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不久,我上了一节二年级绘本写话课《撅嘴巴的大头鱼》。在这节课上,我和学生们共同经历了一段愉快的绘本之旅,我们徜徉在由丰富的画面和动人的叙述交织成的美丽故事中,学生们的思维鲜活美妙,创作的文字充满童趣,洋溢着诗意。这节成功的绘本写话课的教学,让我不由地去思考:如何让绘本与学生更美丽地相遇?如何在老师有效的指导下,点燃学生创作的火花,迸发出一次次灵动的写话?  相似文献   

2.
一、立足现实,不说教学习四年级下册《说到就做到》这节课,我们从课题中的就字,就可以感觉到这是一节说教味很浓的课。如何让学生自觉接受这样的一种道德约束,而不说教呢?执教者在教材处理上,花了一番工夫。  相似文献   

3.
《电压》这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一课,这节课在以前的教学中讲过多次,走进新课程之后,通过对这节课以前教学的反思和对新教学理念的体验,在以前的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了很大的改动,突出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知识、技能和情感。授完课之后,我感觉到十分轻松,效果很好。下面是我对《电压》这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性学习1.学习目标自主确定。研究表明 ,学生性格、兴趣、能力等差异体现在学习过程中 ,表现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不仅有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有快有慢 ,而且在接受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学习目标的确定也应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而“个性化”了的目标易为学生所接受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西门豹》一文 ,一开始 ,我就提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然后再根据学生的问题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兴趣、能力 ,自主选择“个性化”的目标自主学习。2 .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5.
何静 《考试周刊》2013,(21):70-71
<正>在高中数学中,平面解析几何是初中内容的延伸,是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块内容,所以在研究《高中数学自主创新性学习》这一课题时,我选择《圆与方程》这一章进行实验。我先课前精心设计好教学问题和导引,让学生上讲台扮演老师讲解新题和习题,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热情和动机。在《圆与方程》这一章中,有《直线与圆》一节内容。上这节课前,我做了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了教学思路和例题,还编写  相似文献   

6.
第一节课就要让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第一节课就让学生认可我这个政治老师——这是我多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因为我信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面就介绍我第一节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在每一年新接手班级的第一节课上,我都讲三个问题。(一)什么叫《思想政治》?解释课程名称,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门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7.
《电压》这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一课,这节课在以前的教学中讲过多次,走进新课程之后,通过对这节课以前教学的反思和对新教学理念的体验,在以前的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了很大的改动,突出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知识、技能和情感。授完课之后,我感觉到十分轻松,效果很好。下面是我对《电压》这一节课的教学反思。片断1(教师演示: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小灯泡连接)提问:要使小灯泡这…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为了更好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目的,我反复思考,不断探讨,积极改进课堂评价方式。一、自评促反思反思对于学生学习上的成长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自评机会,让学生口头描绘本节课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习惯,找出自身的不足,及时进行弥补。例如:“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我明白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我学到了什么本领…  相似文献   

9.
教师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里去探究、合作、体验和创造。现选择几则平时积累的“教学小记”,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再看《蜡烛会熄灭吗?》2000年在湖北武汉“21世纪科学教育与刘默耕思想研讨会”上,听章鼎儿老师执教《蜡烛会熄灭吗?》,顿觉耳目一新。几年来,试教教科版《科学》教材,常常想到这节课。后来又反复观看这节课教学录像,我对这节课又有了新的认识。课始,章老师设计了如下问题:1.把塑料袋打开罩在蜡烛上面,手拿开,会怎么样?2.把蜡烛放在…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在一所镇中心小学听了一节课,教学内容是“8加几”(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这节课引起了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犤我的困惑犦这节课到底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在课堂教学的总结部分,教师亲切地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是:我学会了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在一所普通小学常规调研时听的课。这节课是学习《我送老师一朵花》,应该是一节很欢快的课。然而,从课的第二环节开始, 我心情激动、沉重并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因为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交流、体会老师的辛劳时,我看到课堂里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引发”无动于衷……我颇有感触,联想到上学期听到的同样是三年级的《父母的疼爱》,老师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讲述和体验“父母的疼爱”时,学生说来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在多媒体教室里上了一节公共课。从接受任务的那天起,我心里就紧张、害怕,倒不是听课的人很多,有校长、主任、全校语文教师,而是这节课该如何自然地体现出新课标精神?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这诸多的问题,都成了我心中的忧虑。经过反复琢磨,我决定这节课精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相似文献   

13.
学校让我上一节引领课,思忖了许久,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了《我喜欢》一文。这是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见微知著,捧着这篇文章,托着沉甸甸的教案,上完《我喜欢》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课堂需要在哪些方面引领呢?一、课堂需要田野品性——学生视角——角度《我喜欢》一文源于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丰富情感的自然流淌。学生们阅读《我喜欢》的视角自然是童真  相似文献   

14.
曾经看见过这样一次历史公开课,在学习八年级《收复新疆》这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播放《我们新疆好地方》的MTV,学生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与新疆有关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之后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一口气提出几十个问题,例如:“为什么要收复新疆?”“新疆被谁占领了?”“是谁收复的?”“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收复的?”“收复之后又如何?”……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出来,然后让学生看书后经过小组讨论解答,一节课就在看似热火朝天的激疑与探究,发现与解决的过程中完成。下课铃响了,学生仍感到意犹未尽。这节课上,我捕捉到以下几组镜头。  相似文献   

15.
学习《中外民居》(江苏版新教材),十五分钟的教学活动后,进入学生练习时间。这时,一学生突然说:作业本中没有这一课的作业纸。我一看,确实没有,这节课没有练习。学生用眼睛看着我,怎么办?我灵机一动,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外民居” 的不同,欣赏到多种不同风格建筑的美吗?学生对美的感受并不是只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也许用语言或书面文字来表达,也能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不可缺少的课前反思身为教师的我们都深知,课前的预设是很主要的,所以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这样备课时的反思也就顺其自然的成了我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中,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这节课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主动的去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但如何能让孩子们更快的投入到这节课中,如何能让他们激起更大的兴趣,充分的展示自己动手  相似文献   

17.
生成的风景     
案例:这是一节下午的语文课,虽然天气阴冷,但琅琅的读书声却使教室里充满了温暖,这节课我和学生们一起在学习一个文包诗故事——《母亲的恩情》。读通、读顺课文后,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第一小节,借助插图让学生想象“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着。”的场景,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体会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句熟悉的话的真正含义,这次我才真正体会到。 新学期伊始,组上要求每位教师上一节研究课,我选择的是第三册第8课——《各种各样的根》,我开始是这样设想的: 在第6课学习了分类之后,能不能先让学生对根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正当一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讨论老师,老师讲述老师,我们该如何预设这节课?当教学设计时想像中的老师们被特别邀请到现场聆听关于自己的故事,期待着和孩子们进行真诚的交流,又该如何在预设的基础上把握和生成这节课?精心思考和打磨的公开课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和久久回味,日前,本人在八年级(10)班执教了一节思想品德公开课《我知我师,我爱我师》,在这节课上,我坚持以学生为本,尝试着厘清各种授课线索和矛盾纠葛,努力在课堂上做一个合理的引导者,不让自己"淹没"在现场众多的老师之中,同时又尝试着让自己自然地融入到这场关于老师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20.
《享受学习》这节课要让学生在思想上能和教师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思想品德课堂。在《享受学习》这节课的设计中,通过轻松的游戏活动和丰富的参与机会,践行让学生享受课堂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