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口述校史研究工作在一些高校已得以陆续开展,为保证口述校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历史真实性,须把握口述校史研究的基本环节,即"问"、"答"、"录"和"理"四个环节;应遵循口述校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即建立访谈双方的信任关系原则、明确角色定位与动态调整访谈策略原则、尊重口述者的观点和信息的原则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扬弃"原则。  相似文献   

2.
口述档案可以丰富校史馆藏,有利于加强校史研究,积淀和传承学校文化。开展口述档案工作,是高校档案部门责无旁贷的事情。然而,中医院校档案馆在这方面比较滞后,本文希望中医院校档案馆能以用户利用为导向,选择多种途径,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建立有中医特色的口述档案资源库。  相似文献   

3.
口述档案的建立不仅对高校的发展建设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建立特色档案、丰富馆藏资源、鼓励师生了解校史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吉林建筑大学为例,着重阐述高校口述档案在收集、建设中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口述档案对高校档案馆藏资源建设、校史创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林 《档案学研究》2015,29(1):76-79
口述校史档案是学校历史发展的重要记录,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由于我国高校口述校史工作起步较晚,且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研究口述校史档案的征集原则和策略,逐步建立起口述校史档案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高校校史资料面临着严重缺失.通过对校史资料的抢救、开展"口述校史"和"学校记忆"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保护校史资料,为校史研究和档案编研提供较为真实和完整的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6.
对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理论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甜 《新闻实践》2007,(11):35-36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又称为"守门人"理论,是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认为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能与受众见面,"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影响着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7.
口述档案不仅可以填补高校校史的空白,守护大学记忆,还以其生动的面貌、浓厚的人文气息助推校史深度编研。目前,结合口述档案进行校史深度编研的成果具有三大特点:以人为本,凸显人文情怀;深挖史事,展现集体记忆;载体丰富,贴近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口述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新领域,作为档案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档案界的关注,由此,"口述档案"在丰富馆藏、改善馆藏结构、挽救文化遗产等方面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高校"口述档案"是高校发展史的生动再现,也是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口述档案工作,对保存师生集体记忆、还原和补救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石  相似文献   

9.
吴明霞  杨帆 《兰台世界》2023,(S1):136-138
<正>现代意义的口述史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它是指用现代科技产物录音机、录像机,实现声音、形象的保留,以此记录历史、研究历史的方法,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研究学科分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西方口述史理论和方法开始传入中国。近年来,口述史也开始为各高校所广泛运用。口述史与大学生实践的结合,已成为文化领域的新动力。扬州大学的口述史学研究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兹以扬州大学校史口述研究为例,探究口述资料与校史编研的关系。一、扬州大学校史口述研究扬州大学口述史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2004年12月,在周新国教授等学者推动下,  相似文献   

10.
留存于高校师生大脑中的个体记忆借助一定的媒介,上升为高校集体记忆。高校记忆工程是立足于当下需求对高校历史记忆信息进行建构的系统工程。高校记忆工程框架下记忆信息资源建设路径主要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物记忆信息保护、高校纪念活动开展、校史展建设、机构知识库建设、口述历史收集、校史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1948年10月18日,并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日子,只不过碰巧手头上有两份形成于这一天的材料,而且有点意思,随手写来,以为试笔。一份是大溪档案中蒋介石给当时上海市长吴国桢的电报,见《筹笔》第10册《京沪失守与反共戡乱上》,编号16280。上海吴市长:关于扬子公司事,闻监察要员要将其开办以来业务全部检查。中以为依法而论,殊不合理。以该公司为商业而非政府机关,该院不应对商业事业无理取闹。如果属实,可属令侃聘请律师进行法律解决。先予详讨其监察委员此举是否合法,是否有权,一面由律师正式宣告其不法行动,拒绝其检查。并以…  相似文献   

12.
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陆 《图书馆论坛》2007,27(1):18-21
批评了图书馆“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应当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知识管理与读者服务相统一、“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相统一,以促进信息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全面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施博  魏佳 《传媒观察》2020,(5):82-87
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后,很多艺术类高校的学生积极以"艺"抗"疫",用艺术的视角,聚焦当前疫情环境下的民生问题,表现出极高的媒介素养。本文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探讨融媒体时代艺术专业媒介素养的教学与实践,分别从图片、影像、音乐、社交平台、产品设计以及装置等抗击疫情的艺术作品来分析媒介素养教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学科馆员"制度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契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分析"学科馆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指出"学科馆员"制度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契合点:学科馆员服务的主动性、个性化与专业化.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5.
以公共图书馆的公共精神与公平理念为契点,强调通过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满足全民自由获取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BPR不能再停留于对旧有制度与流程的修补,应该回归到以服务和用户为中心的根本层面上来。本文对图书馆BPR的根本性进行解析,指出“习惯”“假设”与“优化”是阻碍BPR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认为要重视组织目标重组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大胆创新,冲破限制。  相似文献   

17.
对照“工业4.0——智能制造”的内涵及四个工业时代的阶段划分,回顾近现代图书馆业发展史和技术进步史,提出“图书馆4.0”概念,将与其相关的四个时代分别命名为科学分类方法时代、机读目录时代、数字-网络化时代、智能图书馆时代,并探讨了“图书馆4.0——智能图书馆时代”的内涵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浅阅读"是具有人文价值的有效阅读形式,它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必然性和局限性,否定与排斥"浅阅读"对提高全民阅读率是不利的,正视"浅阅读"的存在、挖掘它的价值、引导其发展方向才是学术界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馆员第一"是图书馆实现"服务第一"的根本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樱 《图书馆》2007,(6):70-71,80
本文就图书馆馆员的现状,结合图书馆的服务宗旨的探讨,力图说明“馆员第一”是图书馆“服务第一”的根本保证,呼吁图书馆上级领导部门和图书馆管理者重视人才建设,重视馆员的价值,大力开发图书馆人力资源,保证馆员质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出版时代,为优化编辑出版流程,提高书刊文稿编校质量,期刊编辑在"看"的"他者"视域下,需清醒地认识到期刊编辑工作中唯"他者意识"为尊或唯"自我意识"为崇所导致的极端现实问题,需从社会空间、历史时间、自我立体视角出发,反省自身内在及外在,提升自身多维度的跨界意识、交往对话的超越意识及换位立场的交互意识,使"自我意识"借助"他者意识"的内在化,建构起编辑所具有的"看"的"他者意识"策略,提升期刊编辑的自我素养,以适应数字发展时代编辑的华丽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