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在评价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为太平天国度过危局,并使革命再度高涨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应承认洪秀全后期犯了一些严重错误,对太平天国的失败负有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2.
金代的大型字书在我国古代字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折作用,然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一直相对薄弱。《新修玉篇》的发现和影印发行为这方面研究提供了新鲜而丰富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新修玉篇》收字来源广泛,除照收《类玉篇海》所收之字外,又增收了《广集韵》、《省韵》、《切韵》、《广韵》等韵书所收之字,其广泛搜集诸家篇韵,增加了大量的又音和训释。从收字、注音、释义、引证等方面对其编纂体例进行阐释和分析,为研究金代大型字书的编纂情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文心雕龙·镕裁》篇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对其具体创作论思想内容的阐发,对其形式方法运用问题的研究,对其进行的比较研究,而关于此篇更为广泛多样的形式方法运用和对比研究需要引起学者的注意.需要继续开拓新领域或运用新理论观点对《镕裁》作出新阐释.  相似文献   

4.
《庄子·天下篇》对不同学术流派的思想进行了概括和精妙阐释,向读者呈现了当时的学术面貌.从学术流变和发展来看,其学术视野和理论观念具有奠基性作用,在学术思想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具体来说,其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而且对后世《荀子·非十二子》《论六家要旨》《汉书·艺文志》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程学启是太平天国的叛徒。程学启叛变太平天国革命后,先效命曾国藩的湘军进攻安庆,后又追随李鸿章的淮军攻陷苏州、嘉兴等地,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太平天国后期出现的叛降风潮主要是由于宗教信仰的崩塌,领导集团封建腐化以及“君臣相忌”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洪仁玕(1822—1864),号益谦,别字吉甫广东花县人,出身农民家庭.他是洪秀全的族弟,“拜上帝会”的创始人之一.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1864年天京陷落后,他率余部转战江浙,被俘后坚贞不屈,以文天祥自励,英勇就义.洪仁玕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思想,内容较为广泛.法律思想是洪仁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妨略窥一斑.1、“以法制国”是洪仁玕重要的法律思想洪仁玕初到天京,正是太平天国走下坡路的时候.政治上,由于天京事变中许多重要将领遇害,石达开率精兵出走,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瓦解而无力重建.天王洪秀全心有余悸,“不信外臣,专信同姓之重”,对许多有才能的青年将领不予信任.洪姓专权,平庸无能,太平天国政权面临“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军事上,战场形势日趋被动,东西两线清军步步进逼,太平军穷于应付,武昌,镇江、九江等天京的屏障相继失守.面对危局,洪仁玕勇挑重任.他没有沾染皇亲国戚的那些腐败恶习,到天京后不久,他就发现天国中日益进长的朋党之弊和严重的骄奢之风,体察到奖赏惩罚制度的欠缺和混乱.他认为,要整肃恶习,必须从明正赏罚,加强法制入手.在《资政新篇》中,他举了许多古今中外“以法治国”的事例,特别是探究了英、法、美、俄、德、日、土耳其等国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改变黄土高原的落后面貌,是当今我国学术界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研究这个课题。继《河山集·初集》(三联书店,1963年初版,1978年再版)和《河山集·二集》(三联书店,1981年)出版后,作者又于1988年推出了《河山集·三集》(人民出版社。以下简称《三集》),该书共收集作者近年历史地理论文12篇,其中有3篇是首次发表。全书除1篇论长江流域外,其余11篇均为有关黄河流域地区的,中有专论黄土高原者5篇。作为一个历史地理学爱好者,掩卷之余,试述几点感想。一、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不断探索,不断求新,是《三集》的一个显著特色我国历史地理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一个不断丰富、逐渐完善的过程。用已有理论指导研究实践,靠实践经验推动理论发展。《三集》对我  相似文献   

8.
《诗经》,三百零五篇,但《毛诗序》却有三百十一篇,以为《小雅》还有《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六篇。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这六首诗在孔子删定三百十一篇之内,遭战国及秦而亡。子夏序《诗》,篇义合编,故诗虽亡而义犹在。陆德明的说法是一种猜测。宋·朱熹《诗集传》以为《南陔》等六诗是"笙诗",也就是吹笙以奏的诗,有  相似文献   

