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教学《水的净化》一课做“沉淀”实验时(实验1),根据教科书中介绍:为了加快沉淀,在混浊的水中加入明矾或其他混凝剂可以把水中一部分不易溶解的杂质除掉。在农村人们常用明矾来净化饮用水,学生比较熟悉,但对于“其他混凝剂”也能起加快沉淀作用来净化水却没有见过,因此,学生好奇心非常强。而农村学校条件有限,实验室都没有配备除明矾以外的其他混凝剂,如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呢?带着这个问题,课后,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并通过反复试验发现:在农村随处可能找到的仙人掌这种植物,经过  相似文献   

2.
"在浊水中加入明矾可以加快沉淀",可谓是自然教师的"熟戏",这"熟戏"却让我"演"砸了。 课堂上,我自信地与孩子们谈话:你们的桌子上有两杯同样混浊的水,往1号杯里加入一小匙明矾,2号杯不加,同时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会儿,观察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加入明矾5  相似文献   

3.
“在浊水中加入明矾可以加快沉淀”可谓是自然教师的“熟戏”,这“熟戏”却让我“演”砸了。 课堂上,我自信地与孩子们谈话:你们的桌子上有两杯同样混浊的水,往1号杯里加入一小匙明矾,2号杯不加,同时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会儿,观察两杯水有  相似文献   

4.
一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水中燃烧的蜡烛”。这个实验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蜡烛怎么能在水中燃烧呢?真是个新鲜事。为了弄明白,我想亲自做一做。这个实验准备的材料主要是:一根蜡烛,一个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课中很多概念和基础知识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无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我在自然课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耳、鼻、舌、手等感觉器官去认识、感知有关的自然现象 ,形成概念 ,掌握基础知识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小学自然课第四册 ,讲《水》这一课 ,我在每张实验桌上摆了牛奶、酒精、白糖水、澄清的石灰水、清水五杯液体。要求学生在五杯液体中找出清水来。马上就有学生说 :“那一杯是水”。“你怎么知道那一杯是水呢 ?”我问。“猜出来的。”学生回答。“用猜的办法能判断吗 ?”我指着酒精、…  相似文献   

6.
上作文课时,易老师对我们 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实验,让 小鸡蛋学游泳。”我想:这怎么可 能呢,小鸡蛋既没手又没脚,怎么 会游泳呢!大家一听都议论纷纷。 易老师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个 玻璃杯,先倒了半杯凉水,又把一 个白白胖胖的小鸡蛋放入水中。 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易老师的  相似文献   

7.
水的秘密     
有一天,我在漱口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时我倒了一杯自来水放在漱口台上,结果发现水中有一层白色的东西,好像在水中加了牛奶一样。在科学课上,老师跟我们说:"水是无味、无色、无形的。"那为什么水里有白色的东西呢?半分钟过去了,我再看了一下,竟惊奇地发现水中的白色东西不见了!  相似文献   

8.
“水的浮力”这一课,如何让学生感知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是个难点。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在空气中称量在水中下沉的物体,然后把物体放到水中再去称,对比两次实验的结果,学生会发现,“在水中称,物体变轻了”。同一个物体,在空气中和在水中重量不同了,秘密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9.
何力 《教师》2019,(11):1-1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的学生,经常在上课时忍不住趴在桌上睡觉。一次,他的老师看到他又睡觉了,于是给他倒来了一杯茶,接着倒了第二杯、第三杯。最后,学生终于幡然醒悟,渐渐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当时,我思索着:这位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是否有那么一刹那,仅仅是一刹那的恼火,或是心寒?是什么能让这位老师坚持给学生倒上三杯茶?如果三杯之后,学生仍然不改,他是否还会愿意倒上第四杯、第五杯呢?我又试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我又能够坚持到第几杯茶呢?  相似文献   

10.
我们如何针对问题,结合科学探究各个阶段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和求证能力呢?一、在假说活动中培养科学假说是对观察现象的一个假定性的解释或是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的一个推测性回答,必定要有验证活动紧随其后。假说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说出对结果的猜想,更需要学生说清“如果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说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如《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学生先针对“面粉放在水中溶解吗?怎么证明?“”出现什么情况才能说明它是溶解或是不溶解呢?”展开假说,再进行实验,在汇报中出现了精彩的一幕: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你看,杯底没有面粉了,杯子里的…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进程中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知鱼之乐《庄子·秋水》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次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漫步,庄子看见水中的鱼从容地游着,便说:鱼儿真快乐啊!惠子便说:先生不是鱼,又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庄子便答说:先生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鱼儿的快乐呢?惠子回答说:我  相似文献   

