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很多至今仍闪烁光辉的教育思想,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温故知新”等.而“有教无类”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终其一生,孔子都在践行着“有教无类”这一先进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有教无类: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反映了孔子作为一个教育者,在教育问题上追求公平、平等的朴素情怀。“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对现代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启发我们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在全社会推行终身教育理念;确立起人文关怀取向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3.
“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具有伟大意义的教育思想,主要内涵是不分贵贱,皆能爱教。春秋末期,学术下移。竞相为士以及社会发展急需更多人接受教育,时代趋势,为孔子提出这一思想提供了社会根源;同时,由于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和“性相近,习相远”的教育理论,又为提出“有教无类”主张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因此,“有教无类”在春秋末期产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从孔子教育的人文主义谈发展的学生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子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提倡发展的学生观.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儿童的成长,认为教育要体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师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使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5.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闪光的部分 ,主张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 ,不论学生的出身、地域、年龄以及天分、种族、品性 ,都能受到教育 ,并能因材施教。这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天 ,重新认识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 ,将对教育观念的更新 ,教育平等思想的落实 ,具有深远的启示 ,也有助于架构 2 1世纪我国新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闪光的部分,主张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不论学生的出身、地域、年龄以及天分、种族、品性、都能受到教育,并能因材施教。这在当时具有计划时代的意义。今天,重新认识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将对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平等思想的落实,具有深远的启示,也有助于架构21世纪我国新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张金兰 《教育探索》2003,1(7):25-27
孔子的教育模式是一种重视人的素质的教育模式。孔子实行“有教无类”的思想,含有朴素的提高全民素质的思想;“六艺”与“六书”教育,反映了孔子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为了塑造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君子人格;启发式教学与注重知行统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8.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一句名言,这句话言简意赅地表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但是,对这句话的解释,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都认为孔子在这里是谈教育的对象问题,都把“有教无类”理解为“教育不分对象”——什么样的人都给予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孔子提出一个口号,就是“有教无类”。它的意思是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贫与富、不分智慧与愚昧的类别,机会均等”。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观点,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思想起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有可能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教育口号。  相似文献   

10.
黎莉 《文教资料》2009,(34):103-105
“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是孔子开办私学的指导方针.也是孔子人学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有力体现。“有教无类”教育信念,是在对教育价值作用的深刻理解及对人性的深入分析基础之上建立的,它不仅实现了教育的大众化.开创了教育公平之先河,而且培养了当时社会所需的大量人才。深刻理解“有教无类”这一思想的内涵,借鉴和发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对强调教百公平、公正,实现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当代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是一些学者、专家进行探讨、评析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之一。其争论主要在于 :对“类”字的不同理解 ,对“教”字的各种看法。现在对这个概念的解释已基本形成共识 ,但对“有教无类”教育主张的系统论述还较缺乏。本文从“有教无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实施的目的及配套教学方法两大方面来系统地论述“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并从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及教学方法三方面论述了“有教无类”与“全民教育”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俞海健 《江苏教育》2022,(22):16-20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精髓在当今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教师通过对“材”的不同理解而诠释“因材施教”的深刻内涵,以适切的学习方式、适合的学习内容、适性的学习评价践行富有学校特色的“因材施教”,在传承与创新孔子教育思想的道路中迎击新的挑战,让每一个学生获得适切的教育,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实现成长的进阶。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提出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有教无类”,保证教育的公平;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个性化教育。这些思想都充分体现了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对我们更好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专递     
一位现代人与孔子的千年对话朱华忠A,“有教无类”是个理想化的口号孔子提出一个口号,就是“有教无类”。它的意思是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贫与富、不分智慧与愚昧的类别,机会均等”。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观点,对现实社会的教育思想起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有可能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教育口号。然而,孔子好像有点言行不一。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说“只要自愿拿着十条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这就给人留下批判的话柄。为此,胡适、鲁迅等人也猛烈地批判孔子:提出“打…  相似文献   

15.
<正>"森林式"教育可追溯到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它关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从不同学生的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机会。"森林式"教育关注教育的全体性和公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思想史和政治哲学视域内对孔子“有教无类”思想进行重构,可以论证“有教无类”并不会因为过于理想化而缺乏对现代多元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教无类”不是关于受教者的事实判断,而是关于施教者的价值判断,要求施教者平等对待具有不同个体背景的受教者。“有教无类”既不属于精英教育,也不能被解释为平民教育,而更接近一种公民道德教育,其目标不是站在统治者维度的“化民成俗”,而是培养“君子”。将“君子”和“君子之德”借以解释为“良好公民”和“公民道德”,在思想史和政治哲学视域内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也揭示了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公民道德教育层面对于现代社会可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景巧华 《成才之路》2009,(21):96-96
在生物教学中,是千篇“一律”的老师讲,学生背,认为会背了就可以拿到高分。就可以提高成绩。孰不知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环境,自己的成长过程,而我们偏偏要采取“一律”的做法,这不利于孩子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所以,应该立足于每一个学生。人本来各不相同.我们应该不拘一格“育”人才,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他的学生中有会做买卖的子贡。也有很勇武的子路。有各方面的人才。因此,我们要打破“一律”这个“牢笼”,放飞学生的思想,让思维长出翱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教育精神:"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一词,原出自于25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在记述孔子教育言行的《论语》中有此一章"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南怀瑾先生曾解释道: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精神。他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只要肯受教,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教育,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无论社会怎样变革,教育如绵绵江河,接纳百川,在前进中不断发展完善。进入了21世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对教育的共同追求,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翻开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史,博大精深,闪光的思想,随处可见。一、“有教无类”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强调教育的社会化、大众化。曾子家贫,但天资聪颖好学,三日揭不开锅盖,却“高歌如金石”,手不释卷。孔子不歧视他,授为高徒,终成国家栋梁之材。在历史…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其中不少闪烁着素质教育的火花。本文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师生关系和音乐教育几个方面总结孔子的教育思想,阐述其对我们正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