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安事变是当时客观形势发展的产物.其中事变前中共对张学良、杨虎城开展的统战工作对事变的发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共的抗日主张激发了张、杨的爱国之心,中共的诚意感化了张、杨,中共的努力促进了张、杨的团结合作.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中共的抗日主张和统战工作是必要条件。因为中共的抗日主张为西安事变的爆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因;中共倡导和推动的西北大联合的局面是西安事变爆发的前提;中共地下党员的成功活动是西安事变爆发的重要推动力;中共的各种努力在内战大爆发之际化作不可抗拒的时代最强音,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相似文献   

3.
西安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宋庆龄有没有主动要求亲赴西安,去说服张学良释放蒋介石,谋求事变的和平解决?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一种说法颇为流行。据称,一听到蒋介石被扣,宋庆龄第二天就急于要同何香凝一起飞赴西安,去说服张学良、杨虎城释放蒋介石,和平解决事端,只是因为找不到飞机未能成行。但是,经考证,宋庆龄生前好友胡兰畦的回忆是可信的:希望宋、何赴西安,谋求西安事变解决的办法,是李济深提出的,对此建议,何香凝只表示必要时可以赴西安,宋庆龄则没有表示要到西安去。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事变前国民政府的对日立场、中共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反应、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及事变的发起与解决过程看,导致西安事迹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是否抗战,而在于如何抗战,蒋介石与张学良、中共之间最根本的分歧在于两条抗战道路,即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观念上的冲突。正是由于西安事变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蒋介石自我中心的内外政策,才大大促进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杨虎城的个性与西安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是导致行为以及使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某种特征和属性的动态组合。由于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及人生阅历这些因素长期的变织,冲突,聚合,最终熔铸成杨虎城独具魅力的沉稳持重,深思熟虑,坚强不屈,勇于反抗的个性,这种个性决定了他在西安事变中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在近代中国历史画卷中,抹下了浓浓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受党的委派,作为与张学良的东北军相联系的中国共产党人刘鼎,为促成张学良联共抗日思想的形成.西安事变的爆发,以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申报>在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中,较好地发挥了新闻媒介的职能作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补正史之不足;究民风之转变;究媒体之效能.但是,由于办报者受诸多因素的限制,我们在利用<申报>时,必须与其它史料相佐证,才能更好地反映事变的原貌.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前,中共对17路军的统战工作开展颇早,对联合杨虎城亦寄望甚殷。杨虎城虽在“艳晚事件”后一度有激烈的反蒋军事行动提议,但基本上却采取迟疑和委蛇立场,故其与中共关系一波三折、进展缓慢。直至沪杭之行归来,杨与中共关系方有较大改善。“西北三角”间非等距离的相互关系,对事变的发动、解决、善后以至张、杨的角色定位,均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中国史上,张学良无疑是位少有的是非人物,他是非的关键点,便是他一手发动的西安事变。史学界对其评价是非相参,有说他是千古功臣的,也有说他是以下犯上的。最令人惊讶的是张学良自己,他对自己发动的西安事变的自我评价,也是是非不定的。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作为中共代表团负责人的周恩来,受党和人民的重托,不畏艰险,亲临西安.他机智勇敢,沉着果断忘我工作,力挽狂澜,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本文作者是亲自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见证人,以其亲闻亲历阐述了周恩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光辉实践和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瓦窑堡的意外失陷,既非红军“不战而弃”,更非中共为照顾与东北军的统战关系而故意让出。实则是在敌我兵力众寡悬殊的背景下,东北军的突然进兵及中共决策上的轻敌麻痹、疏忽、犹豫等因素所致。此一事件,既暴露了中共在西安事变前后处理重大问题时的某些不成熟之处,也为我们准确理解张学良暨东北军与中共及红军间的特殊关系提供了衡量的尺度。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所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作为中共代表团负责人的周恩来,受党和人民的重托,不畏艰险,亲临西安,他机智勇敢,沉着果断忘我工作,力挽征澜,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本作是亲自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见证人,以其亲闻亲历阐述了周恩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光辉实践和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不同抗战观念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道炫 《历史教学》2004,7(3):11-17
西安事变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事变前国民政府的对日立场、中共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反应、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及事变的发起与解决过程看,导致西安事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是否抗战,而在于如何抗战,蒋介石与张学良、中共之间最根本的分歧在于两条抗战道路,即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观念上的冲突.正是由于西安事变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蒋介石自我中心的内外政策,才大大促进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对于推动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的确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并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杭日战争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16.
西安事变是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突发事件.在事变获得和平解决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功应对两个突发事件,即:张、杨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引发的突发事件、蒋扣押张引发的"二二事件".这两个突发事件处理当否,关系分裂内战或团结抗战的民族前途命运,经中共及其代表卓有成效的协调与斡旋,西安事变终于得以和平解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由此实现了全民族一致抗日的新局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共产党解决突发事件的成功典范,其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制定源于中国共产党对矛盾的准确分析和精确把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在西安的积极协调、巧妙斡旋,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立场坚定、策略灵活。  相似文献   

18.
共产国际反对西安事变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爆发时,苏联政府出于顾全本国利益的考虑,在对中国国情不尽了解,对事变动机、前景进行错误推测的基础上,得出西安事变是张学良适应日本要求的错误认识,从而一再责难西安事变,否定张学良的爱国行动。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的充分必要条件在当时的聚合是偶然的,因而,西安事变爆发是偶然的。但是,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后,中日两国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团结抗日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西安事变是这种必然性的偶然表现。由此可得的启示是:社会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关键环节。纵观西安事变的发生到和平解决的整个过程,虽然是由很多复杂的因素促成的,但是其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张学良的联共抗日主张是西安事变发起的思想基础;张学良精心策划和准备使得西安事变得以按预期目标发生;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