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仇晓鹏 《江苏教育》2022,(31):22-23
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及联盟校在实践探索中构建了主题活动型德育体系,形成了诸多具有校本特色的主题活动型德育亮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生活德育、坚持多元融合、坚持动态管理、坚持团队建设、坚持多元评价。主题活动型德育实践实现了中学德育的转向与超越,实现了全方位育人和全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2.
主题活动型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落实“三全育人”要求的校本实践,是转变学校德育时间、空间不足,德育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扭转“重智轻德”的学生发展生态的实践探索。这一课程旨在协同思政(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课程、校本德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德育元素,通过主题型活动、学科渗透融合、主题微德育、行为作业、综合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品德发展。  相似文献   

3.
唐千 《甘肃教育》2023,(4):30-33
县域高中德育主题活动对学生品格养成、价值观培养、关键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树牢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县域高中思政课程建设。采取挖掘学科课程德育元素、营造良好德育氛围、策划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密切家校联系等途径方式,有助于提升德育主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切实提升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效果。文章结合实践就县域高中德育主题活动实践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思政融入教学”实践存在整体性不够、系统性不强、融入性不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职业教育学”课程组以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为抓手,开展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建构了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增强了系统性;将学校办学特色、学科德育特色、课程反身特色融入到课程思政实践之中,强化了融入性。“职业教育学”课程思政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依据德育过程论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标准及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涵,尝试提出“一体两翼三课堂”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框架和教育教学实践路径进行阐释说明。其中,“一体”为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包括高职英语中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两翼”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三课堂”包括第一课堂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第二课堂即学生社团活动+系列主题活动+英语学科竞赛,第三课堂为英语语言社会实践。研究旨在通过“一体”“两翼”“三课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实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德育功能,为高职院校公共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设计学及其研究方法”是设计学硕士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设计学及其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设计学学科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并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首先确定其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然后制订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计划;随后进行了以“田野考察法”一课为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包括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思政策略、设计教学实施流程、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四个环节;最后在初步实现课程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思政持续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7.
思政学科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议题辨析、情境创设、体验参与等设计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议题课程、辨析课程、情境体验课程,实现全员德育、全科德育、全程德育、全方位德育已成为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和历史方位,这对主题思政资源开发、体系建构乃至全科德育实施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思政课”推进过程中,许多高中学校结合思政课程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形式单一、组织乏力、与课程衔接不畅、研学目标不明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思政课教师需要把握学校思政课实施红色研学策略,坚持因校制宜、情理交融、形式多样、家校协同原则,在目标定位上坚持呼应时代主题、增强文化自信、拓宽历史视野、学好课程理论,使红色研学行稳致远、走实走心。  相似文献   

9.
尹霄 《学苑教育》2023,(14):59-6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新课标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以及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均要求开展实践式、体验式教学。基于此背景,盲校开展思政学科实践过程中,注意把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性质,逐渐探索出“议行走研”开展思政学科实践的四种实施路径,即以“议题式”强化价值引领,培育政治认同;以“行动式”开展序列活动,塑造健全人格;以“走访式”加深社会理解,提升公共参与;以“研学式”驱动深度学习,厚植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发布,文件中指出:提高课程思政水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制定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南,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语文、历史和其他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准确把握各门学科育人目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深入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本文以选择性必修1第14课“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教学设计为例,就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谈点实践思考,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与政治素养,对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选取人教版新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对象,以德育为核心,以地理研学实践为载体,以河洛文化为主线,探究思政元素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发挥地理学科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丁春艳 《上海教育》2023,(S1):13-15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定位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强调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社会实践活动融入高中思政课堂,从而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共生与发展,它是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工作背景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这有利于学生走出课堂,亲身经历、体验、感悟社会,感受思政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有效实现学科育人的价值。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将社会实践活动融入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尝试从中总结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郭志玲 《学周刊C版》2023,(36):148-150
活动型德育课程应用的关键在于课程目标明确、活动形式多样化以及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活动,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文章主要探讨了活动型德育课程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多个案例阐述了活动型德育课程对学生道德品质、社会性品格、关键能力等的培养作用。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具体实施方法,以期不断丰富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拓展教育教学范围,促进学生思想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思政格局下,有必要阐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各自的内涵和同向同行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索大思政格局下二者协同育人的推进策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关键是教师,中坚力量在教师党支部,应充分发挥教师和教师党支部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高度重视高校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育人机制体制,完善内容、学科、教学和评价“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王晓玉 《今日教育》2023,(11):49-51
<正>高中思想政治课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明高中思政课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教学内容的重要形式”,以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相似文献   

16.
“三维目标”德育评价系统之构建开原市第三中学李淑湘,张贵贺开原市第三中学在“九五”期间承担的省级科研课题是:构建城镇初中“三维目标”办学模式,即升学有实力,就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实施并构建了“三维目标”的德育评价系统,以促进德育模...  相似文献   

17.
<正>张召永,思想品德课高级教师,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教科室主任,淮安市骨干教师,盱眙县优秀教师、政治学科带头人、政治学科基地主要负责人之一,同时是盱眙县首届十项全能标兵、教科研先进个人。张召永同志从教20多年,一直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勇于探索,不断研究。他独创了课堂三步自主学习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倡导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根据课程思政理念在不同时间节点的研究深度及其在高校的实践广度,其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基于学科德育经验的课程思政理念探索阶段(2005-2013)、课程思政从理论构想走向试点推进阶段(2014-2019)、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全面推广阶段(2020-)三个阶段,遵循着从“专员育人”到“全员育人”、从“阶段育人”到“全过程育人”、从“单向育人”到“全方位育人”的演化逻辑,最终指向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当前,要继续推动我国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向纵深发展,一要发挥政策作用,助力育人实践;二要完善体制机制,做好育人保障;三要明确主体责任,提升育人能力;四要挖掘思政资源,筑牢育人阵地。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上台阶上水平,兰州市教育局提出“134”总体思路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围绕“培养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标,鼓励各学校结合自己的校情和特色,“将德育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学校文化、实践活动、社会生活之中”,积极探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层级化思政课课程体系,构建了一批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相互补充的特色课程,有效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充分发挥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政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形式,常态化开展需要依托具体的实践范式。为此,课题组立足教学实践探索“五步”议题式教学实践范式,即核心素养分析、议学目标分析、议学问题分析、议学任务设计和核心素养评价,为议题式教学常态化实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