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竹溪县中小学教师暑期集中培训考试成绩排名在同学科后三分之一的48名教师在2008年中级职称晋升中遭“一票否决”。这是该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举措。竹溪县教育局在2008年初明确规定:今后每年暑期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并考试,凡考试成绩排名在同学科后三分之一的取消当年评优表模、职称晋升、工作调动等资格。2008年暑期,该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近3000人,  相似文献   

2.
最近,绍兴市教育局提出了全国首例“取消中考”的讨论稿,一时间各大媒体对此反响激烈。取消中考这个最硬的分数指标,那么以后的升学衡量标准又是什么?对教师、学生又该如何评价?本文作者试从多元化、多样化、自主化三个方面入手,重新建立“取消中考”后的评价体系。先破后立固然绝决,但在育人大计上,先立后破,才是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的符号运用不尽相同,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有的教师在学生作业本上打“×”,而有的打“\”。乍一看,似乎打“×”比较规范、传统。细思量,我认为打“\”更近人意。我观察了两个班级学生对这两种批改符号的不同反应。甲班学生的作业错后,教师使用“\”,乙班学生的作业错后,教师使用了“×”。结果,我发现甲班的学生看到错题后,会立  相似文献   

4.
去年寒假前,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实验小学为全校3600名小学生每人准备了一张奖状。奖状的名称由学生、教师、家长商定,有“思维独特奖”、“最爱讨论奖”、“演讲小明星”、“歌唱小精灵”等,学校还取消了传统的“三好学生”评比。学生获得奖励后.高兴得手舞足蹈、乐不可支,但此举却遭到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质疑。他们担心全体发奖状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奖状没有原来的珍贵,会降低其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汉青老师在《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4期上发表的《排名次又何妨》一文,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排名次”并不是不可以,等级制也无妨,关键看怎样排名,怎样分等。 我是教小学数学的教师。自从1992年开始,我不仅给学生排列名次,而且还给学生实行等  相似文献   

6.
今年起,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将取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免考制度,所有想从教的非师范专业学生,都必须先通过市教委组织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全市统考。(此前,非师范专业学生,只要在高校选修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或是通过自考这两门课程的,就可以免考,直接申请教师资格认定。)市教委将此看作是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重要措施。教师“国标”颁布后,北京市将依据“标准”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和培训质量;依据“标准”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一则关于“福州取消在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引起全国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厦门、成都等地纷纷下发通知,取消在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的任务:在济南,多位家长及教师也表示,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取消在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的任务,对家长和学生不做强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年第2期上刊登的拙作《语文课,取消预习又何妨》一文(以下简称“前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制度化强制性预习的现象,提出了取消语文课前预习的观点,认为这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便于正确把握教学起点,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有利于学生摆脱“唯本(课本)是读”的狭隘的语文学习观,拓展更广阔的学习视野,丰富语文生活;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以防止语文课堂无限制地向前延伸,促使教师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9.
笔者发现,教师在“施爱”的过程中,有很多行为属于“错爱”。情景一:薄情寡爱某校。升旗仪式后,少先队总辅导员公布了上一周“四项评比”优胜班级,被评为优胜班级的学生随着老师的宣布不由自主地挥手欢呼“耶!”老师被惹怒了, 遂威吓:“如再出现这样子,马上取消该先进称号。”学生终于不负师望,鸦雀无声,直至肃穆收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减负”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那么“减负”究竟减什么?目的何在?“减负”后我们师生干什么? 首先要正确认识“减负”的内含,学生“减负”不允许减教学质量;学生“减负”不允许教师“减负”。学生“减负”意味着对学校加大压力,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要进一步加强。其次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即“减负”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减负”与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价值观的关系;“减负”与勤奋学习,培养坚强意志的关系;“减负”与科学管理的关系。 我校“减负”后的整体工作思路是:(一)更新教育观念,端…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主体参与。没有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都十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关系;有的教师过份强调学生的主体,忽视了教师的有效“指导”;或有的教师不懂得如何“导”,结果达不到教学目标。案例一:《油菜花开了》一课,在学生通过初步的观察,了解到一朵花的几部分后,教师让学生把花解剖,看花到底由几部分组成,然后就让学生自行解剖一朵花。学生各施其法,胡乱…  相似文献   