12.
屠红良 《师道》2003,(9):27-27
曾读到一则印度寓言:两个人各面对一杯喝了一半的水,一个说,我已经喝掉半杯了;另一个说,我还有半杯没喝呢。前者透露了无奈和苦涩,而后者却满怀着希望。由此,我想到了教育。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不就像一杯没倒满的水吗?在师道尊严的教育中,做教师的就像第一个人通常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二册"分子热运动"一课中,教材以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观察液体之间的扩散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学生产生这样一疑问:为什么教材上只举出红墨水滴在水中发生扩散现象?是不是所有种类的墨水滴在水中都发生扩散现象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和学生一起做了实验——观察不同种类的墨水滴在水中的现象1.准备四种常用的墨水:红墨水、纯蓝墨水、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乌鸦喝水》。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但“聪明”的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吗芽我们创编了一节科学课,就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展开研究———在水中投入石子和沙子,就能让水升到瓶口吗芽首先和学生一起研究瓶中的水怎么能升到瓶口芽由于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有多种想象,如:“利用桌子上的石子和沙子,占据水的空间,让水升到瓶口”;“将杯抽成真空,水也能升到瓶口”;“继续向杯中倒水,水也能升到瓶口”;“可以将杯锯短,水也能到瓶口”等等,教者都予以鼓励。而本课的重点实验是乌鸦在瓶中投入石子对水…  相似文献   

15.
1 注重质疑索因习惯的形成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是正确引导学生钻研科学、形成科学自然观的重要途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1 认真观察现象 ,让他们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如《空气能占据空间》一课 ,我做了一个实验 ,将一只空杯垂直地压入水中 ,问 :“这杯子里有什么 ?”学生们回答说 :“是水。”我又垂直地将杯子从水里提出来 ,让学生自己用手摸一摸杯子的内壁和内底 ,他们疑惑地告诉我 :“怎么 ,里面是干的 ?”“你们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吗 ?”我引导他们从篮球、自行车的内胎里找到了答案。还让学生参加课外的学习活…  相似文献   

16.
一天放学,我刚回到家,妈妈告诉我她买了一个大西瓜,不过,妈妈接着就让我接受挑战:“最近你不是学习了体积吗?要是你能把这个西瓜的体积求出来,我立即切西瓜!”我望着西瓜,面露难色:“我们只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可是西瓜是个球体啊!这该怎么算呢?”正当我急得团团转时,突然看到了鱼缸,我灵光一闪,一拍脑门说:“对了,和乌鸦喝水的道理一样,我把鱼缸放掉一点水,再把西瓜完全浸没在水中,用西瓜与水的体积之和减去水的体积,不就是西瓜的体积了吗?”我真是太聪明了!事不宜迟,马上就干!  相似文献   

17.
纸锅烧水     
今天,我那淘气的小表弟到我家做客,正巧赶上了我做“纸锅烧水”的小实验。可是小表弟一听说我要做这个实验就大声嚷起来:“不信,我不信!纸一见火就着,怎么能烧水呢?”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二则     
怎么写?老师让一名学生写数字55。学生:怎么写呢?老师:先写一个5,在旁边再写一个5!学生写了一个5,就停了下来。老师:你还在等什么?学生:我不知道该在哪一边写另一个5!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常用到点拨 ,点拨之巧在于教者审时度势 ,灵活运用。期待时点拨———激趣学生有时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表现出急切的探求心态 ,这是学习兴趣产生的基础。教师若能施以点拨 ,定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拉开求知的动人序曲。一位教师在教学《大气压力》时 ,首先做了一个覆杯实验 (用纸板封住杯口 ,做满杯水倒立实验。)。正值学生对着这一“奇特”的实验满杯诧异之时 ,老师随即问道 :“纸板为什么不掉下来呢 ?杯里的水又为什么没流出来呢 ?”全班同学的目光一下子投向了老师 ,期待着老师讲清缘由 ,更盼望着自己能立刻一展身手 ,试上一…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关于明矾净水的实验,存在实验时间长,实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试验,我们发现昆明市附近地区的天然水大多呈弱碱性(滇池水除外),而弱碱性和弱酸性环境不利于明矾的净水,研究首次提供天然水(泥沙水的配制方法)的参考标准,量化明矾净水用量,采用单因素控制法找到明矾净水的最佳实验条件,即:100ml人工配制泥沙水中,加入0.1g明矾用0.075~0.1ml(3~4滴)10%NaOH溶液调节酸碱度净化效果好;500ml滇池水中,加入0.1~0.3g明矾用0.2ml(8滴)10%NaOH溶液净化效果好;鉴于一般家庭中无氢氧化钠,同等情况下建议用1~2倍的饱和小苏打水替代氢氧化钠。上述实验改进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增强了实验效果,为教师演示此实验提供了参考依据,为灾民用明矾净水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