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所谓三“点”是指议论文写作中的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三点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形成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论说气势,就能说理深刻透彻,使阅卷老师产生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以达到最佳的应试效果。 如何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呢? 技巧之一:鲜明突出,先声夺人 文章论  相似文献   

2.
在不少同学眼中 ,议论文似乎就像那些终日板着面孔的“老夫子” ,毫无生趣。果真是这样吗 ?鲁迅先生不就有许多脍炙人口、颇受欢迎的议论文么 ?其实 ,论据用得好的话 ,议论文也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那么 ,如何选择事实论据呢 ?  一、用新颖鲜活的论据突出时代感  早在一千多年前 ,白居易就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观点 ,意思是说 ,文章应该写当今时代之人 ,论当今时代之事。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 ,应该关注生活 ,学会从报刊、电台、电视等媒体中寻找新颖鲜活的事例。如在《最后的呼唤》一文里 ,作者选用的论据就具有这一特点。文…  相似文献   

3.
一、方法指导 大家知道,"事实胜于雄辩"。这就足见事实论据在 论证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在议论文中怎样进行事实 论据群的运用呢?在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组合方 法:剪辑组合法。剪辑组合法,就是将所举的众多事实进 行高度的概括、综合、浓缩,随之剪辑成一个个"小单 元",再利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把它们串起来,以达到  相似文献   

4.
驳论又称“反驳” ,它在批判、否定某种错误或反动的论点过程中阐明正确的论点。一般来说 ,写驳论文总是在文章的一开始便把敌论的观点摆出来 ,然后有的放矢 ,针锋相对地进行批驳。摆敌论时 ,反对什么赞成什么 ,应旗帜鲜明。批驳敌论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驳斥论点、驳斥论据和驳斥论证 ,其中驳斥论点是最重要的 ,而驳斥论据和论证是为了反驳论点。鲁迅的《文学和出汗》是一篇驳论性文章 ,那么作者是如何进行批驳的呢 ?生活中一锅滚烫的开水 ,怎样制止它的沸腾呢 ?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加冷水 ,二是熄灭灶底的火。“加冷水”的确是一种聪明而简…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 ,写议论文要“有理有据” ,所谓“有理” ,就是论点要正确 ,议论要合乎情理 ;所谓“有据” ,就是要有事实和道理的根据 ,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有据”呢 ?一、论据与论点是否相符。许多学生在写议论文时 ,往往只注意论据数量的多少 ,认为把一个个论据堆砌于作文中 ,就可以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 ,其实不然 ,论据在使用时 ,首先应注意该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是否同论点保持一致 ,如果使用不当 ,不仅不能证明你的论点 ,甚至会出“风牛马不相及”的笑话。例如 :有位同学想要论证“珍惜时间 ,珍惜今天”这一论点 ,找到了许多谚语 ,格言及事例…  相似文献   

6.
任维东 《广东教育》2007,(11):12-13
议论文的写作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缺一不可。这其中,论点是统帅,赞同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不可含糊其辞。论据是支撑,无论是引用理论论据还是引用事实论据,目的都是为论证论点服务,为充实内容服务。那么,在实际写作中,在处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时又有哪些误区?该怎样正确地处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第一段,鲁迅先生在叙述敌论的论据时,每叙一点,就用一次“是事实”。如此连用三次。如果把这三处“是事实”删去,似乎未尝不可,甚至还显得简炼了一些。那么,一向惜墨如金的鲁迅先生为什么在这里要舍简用繁呢? 对此,有种种分析。有人认为鲁迅先生之所以在文章开头就一再强调敌论的论据“是事实”,乃是“从险处落笔”;有人认为这是“以退为进”也有人认为这是为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是鲁迅先生常用的笔法。以上这些分析,固然都是  相似文献   

8.
议论文的写作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缺一不可。这其中.论点是统帅,赞同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不可含糊其辞。论据是支撑,无论是引用理论论据还是引用事实论据,目的都是为论证论点服务.为充实内容服务。那么,在实际写作中,在处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时又有哪些误区?该怎样正确地处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9.
[作文范围] 一事一议。 [作文要求]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作文揭示] 所谓“一事一议”,就是针对某件事或某个问题进行议论,谈自己的看法和主张。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样的议论文呢?首先阐述观点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有的放矢,针对一定的实际问题加以分析论证,达到辨清是非的目的。初学写议  相似文献   

