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一些同龄的“书友”(一样爱读书的朋友)闲聊,发现我们读书生活所走过的道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最早接触的,大体上都是几部古典小说——“才子书”:《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则因为书中人物脾性的古怪(贾宝玉那么多情,林黛玉又那么多愁!),不象《水浒》里梁山泊好汉李逵、武松那样容易理解;《聊斋》的故事虽然经大人们一讲是十分地有趣又神秘,但自己读起来,又因为文字不那么通俗,要揣摩半天才能达到似懂非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点“隔”。——这两部了不起的巨著是要到后来才慢慢咂出些滋味来的。  相似文献   

2.
名著续书多与寡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样是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续书多得出奇;而《三国演义》的续书却少得可伶。前者的续书达四十余部,后者的续书仅屈指可数的二三部。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并没按原计划将《红楼梦》写完,读完《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人,对于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都会产生种种猜测。也就是说,这位曹先生给读者留下的悬念真是太多了,同时给后续者留下的空间也太大了。于是乎,有志者、好事者便争相涉足,一试身手。高鹗先生捷足先登,续了四十回。这原本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也就只好各自为正,一续而不可收了。 而《三国演义》则不然,故事有头有尾,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但符合历史的演进规律,而且与中国历代读者的心理也能同构共鸣。作者的正统观念,表现在作品中的扬刘抑曹的倾向,都能与读者的传统文化心理不谋而合。出于对历史的无可奈何,写了关羽之死,孔明之终,但又让他们成神显圣,香火不断,从而用艺术的形象力量对读者心理留下的遗憾作了补偿。所以,不但没给读者留下遗憾,同时也没为后续者留下插足的空间。从中看出,悲剧色彩较浓的名著续书就比较多,这几乎成为续书的一条规律性现象。那么,是不是可以用这一条来概括所有续书产生的原因呢?当然不能。因为事实并非如此。下面就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书,也是一部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解释的创作。几百年来,数不清的学者为探得其中真意,煞费了许多心血,然而谁人能解其中味呢?曹雪芹如同古今中外一切伟大艺术家一样,他提供读者的绝不是浅层次的内容,而是深层内的多种意旨。浅层的前景呈现的形象,是  相似文献   

4.
早在1820年,俄国人季姆科夫斯基,随传教团来到中国以后,特意在北京为俄国的图书馆购买了两部《红楼梦》,一部存于外交部亚洲司图书馆,另一部藏于伊尔库茨克亚州语言学院图书馆,这是在俄国图书馆收藏最早的《红楼梦》版本。最早摘译《红楼梦》的是英国人约翰·弗郎赛斯·戴维斯。他于1830年摘译了《红楼梦》书中第二回的两首《西江月》  相似文献   

5.
名著续书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样是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续书多得出奇,而《三国演义》的续书却少得可怜。前者的续书达四十余部,后者的续书仅屈指可数的二三部。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并没按原计划将《红楼梦》写完,读完《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人,对于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都会产生种种猜测。也就是说,这位曹先生给读者留下的悬念真是太多了,同时给后续者留下的空间也太大了。于是乎,有志者、好事者便争相涉足,一试身手。高鹗先生捷足先登,续了四十回。这原本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而《三国演义》则不然,故事有头有尾,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但符合历史的演进规律,而且与中国历代读者的心理也能同构共鸣。作者的正统观念,表现在作品中的扬刘抑曹的倾向,都能与读者的传统文化心理不谋  相似文献   

6.
记得前些年,上海曾经出版过陈左高先生的《中国日记略史》一书。现在我想,如果陈先生要修订这部书,或者今后有别人再写中国日记史的话,那么,2011年的7月是肯定应该大写一笔的。因为,就在这个火热的月份,京沪两地分别出版了分量特别厚重、学术价值特别高的两部日记巨著——《王伯祥日记》和《夏鼐日记》。  相似文献   

7.
我爱读《红楼梦》。《红楼梦》是一本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多活了一次,至少是多活了二十年。读《红楼梦》,就是与《红楼梦》的作者的一次对话,一次“经验交流”。以自己的经验去理解《红楼梦》的经验,以《红楼  相似文献   

8.
不知是谁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蠢。”此语非深得书中三昧者不能道哉。曾主持《读书》多年的沈昌文先生的《阁楼人语》,就是一本可以医蠢的书。笔者此文谈的仅是王蒙先生的序言《。阁楼人语》择优选录了沈先生主编《读书》期间撰写的“编后”一类文字,王蒙作序时借题发挥议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编辑,题目很妙也富有概括性:《有无之间》。好编辑应该“有”什么?相信不少人都能罗列出一大堆来:应该有知识、有操守、有热情、有容量等等。那么,编辑的“无”又指什么呢?还是听听王蒙的说法吧:优秀的出版家编辑家只有进入兼收并蓄的“无…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粗粗地统计,全国已有百余家出版社安排出版200余种图书。其中有不少煌煌巨著,如:《第二次世界大战通鉴》、《中国抗日战争史》、《侵华日军暴行总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文学书系》等等。它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抗战”、“二战”的战争实质,揭露了法西斯的滔天罪行,颂扬了人民保家卫国的英勇。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人类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那么,为少年儿童应该出版些什么书呢?  相似文献   

