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短跑前支撑阶段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信息技术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琼斯跑的下肢技术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对短跑的动力学部分经典观点提出了质疑。研究指出,短跑的支撑时期是一个连续的动作过程,整个支撑时期各阶段的技术对人体向前运动均起积极作用。从动态上看,着地和退让阶段技术不是被动和消极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和积极地由前上方向后下方施力的过程,该力所产生的支撑反作用力与人体向前跑进方向一致,对人体位移动起拉引作用。  相似文献   

2.
短跑途中跑前支撑阶段(缓冲阶段)的技术是田径运动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依据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理论,寻找出影响前支撑阶段人体总重心水平速度的因素:(一)摆动腿大腿角速度;(二)着地角;(三)着地瞬间看地脚的向前水平速度;(四)前摆上臂角速度。  相似文献   

3.
1.短跑技术结构发展动态1.1脚着地时的水平速度在高速跑时,当运动员脚于地面接触瞬间,着地脚存在一个继续向前移动的水平速度,这就产生了一种减低运动员速度的制动作用,如果脚着地时的水平速度大,其制动作用亦大。因此提高摆动技术,尤其是落地动作是教练员在青少年短跑训练中值得重  相似文献   

4.
田径教科书中关于短跑途中跑存在问题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吉夫 《体育学刊》2001,8(2):94-95
在短跑途中跑中,脚着地后髋关节并未弯曲,而是继续伸展:踝、膝关节是被动弯曲,而不是主动弯曲。此刻主动支撑会缩短制动时间,有利于制动冲量的减小。着地缓冲动作的细致划分,对全面正确地认识跑的原理是必要的,着地缓冲阶段应包括前蹬和后蹬的前一部分(垂直部位至最大缓冲)。摆动腿下压动作的作用有重要意义,应引起足够重视,在跑的划分中应有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关于短跑途中跑前蹬阶段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跑途中跑支撑时期的前蹬阶段,缩短前蹬时间是减小制动一的主要因素,鞭打式着地技术和高重心跑是缩短前蹬时间重要的技术环节。前蹬是后蹬必备的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多学科的科学研究成果在短跑项目的广泛运用,短跑运动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和改进,并逐渐形成了较完善的现代短跑技术。而现行的田径教科书对短跑的技术动作及其要求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与现代短跑运动有教大的差异。短距离快速跑在中小学各年级教材中都出现,是跑的重点教材,除跑的距离要求不同之外,技术要求可概括为一松,二大,三快,四平直,也就是动作轻松,步幅大,步频快,要平稳,直线性强。要达到上述要求,腿的后蹬前摆要快速充分有力,摆动腿用前脚掌积极着地缓冲。全身动作协调配合,但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7.
跑动是人体内力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跑动中,脚与地面接触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唯一机会,所以脚与地面的接触方式至关重要。运用文献资料、图像解析、个案研究等方法对短跑途中跑前脚掌着地、全脚掌着地、"信用卡"着地(着地瞬间脚踝压紧,脚跟与地面只有一张信用卡的距离)三种不同着地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得出,"信用卡"着地技术缓冲时间短,支撑时间最少;着地角最大,速度的损失最小,离地角最小,重心向前性较好;前支撑阶段,有利于减少质心速度损失,后支撑阶段,加速效果最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短跑着地技术。  相似文献   

8.
对如何提高少儿短跑速度的教法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距离快速跑技术要求可概括为一松,二大,三快,四平直,也就是动作轻松,步幅大,步频快,要平稳,直线性强。要达到上述要求,腿的后蹬前摆要快速充分有力,摆动腿用前脚掌积极着地缓冲。全身动作协调配合,但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少儿后蹬跑的教学结合要求逐渐做到快速有力的后蹬,同时注意身体的平稳性,摆臂正确。也可增加对摆动腿积极下压善地的要求。 一、短距离快速跑教学训练中采用的方法: 1、快速的高抬腿跑(低年级)、有力的后蹬跑(中年级),有节奏性的小步跑(高年级)。 2、中速跑30米,注意动作轻  相似文献   

