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知识型员工需求特征的科研院所员工激励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莉  邓培林 《科技与管理》2008,10(3):113-115
目前我国科研院所采用的激励制度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作用普遍不足。以成熟的激励理论为基础,依据我国知识型员工的需求特征,结合国有科研院所特殊的背景和现状,探讨对科研院所的知识型员工的有效激励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场体制下的科研院所组织体系是多元化的,非营利性组织是其主要特征。就现代科研院所组织的体制设计、管理机制、运行规则和外部的制度供给进行了探索性的描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郑建国 《软科学》2010,24(8):138-140
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技术,通过调研并筛选激励要素,建立了自主创新激励模型,以揭示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21世纪头20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需要从税收政策上为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必要的外部激励环境.本文分析了创新税收激励政策的理论依据,以及我国现行税收激励政策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科研院所在我国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科研院所的信息需求和信息功能,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构建了科研院所自主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并提出了科研院所自主创新信息服务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形成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营造有利于激励创新的良好宏观环境,主要有税收政策、金融支持、政府采购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全社会的创新氛围等。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科技创新在推动山东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强有力的带动和辐射作用,2003年,山东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35.71%,在全国的排位提高到第9位,属于达到监测标准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但是也应该看到,山东省这些年来科技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从作为知识创新体系主体的科研院所来分析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激励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其风险和动力,通过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因博弈模型并推导出企业自主创新的条件,提出政府政策激励的迫切性和力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因子有哪些?效应大小如何?找准它们,对于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激励因子有四个,即资金激励、人才激励、知识产权激励和文化激励因子.其中效应最大的是资金激励因子,其次分别为人才激励、文化激励和知识产权激励因子.并依据四个主要激励因子,针对有效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尽可能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所谓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简言之就是对科研院所科研活动的组织与监控,而科研是一种以智力形式表现出来的活动。科研能力的开发与科研人员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Research Policy》1986,15(2):77-87
This study depicts ihe management system of a research institute based on input-output principles. The elements of the system are the scientific departments. The main categories of the controlling system arc the planning and supervision or research activities,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results and rewarding of researchers.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ults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publications. The quality of scientific papers is characterized by a scoring system based on impact factors of periodicals and by citations received.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citation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mission-oriented research (MOR) are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revenues and earnings. The amount of bonus given to researchers is based on a scoring system taking publication and MOR activity into account. A marked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nd citations among individual departments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相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科技创新的基础实力、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力、科技创新的产出能力、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科技创新环境支持能力五个方面,建立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整个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研创新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心环节,但在整个高校科研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认为,制约高校科研创新的根源在于若干"制度滞固"因素的存在,主要涉及传统观念制度束缚,绩效考评制度偏颇,学术监惩制度乏力,产权管理制度虚位,有效激励制度弱化等因素,并对此提出了制度建设层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国家创新体系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从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出发,分析我国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并针对现行高校科研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理念、缋效评价、激励、合作与服务以及管理人员素质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适应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李容 《科学学研究》2012,30(1):72-80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对我国公共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激励制度进行了描述,讨论了科学家对公共农业科研机构利益目标的认知,并从职称晋升、学术奖励、绩效薪酬等方面分析了现行科研激励制度对科学家的影响。研究表明争取科研经费是得到样本科学家普遍认同的公共农业科研机构利益目标,为农户服务则被样本科学家认为是公共农业科研机构最重要的价值使命。同时现行科研激励制度并没有有效促进科学家学术水平的提高,在学术评审中“打招呼”等潜规则的存在则严重影响了科学家的学术信心。  相似文献   

16.
黎晖  梁多煦 《大众科技》2012,(6):290-292,284
文章阐述了目前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较低,存在着成果有效供给少、企业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这与高校科研团队结构不合理、科研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建立有效的科研团体机制,从源头、过程、利益分配、服务体系等多层面寻求机制上的突破,构建科研创新团队,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切实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田锋社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2):128-129,140
高职院校开展科学研究是促进学校提高水平的基本要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基础;是培养合格实用人才的需要。本文从高职院校科研活动和科研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出发,讨论了高职院校科研活动和科研队伍的特点和现状;对如何加快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建设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科研的商业化倾向与科研体制的导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科研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显著的科研商业化倾向,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多方面影响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让科研体制导向回归本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藏医药学是一门多元分流、博大精深的民族医学体系.西藏藏医学院藏医药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在文献及基础研究、项目开发应用等方面都为藏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郑万腾  赵红岩  范宏 《科研管理》2021,42(4):138-146
强化数字金融发展的创新激励效应,是我国在后疫情时期坚持创新赋能业态变革,助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为此,立足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8年面板统计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等方法,实证考察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及其分解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都能正向激励区域创新,但激励效果存有差异,其中使用深度最为显著,其次是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在异质性方面,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具有一定的创新主体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在空间特征方面,某区域数字金融发展不仅直接激励本土创新,而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能够间接激励其他区域创新,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的贡献率十分有限;在非线性特征方面,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在劳动者素质、政府支持和产业升级单一门槛的约束下,表现边际递增的态势,而在对外开放单一门槛的约束下,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在传导路径方面,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条路径间接激励区域创新,其中内部因素是主要的传导路径,研发强度在内部因素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外部因素中经济发展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