9.
叶适作品散佚较多,历代整理者对其佚文时有发见。《群书考索》《古今源流至论》《水利集》《荆川稗编》《图书编》《古论大观》均载有叶适《古今水利总论》一文,然《叶适集》、新修《全宋文》及相关订补文章均失载。作为叶适的一篇鸿文,佚文的发现对研究叶适及永嘉学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这篇《工农兵新诗韵十道辙儿说略》是我一九七三年写成的。曾有两个刊物的编辑同志愿意把它刊登出来,但在“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影响下,它先后在两个编辑室里冬藏了好多年。现在这篇很不成熟的文章能与群众见面了,将广泛地听取同志们批评指正,得以改正错误和疏漏。这是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之后,科学文化欣欣向荣在春光里才有的可能。使我受到巨大的鼓午。一九七三年六月,我在长安教师进修学院和礼泉剧院讲《试谈诗的格律》时,曾较详地介绍这篇文章提出的“十道辙儿”的主张。一九七七年七月又在宝鸡市陕西师大分  相似文献   

11.
“八体”是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提出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少学者认为刘勰对“八体”持有不同的褒贬态度,其中,有关“远奥”“繁缛”“新奇”“轻靡”四体的褒贬倾向尚存在争议。结合刘勰在《体性》篇及全书其余篇章的相关论述,可知刘勰对“新奇”“轻靡”二体实有贬义,对“远奥”“繁缛”则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一) 毛主席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开始。这是以推翻封建制度为目标的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因此,在太平天国革命军内部,也导致了以洪秀全为旗手的坚持前进、坚持革命的正确路线,和以李秀成为代表的复辟、倒退的投降主义路线之间的激烈斗争。特别是在太平天国革命后期,随着阶级斗争的激化,这一斗争变得更为尖锐、复杂,斗争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坚持“革故鼎新”,还是坚持复辟、倒退? 以洪秀全为旗手的太平天国革命军民,提出了“革故鼎新”的坚持革命、坚持前进的响亮口号。“革故”,就是要革清王朝的命,革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的命;“鼎新”,就是要  相似文献   

13.
《太史公自序》一般简称《自序》,是《史记》全书的总论,也是一篇内容丰富,学术价值很高的自序传论文.全文七千八百一十二字,记载司马氏世系及司马迁传略,但主要篇幅是对《史记》一书的自注和提要.《史记》是司马迁一生心血的结晶,是他对于历史的最大贡献.所以《自序》实即作者自述的思想体系,是研究司马迁思想和《史记》价值最重要的历史文献.全文可分七个段落.  相似文献   

14.
《阅读》2010,(5)
根据省文明办《关于开展缤纷的冬日——未成年人寒假系列活动的通知》,由江苏教育报刊社的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初中生世界》和《阅读》编辑部承办的我爱我们的节日主题征文活动圆满结束。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本次活动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的热情响应,共收到应征稿件近33000篇。经过紧张、严格的三轮评选,973篇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其中特等奖10  相似文献   

15.
《晋语》为《国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尚书》一样,《晋语》以记言为主,同时叙述历史、传记人物。在史传文学中,其语言独具特色:含蓄而流畅,生动而严谨,优美而准确,灵活而工整,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技巧。《晋语》运用语言的艺术成就,为后世史传文学的语言提供借鉴,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原本《玉篇》部分抄本残卷中的书证、例证之于传世文献典籍的整理、校读具有重要价值。根据原本《玉篇》残卷所引《尔雅》这条书证材料,并以《名义》《玉篇》《切韵》《广韵》等传世字书、韵书为佐证,结合汉字俗写变异规律,考证出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即“”字之误。同时,在考辨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这一讹文的过程中,利用原本《玉篇》残卷引用《尔雅》的书证材料,校补了传世本《尔雅》的两处脱文。此种研究路径也可进一步佐证版本校勘在文献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欢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组“热爱祖国”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这首诗写的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  相似文献   

18.
林戊逊先生译《孙子兵法》之《计篇》从内容、风格和语言三个方面反映了林译忠实准确、庄重果断、简练质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桓谭是两汉之际著名学者,任光武帝议郎、给事中等职,其今存《陈时政疏》和《抑谶重赏疏》两篇奏议,为东汉前期奏议之名篇,其文一反西汉后期的纡徐阐缓、典雅凝滞之流俗,为文锋芒毕露、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又能做到朴质简洁。表现了桓谭刚毅謇谔之性格。  相似文献   

20.
历来《论语》的注家极多。由于注者的思想观点不同,加之《论语》言词过于简略,所以释词析理多所分歧,这里,仅就《论语》的第一篇第一章试作辨析。(一)词句内容辨一、辨“习”一般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把“学而时习之”的“习”解释为“复习”、“温习”、“诵习”等,译为“学了又经常复习它”。这是不完全符合原意的。“习”在《论语》全书中共用三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