12.
许清 《现代教学》2010,(6):36-37
1997年起,上海市推行二期课改,全市取消学科统一会考,学生高考选用“3+1”考试模式,生命科学作为“+1”学科留在高考科目中,但选择生命科学的学生在理科中比例最少,因此生命科学就成了“小”学科,我也成为了“小”科教师。现状是我的大部分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热情在减退。  相似文献   

13.
最近.很多省市均在学生评价改革方面做出取消“三好生”评定的举措,此举是耶,非耶?我们探求此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向是:为什么取消“三好生”评定?其做法面临哪些问题?取消“三好生”评定后的学生评价又该如何操作?  相似文献   

14.
一、对“学案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 我认为适合我们农村学生学习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案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实现课堂教学工作的“六个转变”:变课堂教学以教师“教”为中心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变课堂教学“教师边教学生边学”为“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变课堂教学以“教师全面讲解”为“突破学生难点的重点讲解”;变课堂教学以“讲”为主为以“练”为主;变课堂教学以“教师展示为主”为以“学生展示为主”;变课堂教学“教师专制独断型”为“师生民主开放型”。  相似文献   

15.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是主力军。对于“减负”,教师们一致认为,学生现有的课业,有的必须取消,有的只宜减轻,有的应当保持,有的还要增加。教师只有居高临下,对所教学科有举重若轻的把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布置有趣、有效的作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不必拘泥某种教学形式,关键在于提高自我的应变能力。“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兢兢业业,自身的不断学习和提高,自然将换来学生的勤奋和努力。  相似文献   

16.
现在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 ,以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教师口语”课受到了冲击。 1998年根据国家教育部师范司颁发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课程计划(试行 )》有的地方取消了“现代汉语知识”、“教师口语”这两门必修课。有人甚至认为现在国家对师范院校的学生都要进行普通话培训测试 ,这正好弥补取消“教师口语”课的缺陷。这就意味着三年制中师将不再有必修课来保证普通话语音和口语表达训练 ,而受此影响 ,五年一贯制中师 (专科 )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口语”也开课不足。这将难以保证师范…  相似文献   

17.
浅谈“四立原则”和“四结合”教学贵州省黎平县第一民族中学(557300)欧孟发在当前高考取消生物,实行生物会考的形势下,怎样搞好生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是摆在每一个中学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  相似文献   

18.
李妍 《内蒙古教育》2009,(19):33-34
在江苏宣布取消高考状元排名还未来得及收纳民众的评断之声时,一件意料之中的尴尬事还是发生了——无孔不入的媒体最终还是找到了所谓的“疑似状元”,并继续长篇累牍地向公众宣扬着“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状元经”。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实现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必须积极实现“两个方式”的转变;必须重视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指导、因势利导、分层辅导来顺应教学方式转变后教师的“教”;必须重视通过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及学会发现、学会运用、学会创新来顺应学习方式转变后学生的“学”;“两个方式”转变后必须实现“学”与“教”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教师殴打学生,甚至致学生于死地的恶性案件时有所闻。而侮辱、体罚学生更是一些老师的家常便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目前,“教师暴力”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教师亲自动手,对不满意的学生拧耳朵,刮鼻子,敲脑壳,打嘴巴;二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即由教师指挥学生对犯错的同学进行体罚;三是罚站,稍有不对即罚站半天、一天,既让学生颜面丢尽,更累他个半死;四是个别教师对女生的性暴力,这种暴力虽然较少,但其危害性更大。因常有教师“失手”打死学生的恶性案件曝光后,社会声讨厉害,主管部门也抓得紧,于是,聪明的教师便玩起了“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