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党的十三大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一改过去那种在严格保密条件下进行的惯例,以最大程度的公开性,及时,全面地向国内外介绍大会的进程,实现了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所从未有过的新闻公开。这个开创性的举动,使得这次大会改革,开放的色彩更加浓重,使得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一位瑞典记者对此深有感触。他去年曾参加过苏共二十七大的采访。苏共在大会期间同样在新闻公开上采取了许多空前的做法。但是这位瑞典记者认为,中共十三大的做法,比苏共二十七大似乎更为开放、坦诚。实行新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一改过去那种在严格保密条件下进行的惯例,以最大程度的公开性,及时、全面地向国内外介绍大会的进程,实现了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所从未有过的新闻公开。这个开创性的举动,使得这次大会改革、开放的色彩更加浓重,使得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一位瑞典记者对此深有感触。他去年曾参加过苏共二十七大的采访。苏共在大会期间同样在新闻公开上采取了许多空前的做法。但是这位瑞典  相似文献   

3.
会议新闻不易写好,加上驻外记者采访上受到种种客观条件限制,把国外举行的会议(包括国际会议)报道好更难。大型国外会议,不外是开幕——听取主席报告——围绕议题代表们一个接着一个发言——通过决定(或宣言)——宣告闭幕。能从这一套会议程序和洋洋洒洒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报告、讲话和文件中沙里淘金,“淘”出一些真有新闻价值、值得一读的新闻就算不错了,否则就很可能写出不痛不痒,以至套话加空话的报道。令人高兴的是,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这次对苏共19次全国代表会议的报道,不仅写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闻,而且颇有声色,读来饶有兴味。  相似文献   

4.
西方记者的会议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会议报道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的会议新闻出现于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报纸、公元前59年罗马公告式官方公报——《每日纪闻》,它是罗马执政官尤利乌斯·恺撒下令每日公布的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西方的媒体业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会议新闻报道规范。凸显新闻,淡化程式西方对会议报道的研究和实践运作,已形成规律性的共识,即会议新闻就是抓最具有新闻价值的规模问题,不去刻意隆重地报道所谓重大的会议新闻。这与西方国家的政治结构、价值观念、新闻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国会、政府或立法机关开会,媒体是从向受众负责、…  相似文献   

5.
会议报道多而枯燥,是许多报纸都想改而成效却不显著的老大难问题。原因何在呢?一是不少会议报道是“遵命新闻”。领导机关召开了一个会议不管会议有无新闻价值,都要求报道,领导在会上的讲话也要全文发表;有些业务部门召开的会议,不管有无普遍指导意义,也以主管领导重视为理由,要求报道,甚至互相攀此,把报道的篇幅长短或报道与不报道视为待遇的厚薄、规格的高低。二是新闻机构自陷困境。碍于情面,凡有会议邀请,均派记者;记者则顾及任务,到会必报。更有一些  相似文献   

6.
纵观今年“两会”摄影报道,不难发现,记者的思维方式开始有新的变化,表现手法也有新的发展。与此同时,新闻图片在报纸编排上越来越显示其独有的重要性。注重会议新闻图片的视觉效果、会议新闻报道社会化和版面意识的增强,形成了这次“两会”摄影报道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记者从会议上千辛万苦抓回的新闻,常常被一成不变的写作手法和报道方式破坏得毫无价值。“老面孔没看头”,记者应当千方百计防止将会议中获得的新闻淹没在死板的形式里。 体裁要广泛 会议开幕发消息、中间搞专访、闭幕再发消息的报道方式在不少报社已成为固定模式,除消息和专访外,在体裁的选择上,似乎是“江郎才尽”了。 报道会议应当广泛运用各种新闻体裁。专访、特写、花絮、随笔、侧记等体裁并非与会议无缘。我们在读各种大报小报时注意到搞得比较活、读者爱看的会议报道。在体裁的运用上都是  相似文献   

8.
1995年9月,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197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名妇女代表聚会北京。实践证明,这次历史上规模最大、情况最复杂的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它已作为世界妇女运动的又一个辉煌的里程碑,载入了人类的史册。世妇会的成功召开,与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成功报道密不可分。据联合国的有关机构统计,采访本次世妇会的有4000多名记者(代表了3174个新闻机构),仅注册并与会采访的中国记者就有800入。联合国有关部门在评论这次对世妇会的报道时,一致认为“中国记者干得最出色”!中国组委会在世妇会报道工作总结时指出,中国新…  相似文献   

