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武教育》2008,(1):7-11
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完整和全面的人。尽管近年来15中德育工作成绩突出。然而在成功经验之上学校德育工作还将有待进一步纵深发展。2003年3月学校以《建设校本德育文化,丰富学生道德体验》为题。申报北京市“十五”教科研课题.并提出了一个全新概念。即校本德育文化。围绕着校本德育文化的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本土文化,对于当地的教育来说也都起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各方面教育的完善与发展。本土文化也因此成为当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课程开发时重点关注的一个因素。以甘肃定西漳县盐井镇为例,在基于本土文化对学校开展德育课题的基础上,对课程的最终目标以及课程的基本形式这两个方面的建设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放异彩“,舌尖上的冬奥”背后所折射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初中化学探索课程育人的良好载体。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题中的化学知识与传统美食饺子紧密联系,通过饺子外延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更能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5.
一、对学校精神文化的理解 学校文化涵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外显和内隐两种形式存在。外显的学校文化包括校园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等,而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精神的最高层次,是一种内隐的文化内核。它主要由学校的历史传统、共同信念、群体意识、行为准则、精神风貌等方面构成,集中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是鼓舞和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是学校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学校德育工作,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成为品德良好的人,需要多方着手。而通过学校文化的教育功能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在结合体验式教育的基础上,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良好的德育课程学习环境,完善德育课程建设,从而加强学生的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8.
秦力 《上海教育》2002,(23):22-23
传承文化——教育的使命“高分低能”这一特珠名词在素质教育的普及中渐渐沉寂下去,与此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常常敏感地捕捉到这样一些小现象:智力问答的主持人宣布正确答案“是苏轼而不是苏东坡”;旅行时能精确计算最佳路线却不会欣赏碑文题词——从这冰山一角中,有人惊呼:有知识无文化的一代出现了。也许稍有夸张,但我们不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国家与民族的整体精神,崇尚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重视人生价值和社会担当,追求高尚情操和理想人格,倡导求索创新和奋发有为。本文作者就培育师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谈了自己的观点,从传播平台搭建、课程体系建设、文化活动创意、人文氛围营造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制度文化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当前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不足,限制了学校制度文化育德功能的发挥。要充分发挥学校制度文化的育德功能,必须重视并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与学校课程之间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统一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对立却能起到阻碍作用。通过再造学校课程的方式可以缓解两者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让两者在动态中取得平衡,最终实现两者的共生。  相似文献   

12.
《美术课程标准》在谈及“课程作用”时,有如下表述,美术课能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1)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2)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3)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4)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5)开拓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要实现上述目标,有赖于学生审美体验的激发,从而促进人的全面持续发展。然透视当前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李培明 《中国德育》2006,1(10):63-66
一种有生命力的德育,必定植根于儿童生活、校本实践和地方文化传统。开辟“乡土德育”栏目,就是为了发现、宣传和培育更多新鲜的、有生命力的德育样式。土生土长的东西,或许粗糙,但其中包含的田园诗般的教育梦想和奋力前行的实践冲动,会让德育变得更有魅力,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从德育的视角看优秀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天津教育》2006,(2):38-40
学校文化是指在学校历史发展中,师生员工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所积淀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具有学校个性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德育是学校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动态的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的学校文化本身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德育活动则能够促进优秀学校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因此,从德育的视角建设学校文化,能够取得相得益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化蕴含在课程中,课程是学校文化之根本。丰富的校本课程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学校文化个性化的气象。同时,文化也是学校课程之魂,学校要培育什么样的文化个性,就需要开发与实施与其匹配的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16.
关于学生文化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论题。学生文化研究的方法引申出的界定多如牛栋,但在现时的实践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还应首推教育社会学对学生文化的研究,因为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学校文化、课程文化、家庭文化、同辈群体文化同学生文化互为关联,密不可分并相互影响,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区分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对学生文化的发展乃至对教育的发展具有比较现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本土文化.浙江省嵊州市以人口、越剧、围棋和艺术四大特色教育为主题,采取相应的实践策略和途径,彰显了区域性活动课程建设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8.
“文化,文冶与教化。”《辞源》明确指出了“文化”一词的教化功能。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而且这种倾向已经给教育本身带来许多潜在的负面影响。因此,重新审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真正做到把学生“扶上路,再送上一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关键在德育。在小学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最重要的时期,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德育必须从小进行。多年来,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丰富学生的各种体验,以德促教,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为了实现这一德育目标,我校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德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崧泽文化”是上海的本土文化,因发现于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而得名。它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文化阶段之一。“崧泽文化”作为一个考古学的年代命名,载入了中华文明的史册。2004年考古发掘又发现了“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房”,还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和兽骨、稻种等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