10.
培养年轻人思考人生的能力,是让他们读《理想国》、跟着苏格拉底的质疑和挑战自己去想问题呢,还是在《论语》中找一些现成的道德训诫?救孩子如何做人,是让他们读《富兰克林自传》呢,还是《曾国藩日记》?培养孩子的感性,是《战争与和平》好,还是《红楼梦》好?  相似文献   

11.
看到别人在电脑市场逛一逛,提着一件件电脑配件回家,不一会儿后,一部全新的电脑便已组装好了,你是不是有一股说不出的羡慕之情呢?作为初次接触电脑的你有否想过,亲自动手装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呢?那么,快来了解一下装机的六大守则吧。  相似文献   

12.
中文文史工具书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在这里只能介绍一个轮廓。分两个部分谈: 一、工具书的定义、分类和各类工具书的用途什么是工具书?简单地说,工具书就是供查阅用的书。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供人阅读的,象《中国通史》、《红楼梦》之类;一类是供有了疑难时查阅的,比如一部《辞海》,很少有人会认认真真把它从头读到底,只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才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冬天,接到北京清华大学罗福午教授的电话,他说,《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一书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教育部将对此次获奖的图书颁奖。听到这个消息,我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要知道,这个荣誉凝聚了罗福午教授和我多少辛苦的劳动;最为重要的是,这本书是我编辑的第一本书,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怎能不开心呢?  相似文献   

14.
1971年,越南战场依然硝烟弥漫。3月,《纽约时报》获得了一部《关于越南问题的美国决策过程史》的研究报告,通称“越南档案”或“五角大楼文件”。6月,《纽约时报》开始刊登这部绝密文件。联邦地方法官下令《时报》停止刊登。官司一直打到美国最高法院,最后仍以《时报》胜诉告终。那么,《纽约时报》是怎样获得这部绝密文件的呢?索尔兹伯里《无所畏惧、无所偏袒》一书披露了不为世人所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15.
翻开一本文艺图书,读者的视线无不为那绚丽多姿的富于艺术魅力的优美插图所吸引。文艺书插图不仅具有提示、点明主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是绘画造型艺术;是同文章相契合而浑成的有机统一体。文艺书如此,科技书的插图又如何呢?通常总认为:从读者对象来说,科技书直接为自然科学服务,对象即是科技工作者或爱好科技知识者,似乎他们只注意科学内容而与艺术无缘。从读书的过程而言,认为看文艺书的“欣赏”;看科技书为“理解”,读者的思维形式有别。从插图本身性质来看,文艺插图既说明文章又属绘画造型艺术范畴;而科技插图那严格科学性与图解性又使绘画者被囿住,“动弹不得”。基于以上几个大的方面不同,于是久而久之便产生科技插图无美的观念。是否确实如此?我以为:否!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提出“美是生活”的著名论断(《生活与美学》),法国雕塑家罗丹也说:“美是到处都有的”(《罗丹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路振平等编辑的《红楼梦人物系列》对不朽巨著《红楼梦》改编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7.
第一部气象史名著 《已乙占》;第一部栽培学名著 《荔枝谱》;第一部药物学巨著 《本草纲目》;第一部文艺理论书 《文心雕龙》;第一部珠算介绍书 《盘珠算法》;第一部刻印法典 《宋刑统》;第一部环境保护法秦朝制 《田律》;第一部史学评论集 《史通》;第一部诗歌评论集 《诗品》;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 《农政全书》;第一部编年体史学 《秦秋》;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汉书》;第一部大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第一部古代制度史 《通典》;第一部植物学辞典 《全芳各祖》;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第一部矿物学著作 …  相似文献   

18.
红学家周汝昌曾说:"曹雪芹一生都在思考着一个人生命题:就是人应该怎样活着?应该怎样与他人相处?"细读《红楼梦》,这种平和的人生命题遍布在巨著的字里行间。读过《红楼梦》的人,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命题:在多数不幸女儿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他认为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就不了解社会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对《红楼梦》的评价相当高,曾多次强调《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这部书,并认为这是一部写得最好的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20.
陈琦萍先生在《我与(论语〉》的题记中开宗明义地写道:“如果您因本书而发现人生的智慧,那么恭喜您、已得到一把开启幸福的钥匙。”那么,此书是否一如作者所言蕴含着“人生的智慧”和“开启幸福的钥匙”呢?带着这一问题,我拜读了这部洋洋洒洒近50万言的巨著,不仅觉得作者言之不虚,而且对书中闪烁的绚丽思想火花也是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