9.
腿在体前活动的幅度和力度对短跑训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喆夫  何礼 《体育学刊》2003,10(6):120-122
在短跑途中跑中,前蹬动作既有制动(维持人体动态平衡)作用,又有后蹬前的储能作用。所以,前蹬动作的质量在短跑中至关重要。在短跑训练中要重视腿在体前的活动状态,即加大腿在体前活动的幅度和力度有助于缩短前蹬时间,减小制动冲量;同时提高了后蹬时的所需能力而双赢。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动作是单脚蹬地不完全,重心下坐,出现俗称"坐着跑"的现象。在此谈谈笔者对出现"坐着跑"现象的原因分析和纠正方法。一、如何界定"坐着跑"动作姿势及产生原因跑的完整动作是由单脚前脚掌着地支撑与另一腿折叠腾空前抬相互交替的周期性运动。单脚支撑完成蹬地时,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充分伸展,上体稍前倾。学生在短跑练习中,出现"坐着跑"的姿势是重心下坐,上体过直,踝关节、膝关节没  相似文献   

11.
评价短跑成绩的优劣主要是以速度快慢来衡量的。然而,步幅和步频是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我是一名农村高中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了当地的山路多、斜坡多、沙滩多等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同时,又对不同体质特点的学生采用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练习,不仅短跑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而且也培养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毅力。一、向上跑斜坡法简称“上跑法”,坡度约35°、坡长约60m。实践证明,采用“上跑法”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步幅。向上跑斜坡相对平跑而言,身体重心的投影点在着地点之…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在跑支技术中,腿部是获得向前速度的动力,然而手臂动作却能对腿部技术起支配和促进作用。因此,摆臂是赛跑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跑动作中,手臂处于游离状态,容易发挥动作速度,所以它是完成快速跑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世界优秀短跑运用员在大赛中的表现,对录像和图片进行剖析,揭示出现代短跑摆臂的合理技术及摆臂体系的构成,从而为我国短跑技术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专项跑的能力是指在跑程中,发挥速度和保持速度(减速程度比较低)的能力。我们在解决跑的能力方面,曾下了不少功夫,讨论研究了多次,但没有得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年来多数运动员采用了加大跑量 (强度密度)来提高跑的能力,但提高得不突出、不明显。在跑的能力问题上,能否从以下方面解决。  相似文献   

14.
对“放松跑”原理在短跑中的运用奈件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放松跑”对短跑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可采用减阻训练法、节奏训练法、波浪跑训练法、放松大步跑训练法等。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学生50米跑的成绩 ,就必须掌握正确合理的动作技术 ,这才是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通过下面几种练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短跑技术有较好效果。一、柔韧练习1 双臂同时绕环练习。要求练习时两臂向上向后绕环时用力 ,向下向前时随惯性自然放松摆动。2 双臂交替绕环练习。要求一臂前绕时用力 ,而异侧臂的后绕时则随惯性放松摆动 ,两臂进行交替的用力与放松练习。3 弓步压腿练习。要求两臂侧平举或下垂 ,在教师的口令下有节奏地进行上下压腿练习。4 直腿行走。要求双腿伸直 ,双手触地或握脚踝 ,直腿向前或向后行走。5 仰卧起坐并扭动上…  相似文献   

16.
现代短跑技术理论对短跑专门性练习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现代短跑技术理论中途中跑的动力来源、途中跑的屈蹬技术、途中跑的支撑阶段、心理调试在短跑技术训练中的运用、短跑的放松技术进行回顾,总结认为:途中跑中两大腿应以髋为轴进行剪绞—制动;曲蹬时重心应相对放低,着地时间要短;要系统地看待短跑专门性练习。由半高抬小步跑、折叠高摆腿、小车轮跑这三个练习手段按照其固定顺序组成跑的专门性练习组合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种提高短跑速度的训练中,坡道跑以其独特的方法和显效果,引起了专业和非专业运动员的普遍重视,并被广泛运用到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训练中。本分析坡道跑对短跑速度的影响因素,并对坡道跑训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放松技术在短跑中的作用及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松跑技术在短跑项目中正在为更多的教练员以及运动员重视,通过对放松跑技术在短跑项目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的掌握放松跑技术进行了阐述,为我国短跑项目教学、训练的科学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短跑训练中,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起跑后加速跑的节奏不易控制,加速跑节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陈金凤 《中华武术》2007,(12):10-12
肌肉放松能力是维持短跑运动员长时间高速跑的重要因素,放松能力对于掌握和有效运用短跑技术,提高跑的技术效果,优化短跑技术结构,使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更经济地运用自身体能,有效地发挥最大潜能是非常重要的。就此,对短跑肌肉放松机制、放松技术、提高肌肉放松能力的训练方法加以探究,为从事短跑训练的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