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人们常常把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景物环境的描写作为这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点来加以分析和肯定。当然,这两点是这篇小说的重要的艺术特点,但对小说仅作如是分析是不够的。我以为这篇小说另一个更重要、更突出的特点,应该是通篇对比、通篇衬托手  相似文献   

2.
环境描写做为小说三要素之一,在小说创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正如茅盾所说:“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因此环境描写必须为塑造人物服务。这里只就《孔乙己》中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谈点自己的看法。一展示人物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3.
论《动摇》     
茅盾的小说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十分注重,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文体.但是,这种描写有时使人感到过于凝重,洋气十足.然而茅盾对女性的描写却弥补了这一凝重感,他作品中出现的女性群像非常有魅力,往往使人再想回味一番.1919年起,茅盾就妇女解放问题开始发表议论.他巧妙地描写了变革时期的妇女,这也不足为奇.我认为茅盾既有对女性关心的一面,还有对女性迷恋的一面.不然的话,就不可能把女性微妙的变幻、好胜的心理以及生理刻划得如此深刻,有时甚至连女性亲友间的同性恋行为——挽住对方的腰,让对方坐在自己的膝上抱紧等等,都毫无遗漏地加以描写,确实使读者为之一惊.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冲刷,茅盾及其文本似乎渐渐离我们远去而沉入历史,然而,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资源,只要我们去挖掘,40卷本的《茅盾全集》仍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精神和思想,即便是在当今的时代风尚和审美选择下,茅盾的从创作到理论的某些方面仍有当代意义。仅从以往较少注意的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引申和生发开去,描述茅盾的主张并阐释其在当代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可以发现茅盾的观点不仅正确,而且具有意义。特别是联系当代乃至当下的小说创作如何对待人物、如何描写人物以及在此所存在的种种问题,重温茅盾的观点,更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茅盾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描写的语言大师,我们可从他作品中纷繁复杂的心理描写中窥见到一幕幕人生灵魂深处感情与道德剧烈搏斗的活剧。茅盾小说中心理描写的特色,从早期到成熟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他的心理描写不仅手法多样,而且注重“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写于一九三二年十月的《春蚕》,是茅盾描写农村生活的第一篇成功之作,这篇小说,塑造了不下十个农民形象,这些形象几乎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足以构成一幅三十年代农村丰收成灾图的人物画廊.谁是《春蚕》这幅丰收成灾图里的主角呢?是老通宝.茅盾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众星拱月”的艺术手法和丰富多采的笔墨,刻划了老通宝这个三十年代的旧式的  相似文献   

7.
物欲、性欲、权欲是构成《子夜》的三个潜在要素。对金钱的追求是《子夜》中人物生活行为的杠杆和原动力,在现代文学史上描写人对物欲的追求还没有谁能出于茅盾之上;《子夜》对性欲的描写使作家超越了社会性题材容易产生的平面化和概念化的局限,进而对人性进行了深层次开掘;《子夜》还描写了两个工头利用工人运动而展开的权力斗争,把人们对权力的欲望刻画得淋漓尽致。《子夜》的欲望化描写反映了作品与作者主观思想的矛盾。《子夜》的中心是写人,而不是写某种抽象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思想的糜烂和情趣的俗化使得张资平在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彻底走向滥情的"通俗"文学创作。由于过于注重对人物性心理和性行为的描写,所以他的婚恋小说几乎成了男女性欲表现的自然记录,即使是排日小说也被他写成了生硬的多角恋爱模式。此外,他这一时期的小说还存在情节平铺直叙、故事散乱枝蔓以及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变化缺少逻辑性等缺点。  相似文献   

9.
《孔乙己》是《呐喊》中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关于这篇小说,据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介绍,鲁迅自己曾谈过一种看法:主要“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而叶圣陶、茅盾等人也都对《孔乙己》的主题有过自己的阐述,但茅盾的看法,好像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尤其是没有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界的注意。   茅盾对这篇小说的看法十分别致,他抓住这篇小说最初发表于《新青年》时作者《附记》中的话:“这一篇很拙的小说,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茅盾解释说:“此处的‘或一种生活’其实是指当时…  相似文献   

10.
环境描写作为小说的要素之一,在小说创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正如茅盾所说:"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  相似文献   

