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根据《辞海》的解释,秩序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守规则之意。良好的秩序意味着协调,意味着系统内以人为核心的各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良性结合、互动和有序。作为社会组织的学校,它的各个部分,包括管理者、师生及他们使用的物质资源,都应当按照一定的秩序组合起来,才能有效运转。那么,学校究竟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秩序?其秩序从何而来?回答这些问题对学校管理实践又有哪些启示?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是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关键环节,它对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各利益主体观念、目标与行为的冲突导致教师参与治理意识薄弱、参与能力不足及参与机会缺失等问题。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推进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核心在于各方利益主体为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提供条件,赋予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权力,如此才能解决教师参与学校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杜明峰  范勇  史自词 《教育研究》2021,42(8):132-141
学校治理是教育治理在学校层面的具体实践,它表达了多主体参与和协商共治,改变学校的等级化格局,以及消解学校中核心与边缘、形式与实质的区隔化模式的理论意图.基于这些主张,并结合学校治理的国家逻辑,可以确立影响学校治理改革的"国家权力介入"和"学校事务参与"两个变量.以这两个维度为标准,可以明确学校治理改革的"服务型"、"专业型"、"均衡型"和"松散型"四种进路,它们都意味着学校从"他律"向"自律"的治理转型.在中国语境下,推进学校治理改革不但有政治和教育上的迫切性,而且具备现实的可能性,同时也面临着制度和机制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应该摆脱外在的客观条件束缚,关注师生内心,强大的内心力量可以让学校不断成长、生机勃勃。管理者应当关注教师内心,用"成长型思维"引领个体成长,用"相互信任"构建和谐关系,用"榜样力量"优化成长环境;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内心,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思维培养的内在逻辑是以文本法理思维习得为起点,以思维应用的实践训练为核心,以多维共进的外在机制保障为中介,以满足农村公共服务的价值导向为归宿。在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对治理主体法治思维提升的现实需求下,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培养意识不强、培养措施局限、外在驱动机制弱、监督机制不畅等问题,基于农村基层治理法治思维培养的内在逻辑,应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法治思维应用的培训机制,构建“政府主导—高校联动—基层组织配合”的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法治思维实践应用的监督、考评机制,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基层法治思维培养的文化氛围,以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法治思维培养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学校管理当结合项目思维内涵,以项目思维中边界思维收集项目"客户"的需求,坚持"个性化"立项,设置"项目经理";利用项目思维中的过程思维抓周期管理、节奏推进、管控执行;进行项目思维中的复盘思维,形成学校管理的复盘习惯,做好复盘后的再行动和再反思.  相似文献   

9.
英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台了多部有关教育惩戒的法例,成为教育惩戒政策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聚焦于学校这一单位,在宏观层面,英国教育惩戒政策阐明了惩戒的条件和限度,即实施惩戒的合法条件与合法情境。此外,英国学校通过"内外联动"的方式为教育惩戒提供三类行政支持:实施恢复性惩戒、成立情绪和行为障碍支持队,开展与教育福利服务机构的合作;微观层面,学校教育惩戒政策依据行为失范程度界定教师制裁方式,如口头警告、拘留、搜查、没收等,同时划分出正式奖励和非正式奖励两大奖励类别。英国教育惩戒政策的实施折射出以人为本、注重公平、强调理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澳大利亚通过先后出台诸多法案并创设国家反欺凌行动日为学校反欺凌提供了理念与实践的双重支持.从学校治理校园欺凌的角度出发,澳大利亚学校将治理校园欺凌问题的策略划分为预防和应对两大部分.在预防工作中,学校通过整体规划和具体设计实现从认知到积极行为塑造,构建了横纵结合的校园反欺凌预防框架.在应对校园欺凌所造成的影响方面,澳大利亚学校突出强调有目的、有选择性地采用不同方法重建因欺凌问题而遭到破坏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学校治理问题是当今学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社会学在分析学校治理问题时,首先是把学校看作是一个“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教育组织,它是在与其他社会因素互动过程中发挥其教化与社会再生产职能的;社会学视角的学校治理是一个政治、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博弈的动态平衡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学校内部的结构性治理和外部的功能性治理实现的;学校的结构性治理实质上是处理学校内部的“权力”分配与支配问题.功能性治理是处理学校外部的“资源”配置与分配问题;政府、社区、其他功能群体、家庭和社会文化等社会力量对学校的治理的影响是通过若干具体的社会因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学校音乐教育正在经历一场“范式的革命”,要求音乐教育者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民族复兴和“成为人”的价值。学习者在音乐变构学习中要从羡感、潜意识、音乐认知、意向和反思等多维变构中,大力培养创新恩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推进乡村学校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乡村学校治理在技术、制度、组织、决策上面临新的机遇,具体表现为从“技术治理”到“治理技术”、从权威式管理转向公正性治理、从科层制结构转向扁平化网络结构、从经验式决策转向证据驱动式决策。然而,乡村学校治理面临诸多困境,如数据导向下乡村教育的育人价值迷失、乡村学校治理的“数字秩序”亟待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组织保障缺位、智能化决策责任与问责主体难以判定等。因此,应通过增强数字化决策过程透明度,厘清治理主体的责任边界与行动框架;以育人价值引领技术整合,保障技术赋能学校治理的方向与流程;聚焦数字化转型愿景规划与调整,助推乡村学校精准自治与特色发展;破除数字化认知障碍与数据壁垒,提升学校组织数字化治理能力等策略提升乡村学校治理。  相似文献   

14.
马骏  廖欢 《教学与管理》2023,(31):12-15
学校治理现代化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旨归和路径选择。立足学校发展的中观视域,回归学校治理的资源基础理论视窗,基于组织资源的视角运用本然、实然、应然的逻辑路线探索学校治理现代化的本质、异化与发展。在本然层面,根据逻辑前提—逻辑起点—逻辑终点的理路,阐释了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对象、实质与标准;在实然层面,按照治理认知—治理制度—治理手段的维度逐级分析,梳理出学校治理在资源行动、资源流动、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与困境;在应然层面,提出战略升级驱动资源行动转型、双轨并行畅通资源流动渠道、精准实施提升资源利用绩效的进路,以期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学校治理问题是当今学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社会学在分析学校治理问题时,首先是把学校看作是一个"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教育组织,它是在与其他社会因素互动过程中发挥其教化与社会再生产职能的;社会学视角的学校治理是一个政治、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博弈的动态平衡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学校内部的结构性治理和外部的功能性治理实现的;学校的结构性治理实质上是处理学校内部的"权力"分配与支配问题,功能性治理是处理学校外部的"资源"配置与分配问题;政府、社区、其他功能群体、家庭和社会文化等社会力量对学校的治理的影响是通过若干具体的社会因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利益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政府的职能改革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职能改革经历了简政放权、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国家治理的视角来看,中国的政府职能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校教育的全过程;要发挥我校教育排头兵的作用,不断扩大优秀高中教育资源覆盖面;要发挥我校师生的主体作用,加快依法办学的步伐;要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保证我校教育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我校综合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分析互联网思维的主要内涵,对比剖析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在管理目标方面仍将学生视为教育“产品”,在管理手段方面仍存在技术应用不足或滥用两个极端,在管理决策方面“封闭性”和“凭感觉”仍是常态。对此提出学校管理转型的对策建议:一是秉持价值思维,以师生为中心,做好服务指导;二是秉持技术思维,优化管理操作,追求简洁高效;三是秉持研究思维,深挖数据价值,提升决策水平;四是秉持开放思维,树立平等意识,推动多元参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