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推进方兴未艾,网络亚文化的传播内容、主体以及渠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网络青年亚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表达方式、价值理念等。文章拟从媒体融合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现状和文化特点方面思考该文化对目前高校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旨在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因其平民化、参与门槛低等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网络交流的平台,从而产生大学生群体特有的网络亚文化。而大学生网络亚文化有良性、中性、不良之分,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借助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分析当前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内核、特征以及构建范式,并提倡对其理性收编。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国内对亚文化的研究主要从网络、电视、衣着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了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本文以青年群体对iphone手机的热衷为切入点,阐述了青年群体对iphone背后文化的认同,并进一步揭示了青年亚文化对社会和青年自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及社会心态受多元化的微媒体影响,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偏激的思想和过激的行为,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发展和个体成长.在阐述大学生情绪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情绪心理的现状及情绪管理问题,提出了大学生阳光心态塑造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6.
7.
本主要阐述了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亚化现象,从亚化的内涵及亚化在图书馆研究中的几个具体现象说明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化根源和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8.
青年大学生是互联网文化的生力军,他们在互联网中拥有与传统社会身份不尽相同的虚拟身份,而这种虚拟身份的形成与认同反映了整个群体的社会心态。从青年亚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网民自我身份认同,以及大学生网民社会心态出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进一步把握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呈现扩张趋势的校园亚文化现象,阐述了校园文化、校园亚文化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它们的主要特征,并简要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对城市街头的乞讨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的时候,笔者发现乞丐群体在来源地上存在同一性。这便使乞讨亚文化进入分析的视野。该亚文化产生于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下,在当代社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语境下,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激活了青年亚文化话语,打破了空间的封闭性,同时也促使各种文化关系进行重组,推动了青年亚文化的转向,将青年亚文化景观推向了新的高度,引起学界对其与主流文化话语权争夺的思考.后现代理论话语语境下,青年亚文化的表征方式和风格已经转向.德勒兹的"根茎说"描绘的任意连接性、异质性、多元性、反意指断裂性、制图与贴花等特质与新媒体语境下网络空间"虚拟社区"中青年后亚文化的表征与传播契合,为青年亚文化话语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青年亚文化是全球化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双重逻辑与青年的生理、心理作用的必然产物。青年亚文化中既有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成分,也存在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不和谐音。所以应该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引导青年亚文化积极、健康地成长,消解青年亚文化的消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近来,网络媒体上非作格动词性成分带宾语现象日益增多。首先分析了NP1+VP+NP2的论元结构,认为NP1为表示人的名词性成分, NP2为表示人或处所的名词性成分,而动词VP为在语义上关涉两个名词性成分的协同动词、针对动词及一元二位动词性成分。然后分析了NP1+VP+NP2结构的构式义,觉得当VP为针对动词及一元二位动词性成分时, NP1一般为得失主体。而当VP为协同动词性成分时,则VP1、 VP2都可以为得失主体。最后通过NP1+VP+NP2结构分析三个平面的关系,认为语义是语用的一个基础,而语用又是影响句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下青年亚文化逐渐脱离"嬉皮士"、"光头仔"、"摇滚乐"等特征,从对抗式行动演变为温和式表达,从自我抒写转化为公共参与,由娱乐狂欢取代先锋抵抗。相对于主流文化,青年亚文化的自身特点和价值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高校学生工作者结合青年亚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引导大学生科学认知青年亚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综合能力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文化景观异常繁荣而多变,青春亚文化已在众多的文化现象中凸显出自己独特的魅力。青年人在叛逆中宣泄情感,在狂热的盲从中追求新奇,然而青春亚文化往往被商业操纵,阶层分化现象也逐渐复杂。在这多元特征的表现下,应以审美的视角反思该文化的优势与弊端。  相似文献   

16.
网络空间的多元性、开放性、灵活性,使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共同喜爱一位偶像为初衷而建立的偶像后援论坛,超越了物理时空的局限,成为青年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交织的复杂背景下,偶像后援论坛的特定属性、职能对青年人的精神心态、生活方式及身份认同问题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这些论坛作为现实与想象错杂耦合的共同体,具有独特的美学特质和形而上意蕴。此外,论坛交际语的各种语言图画符号混同使用的现象,体现出青年亚文化的抵抗主义和颠覆性。在虚拟社区中如何定位自身、在现实与幻想的对立情境之间如何平衡,是青年一代面临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7.
青年亚文化是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它与以培育和普及主流文化为目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可避免的结构性冲突。以研究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群体中青年亚文化的独有特征,分析其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焦虑现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春雷 《教育探索》2009,(2):131-132
通过自编诊断问卷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进行分层抽样调查,采用个案访谈、专家咨询、文献检索等方法,对就业焦虑的现状、原因和对策进行综合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就业焦率与年级层次、与性别、与经济条件、与就业形势和就业期望等有关.解决的对策和建议有:政府加强调控,完善服务体系;深化学校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家庭积极配合,转变就业观念;学生主动择业,适应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9.
滕丽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4):100-101
语言的粗俗化、暴力化、歧视性倾向在电视媒体语言中屡见不鲜,污染了语言生态环境,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主持人应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语言素养,积极发挥媒体语言的积极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