11.
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主要以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刻画为主,如何使人物跃然纸上,形象鲜明生动成为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子夜》是茅盾先生的代表作,作者在《子夜》“新后记”中强调要塑造“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主人公吴荪甫便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段刻画出一个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人物形象。   《子夜》第 12章人物描写较为集中,成功的对话、心理、神态描写掀起了全书的高潮。人物出场十分直截,开头就将矛盾又焦虑的内心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一个个愁结,一桩桩心事排山倒海…  相似文献   

12.
《变色龙》是一篇讽刺性极强的小说。作者契诃夫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变色龙”——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然而在这篇小说中,还有一个易为读者忽略的人物——巡警叶尔德林。他虽然不是小说重点描写的对象,作者对他的描写简单到只作三言两语的交代,但他却是一个十分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茅盾小说《蚀》、《虹》中塑造了一系列经典女性形象。所谓经典女性是指在同时代的作品中,在同类人物中,她们能够显示出独特价值和魅力,她们能够在现代文学女性形象长廊中以其卓越的风姿成为独特的一群。夏志清教授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概括茅盾早期小说的特色为“绚烂中带有哀伤”。我觉得这也可以看做是对其前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总体写照,同时也体现了茅盾对小说中这类人物的审美价值评价和道德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14.
怎样全面地正确地研究茅盾,对他一生的伟大业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对他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文学史上应排上正确的位置,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 过去对茅盾研究和评价,有很不公正的地方。 例如,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严重白色恐怖之下,被迫逃亡日本,后来即失去党的组织关系。有些“左”的人物,对此多所非议;甚至对他真实地描写大革命的《三部曲》,也横加非难,这不是实事求是的、公正的态度。 近年又有一种偏见,认为茅盾的作品,尽是政治说教、缺乏艺术性。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不是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15.
崔书根 《成才之路》2010,(17):I0020-I0020
小说的主体是人物,可人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物离不开景物的衬托,这就好比烘云托月,小说中的人物就是皎皎之月。景物就是美丽的云朵。两者相依相生,相映成趣,所以说好的小说离不开成功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景物的描写。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是描写人物及其性格发展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是艺术创造的中心问题。茅盾对此深有研究,曾说:“‘人’——是我写小说的目标。”“单有‘人’还不够,必须有‘人’和‘人’的关系;而且是‘人’和‘人’的关系成了一篇小说的主题,由此生发出‘人’。”(《谈我的研究》)本文想探讨一下《子夜》中三个地主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农民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茅盾小说中农村题材描写的得与失。不妨先作一纵向考察。 (一)且从“摸索而碰壁”①谈起。在茅盾最早的小说《蚀》三部曲所展示的大革命时期的巨幅画卷之中,便出现了农民的身影。如《动摇》就描写了农民们建立农会、抗租抗税,“肩着梭标”开进城镇以及斗争路入混乱、自戕的真实图景。如果说这还只是“采英拾贝”的背景式描写的话,那么《泥泞》(1929.4)这篇写于日本的小说,则是茅盾真正专写农村的作品;如果说《动摇》中的农民形象已带上了一些“阴影”,那么在《泥泞》中这种“阴影”又就有了扩大。清一色的落后不堪的农民形象使茅盾自己也意识到这“失败”②了。由此,也给他添加了“不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是一部涉及宗教题材的小说,对它的研究应该考虑到佛道观念的影响。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孙悟空,这也就决定了小说结构围绕他而展开,孙悟空的故事就是一个道家的“谪世”故事。整部小说的结构就是一个描写孙悟空“谪世”前后故事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9.
纵观茅盾小说的创作,作品中充满了许多性爱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身为一名革命作家,后来又是左翼作家的中坚力量,但茅盾小说中赤裸裸的性爱描写似乎背离了革命作家所遵循的革命意识,但正是其小说中所表现的性爱思想以及把新性观念的改造与社会变革结合起来的魄力显示了一位革命家兼文学家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但小说中的人物又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小说家们在精心设计人物形象时,无一例外地都把这些栩栩如生的“这一个”放置在特定的环境里。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小说中环境描写的重点。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成功地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既可以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又可以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综观中学语文教材,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