9.
俞文明 《新闻实践》2002,(11):12-13
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了。我是这次大会浙江代表团的随团记者,同时,受代表团的委托,兼做接待、联络中外记者采访浙江代表团的新闻联络员。两者兼于一身,有机会亲身感受了众媒体采访报道大会的竞争,同时也见识了许多境外记者的采访风格。在十六大这样新闻资源高密度、媒体高密度、记者高密度的特殊场合,媒体之间的竞争意识暴露得比较充分,记者素质的高下也反映得比较充分。可以说是一次大检阅、大比拼。  相似文献   

10.
胡立德 《新闻世界》2004,(10):65-66
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已经尘埃落定,但围绕大会所发生的新闻报道却仍然值得我们关注。作为一次会议.它能发生多少新闻?而一旦发生了新闻,在新闻现场又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同样,采访一次会议能产生多少报道角度?如何围绕报道思路去捕捉和构建信息?相信从大会的相关报道中,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新闻单位集约报道资源,创新报道形式,大容量、全方位地盛情报道会议情况,规模大,声势强,效果好。本刊约请在十七大报道中有特色的几家新闻单位探讨经验,希望对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新闻报道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大崛起;90年代,新闻报道运用西方的量化统计方法,出现了精确新闻;进入21世纪,民生新闻又大发展。本文试图对这三种报道方式做出评述,以窥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报道方式的重大革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记者云集早有人说,一年一度“两会”的记者云集可称作中国的“记者节”。 3月18日、20日开幕的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和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春暖花开之际再次令人瞩目。作为中国的窗口,里面传出迅疾的改革开放的鼓点,引得记者蜂拥而至。据统计,除随团记者外,这次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达1050多名,其中外国记者来自近30个国家,达170余名;香港、澳门记者来自21家新闻机构,60余名;台湾记者来自14家新闻机构,27名。香港记者比去年增加较明显。大陆记者  相似文献   

14.
王建河 《青年记者》2012,(12):70-71
广播新闻,是指以广播为传播手段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泛指所有的新闻性广播内容和报道形式.其中的录音报道,由于运用了广播记者、主持人、播音员的有声语言叙述及新闻事物的实况音响、新闻人物的讲话录音,充分发挥了广播媒体的特长,随着广播和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竞争的加剧,日益受到新闻记者和广播新闻机构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会议报道虽不是新闻学研究的范畴但在新闻工作当中也是常常会遇到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许多记者常常抱怨:他们的采访活动纠缠在各种会议当中太多了,开不完的新闻发布会、纪念会、工作会、年会、例会……繁多的会议令他们为文山会海所纠缠,新闻眼麻木了,新闻敏感丧失了。大量的会议报道,使各媒体的报道千篇一律,都戴上了一副呆板、乏味的会议面具,令读者生厌。笔者以为,会议报道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记者陷入其中,被会议文件施以障眼法,就会议报道而会议报道。其实,会议报道并非总是一副面孔,会议报道大有文章可做。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16.
搞好会议报道与发挥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优势休戚相关.会议报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实质上就是记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没能从会议报道这一"新闻富矿"中拓展思路和报道空间.改进会议报道不是简单地减少会议报道,或者降低其在版面中的位置.而应从"三贴近"的角度出发,跳出一般性程式化报道的苑囿,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报道的新闻含量,强化记者和编辑发现新闻、提炼新闻的能力,把会议中蕴涵的丰富新闻资源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环境传播的角度,借鉴西方框架理论的观点,对我国主流媒体的代表——新华社,有关德班世界气候大会的报道进行文本分析。首先,文章从中观的议题层次对相关报道进行框架分析,提炼出新华社"德班会议"报道的六大框架;然后,文章又从微观的文本层次对这六大框架进行进一步的话语包分析,概括新华社"德班会议"报道的具体特征。研究发现,我国主流媒体对环境问题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参与了外交表达。  相似文献   

18.
怎样在国内新闻报道中进行批评?“新闻业务”活叶版上曾经展开了一场讨论,先后发表的文章将近三十篇,现在这个讨论还没有结束。这次总社农村记者会议上也把批评性的报道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出来研究,有几位记者讲述了自己采写批评稿件的经验,讲得很好。这里,我想扼要地谈谈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其中可能涉及同志们争论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讣闻报道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新闻品种.中西方媒体对它的重视程度大相径庭。本文从版面设置、记者采访、报道对象等角度加以比较,分析了中西方讣闻报道在新闻价值上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20.
改进会议报道一直是都市报的重要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会议是报纸新闻的一个重要来源,会议新闻是报纸新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议本身是记者采写的线索,对会议新闻报道是记者的基本功,是最基本应具有的素质。另一方面会议本身往往涉及的是有关国计民生的或者是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事情,因此,会议本身的重要性往往可以超越会议报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