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峰 《中国培训》2023,(1):42-44
<正>信息系统建设在助力学校高质量的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得到了各类学校普遍重视。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不少学校还是存在着信息孤岛、系统碎片化、“水土不服”等众多问题。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办学思路、学生情况上有自身特色,需要智慧校园的业务系统提供对应的支撑。本文以江苏省镇江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为例,简述相关的一些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周方苗  吴明权  邹开仕 《教师》2023,(6):102-104
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反思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形成了以“数字化”“智慧化”推进的“双减”政策落实方案。文章作者围绕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实践展开探讨,提出贯彻教育方针,统一家校思想认识;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构建高质量课堂;优化课后服务,构建多元评价制度,为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建设智慧校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南京市龙江小学建校于1996年。学校作为南京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通过“书香校园、科技校园、数字化校园”的“三园合一”建设,倾力打造基于每一个儿童参与研究的“智慧校园”。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技术推动了“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升级发展,实现了学校的智能化管理,而校园一卡通的规划和建设是目前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本项目结合物联网技术,探析校园一卡通的应用需求,设计校园一卡通的主要功能,阐述电子支付平台、考勤门禁系统、超市收费系统和上机管理系统的系统方案,进而提出新一代校园一卡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河北雄安新区是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之一,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校区是雄安新区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之一。雄安校区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背景下,在智慧校园理论指导下,在智慧校园标准框架内规划和建设智慧校园,确定了“高端定位、整体部署、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雄安校区对标雄安新区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和“智慧教育数据中心”,力图打通数据孤岛,共享平台数据。  相似文献   

6.
以建设智慧校园为契机,在满足学校安全需求的前提下,介绍了智能平安校园平台建设的实现过程。智能平安校园平台需借助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在智慧校园统一的架构和统一的数据标准下建设。所谓“智能”的本质是大数据的智慧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选取样本,借助SATI2.0和Ucinet6.0对相关文献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梳理出目前我国智慧校园的研究现状与热点,主要集中于智慧校园建设依托技术手段及应用、智慧校园雏形及建设策略与主要特征、“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研究三大方面。根据数据分析以及相关实践,未来我国智慧校园研究将聚焦于智慧校园本质、智慧校园建设中用系统思维做好顶层设计、以应用为先导并使师生有更多“获得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以“互联网 + 教育”战略背景,探索面向高职学校的智慧校园环境下教学行为分析系统研究与应用。依托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成果,以智慧教室,智慧课堂为载体,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实现课堂教学基础大数据的常态化、伴随式采集和即时分析,为教育管理、专业建设、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等提供实证化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9.
“智慧校园”总体规划 南京邮电大学长期专注于通信相关学科领域,在智慧校园的建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智慧校园”项目的建设,就是旨在促进积极探索物联网智慧技术在高校的应用,一方面推动学校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为作为物联网在高校的示范区,加快推进传感网、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保持、扩大南邮在物联网研究领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是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培养“智慧型”的师生,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核心。从学校实际出发,探讨构建自主研修环境、搭建网络研究平台、提供多元学习平台、构建三星评价体系等多个培养“智慧型”师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跞  林悦茗 《福建教育》2023,(18):17-18
<正>教师主动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教育教学变革,已成为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导向。2023年3月发布的《福建省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三年实施方案》提出,要“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智能技术支持教师发展、优化教师管理的新模式”。为有效落实国家和我省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部署,厦门市滨东小学积极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和智慧教育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推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2022年,学校获评厦门市智慧校园三星达标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  相似文献   

12.
高校信息化建设一般需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基础建设阶段、系统集成阶段、应用集成阶段和信息集成阶段。通常把前三个阶段称为数字化校园建设,而“信息集成阶段”是要在应用系统完成学校主要业务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以参与者(学生和教师)为主线,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重视用户体验和感受,使得信息化工作的效果最大化,称之为智慧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正>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位于拉萨市教育城,是北京市政府投资2.2亿元援建的寄宿制完全中学,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核心目标,树立建设“绿色校园、人文校园、智慧校园、阳光校园、书香校园”五位一体的办学理念,确定“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育人标准。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已迈入智慧校园阶段。建设共享数据中心,解决“烟囱式”系统建设、“信息孤岛”等问题,实现应用资源、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基础之一。在对目前高校数据中心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设计了高校共享数据中心的总体架构,应用虚拟化技术整合基础设施资源,研究了学校统一信息标准建设,详细分析了数据交换与清洗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提出了业务系统接入共享数据中心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谢凯 《广西教育》2022,(34):17-19+30
本文针对智慧校园建设中理论与方法偏差、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困难、教师技术培训不到位等问题,论述南宁市玉兰路小学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经验,即通过“内主”研究和“外联”助力,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为师生创设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6.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22,(Z3):60-61
<正>复旦大学“一厅N平台”的“一网通办”精细化管理系统,上海交通大学“交我算”平台研制数字基座、建设云上教学实践实验室,同济大学5G+AI “三全育人”智慧教育新模式,华东师范大学的“云萦丽娃” 3D数字校园,上海大学打造的“AI+教育”应用场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虚拟联动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卢湾一中心小学通过无感知物联网等技术建设的未来智慧校园,卢湾高级中学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创新实验室,延安初级中学的AI赋能学校体育素养评价机制,闸北第八中学数字化实验系统,徐汇区科技幼儿园数字技术支持的幼儿主题探究,闵行区爱博果果幼儿园以“幼儿发展”为核心的智慧幼儿园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与理 念的渗入,各级各类学校都掀起了一股“智慧校园”建设的热 潮。但对于智慧校园多是一种软硬件层面的建设,对于教学资 源的考虑,则更多的依靠互联网,对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校本 资源建设,则更少考虑。本文梳理了当下教学资源平台的几种 形式,从校本的角度,对智慧校园平台下教育资源运用进行了 思考,提出教学资源建设的合理化设想和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数据时代要求人们对生活、工作、思维方式进行变革。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已迈入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也从数字化校园发展为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校园涉及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包含大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统一身份管理与认证、一站式个性化综合管理服务系统、移动智慧校园以及安全设计等内容,对智慧校园总体架构进行设计,对大数据平台进行了描述。智慧校园建设将给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带来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如师生使用率、使用意愿偏低,技术和教育整合多停留在管理层面等。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在探索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始终秉持“以人为本、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分步从数字化教务“轻”启动、校园安全一“件”掌控、行为德育有“记”可循三阶段打造智慧校园。  相似文献   

20.
结合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数据利用不够、业务管理系统承载能力不强、智慧教室“慧学”功能未得到体现等问题,总结了智慧校园建设的特点,提出智慧校园建设应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数据整合与利用、提升智慧校园素养和文化建设等多个建议,希望能为高职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