问题作一些阐发。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深入,语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越来越走向了科学的、辩证的、统一的、理性的和谐境界中。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其乐融融”的景象,“和谐”成了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的主旋律。各方人士在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教学等方面努力去平衡、统一,配合得匀称、适当,形成了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语文教学状态。  相似文献   

16.
孙华 《文教资料》2008,(9):122-124
构建和谐社会,是今天社会发展的主题.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而个人内心的和谐是各种和谐的基础.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塑造孩子的和谐心灵.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唤醒学生美好的情感、塑造和谐心灵的有效方法.走进语文世界,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走进语文世界,学会与祖国和谐相处;走进语文世界,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走进语文世界,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走进语文世界,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创新语文教学思路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从情感对话教学、丰富联想教学、趣味互动教学、生活体验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和谐课堂的理念与方法,另外,本文还列举了成功的语文教学案例,从中体会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第一位的,但传统语文教学中过于理性化的教学倾向恰恰忽视了学生现代化素质地培养。因此,语文教学在注重理性教育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非理性因素的教育,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人格塑造、创新思想的训练等,这对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开放、和谐,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融合的现代化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本着"大语文"的教育观,立足文本,积极开拓语文的外延,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他们成为有一定文化底蕴和素养的"准职业人",这应该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拓展的导向和原则.同时,语文课堂的拓展延伸除了要有正确的导向,还要有切实可行的策略,并且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课堂的拓展延伸才会发挥它应有的魅力和作用.因此如何在此导向的指引下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也成了我们教学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关的教学实例,对此问题作一些阐发.  相似文献   

20.
语文具有丰富的思想性、生动的情境性、广阔的开放性,最能把学生引入五彩的生活世界、独特的心灵世界。《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也进行了新的阐述和定位:注重培养促进人的发展,将教育和生活紧密相连,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世界。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让语文走向生活,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而生活本身就是“大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这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走向生活,并以生活为发散点,拓展文本,给学生创设一个张扬个性、享受生活乐趣的空间。语文教学融人到真实的生活中,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