10.
驳论文无非是反驳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要么驳论点,要么驳论据,要么驳论证;或者兼二驳之,或者兼三驳之。其主要目的是证明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为假,与此同时也确立了自己的论点、论据、论证为真。一正一反,相辅相成,而这些都需要技巧。这个技巧就是逻辑形式及其规律。鲁迅的《“友邦惊诧”论》灵活地使用了这个技巧。下面就本篇反驳的内容及方法仅从形式逻辑的角度作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汉译英”是一种综合能力很强的题型,必须多进行翻译实践,通过大量的口笔头语言实践,才能逐步形成这种能力。这就和大家学数学一样,记住公式是一回事,会运用是另一回事,二者之间差距很大。那么,同学们该怎样提高自己的“汉译英”能力呢? 一、熟记教材中的重要句子就中考试卷中的翻译试题看,所翻译的语言材料要么是教材原句,要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读写》2010,(10):129-131
牛人登场 论点、论据、论证该怎样“堆砌”,才能确保论说有力呢?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相似文献   

13.
初语第五册知识短文《论证》首段说:“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这只是结论证下了一个定义。而对论证方法,本文没有讲清楚。  相似文献   

14.
高语五册中选的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后期写的一篇非常精彩的文艺性论文。它的论证方法是在反驳敌论的论证方法中驳倒敌论,而确立己论的。所谓反驳敌论的论证方法,就是指出敌论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由这样的论据得不出这样的论点,因而论点不成立。在这篇课文中,敌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其论据有三:1,两年以前总自夸地大物博;2,不久,就只希望着  相似文献   

15.
不少学生对写议论文总是望而生畏,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充分的论据.为了收集论据,很多学生作了大量的工作:翻阅报刊,摘抄语录,建起厚厚的“论据仓库”.当然,这是必要的、有益的.想想看,一篇论文举不出切实有力的事例作论据,你“立”得起么?一篇驳论文,找不到权威的理论作论据,你能“驳”倒对方么?这论据从何而来呢?当你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为论据不充分而苦恼之际,也许正在犯一个舍近求远,忽视利用“课本论据”的错误之时.  相似文献   

16.
金鑫 《中国科教博览》2004,(10):135-136
关于自创商誉的本质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有“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即“剩余价值论”)三种,这几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自创商誉的本质,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有一些不足之处。那么,自创商誉的本质内容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黄琼 《现代语文》2004,(7):25-25
论点能否“立”起来,必须依赖于论据的支撑。所谓“论据”,就是指证明论点的材料。一篇议论文中有了充足的论据,论点才会令人信服。那么,怎样才算是合格的论据呢?  相似文献   

18.
议论文是发表议论 ,表明观点态度的文章。要想让别人接受并赞同你的观点 ,认可并支持你的态度 ,就必须充分说理 ,以理服人。例如第五册第一单元的辩论会 ,正反方的观点都是明确的 ,关键是哪一方能以理服人。俗话说 :“木不钻不透 ,理不说不明。”那么 ,如何以理服人呢 ?写议论文时 ,要充分证明论点 ,仅有论据是不够的 ,还要运用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 ,找到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 ,使其真正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这个使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就是论证。要说理 ,离不开论证 ,只有论证得很深入 ,才可能把道理讲得很透彻。如果不进行论证 ,…  相似文献   

19.
议论文的论述层次指的是对中心论点的具体论证展开以后一个个思想意义相对独立的小步骤,即着眼于不同的角度而论及的各个不同侧面。写好一篇高考应试议论文,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论点,有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之外,还必须围绕中心论点,把握好文章的论证层次。那么,议论文的层次推进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20.
引证法是一种重要的论证力法。如果运用得当,分析深刻,不仅使行文活泼,文章的中心论点有坚实的根基,还能使读者增长知识,得到哲理的启迪,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差不多都能引用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言论来证明论点。但是,他们往往不善于阐明这些言论的深刻含义,往往是浅尝辄止,有的学生还只是简单地靠引用的话压人,缺乏说服力,教师有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怎样才是正确运用引证法呢?这要从其概念和议论文的写作本身来考虑。引证,顾名思义,一是“引”,引用;一是“证”,用它证明论点。写作时既要善“引”,更要善“证”。“引”的问题解决了(这一点易为学生掌握)就要“证”,“引”而不“证”不是好的议论文,那只是“观点加引文”。找到引用的理论依据,这是必需的。但是依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而已,它不能代替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