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创新作为培育学生正确社会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举措,对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巩固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自主管理的导向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在加强学生自主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中,要同时兼顾学生的民主性和教师的导向性、监管性地位,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高制度建设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反思我国目前高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发现它在一定意义上已远离现实生活,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是建构德育大厦的基石。道德教育只有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具有无限生命力。因此,德育只有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才能切实地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刘大卫 《文教资料》2010,(27):147-152
校园文化是生活德育的主要载体。以生活德育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不断丰富生活德育内容.树立生活德育的指导理念.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生活性与实践性,优化物质文化育人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忽视了对学生在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普遍存在道德观念薄弱的情况.本文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职学生道德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构建德育新理念——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性德育专注道德知识的教与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培养,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是指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的实施必须借助其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7.
《考试周刊》2015,(53):156-157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本校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开展了德育测评工作,作者根据班级学生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注重发展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全员参与,让学生"实用";组织构建,让学生"会用";结合实践,让学生"活用";注意激励,让学生"乐用"。通过这四方面的一些小举措达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这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正朝着素质教育方向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德育的根基,而不仅是德育的手段,生活与德育具有本体的关系.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不是回归“现实生活”,而是建构“可能生活”.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道德生活”.德育不仅关注道德“生活内容”,而且关注“道德生活方式”.因此,德育就是生活德育,是个体在完整的生活内容中,以道德的生活方式,自觉建构一种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9.
休闲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新领域。当前,在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大趋势下,生活德育理论为休闲德育提供了理论资源。在生活德育视野下,应该针对休闲德育问题系统设计建构课堂教学、生活体验、环境熏陶"三位一体"的休闲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校园德育环境建设.校园的德育环境建设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做到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破旧立新、建管并举等,使其充分发挥好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从广义上讲,生活就是德育。因为道德是生活的构成因素,没有生活德育无法进行,所以生活的过程也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生活德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按照道德标准生活,培养他们做有道德的人。现实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活选择德育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引  相似文献   

12.
生活德育理论作为新课改的指导理论之一为德育课程改革做出了贡献,同时由于生活德育理论自身的局限以及实践操作不当,呈现出德育课程理念和实践上的两难境地。具体表现为课程理念上的人文主义取向与价值目标虚化;课程内容的经验论转向与知识陷阱以及课程活动的交互多样性与实践形式化。这需要对生活德育理论的学理与德育课程实践重新思考以及整合,通过课程理念的生活化回归,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并继续探索有弹性的真实活动形式,推动德育课程生活化的切实转变。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是学生德育的主体,年级组德育是德育的核心。探索"德育学分制"下完善年级组德育中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目的是继续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的自我监督作用以及德育学分的综合评价作用等,开发更多项目下的学生自我管理,推进年级组德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践的困境亟待解决。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中唯科学的现象,强调多元、流动、生活,提倡批判。后现代主义重视多元和差异,推崇对话。这些都为解决德育的当前困境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后现代的视野下看道德教育,就是要使德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5.
传统大学德育的弊端之一是脱离生活。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德育的根基,是德育的主题和素材的来源。德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要关注学生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创新德育方法,采用活动教育法、案例教学法、道德咨询测验法等。  相似文献   

16.
德育工作是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本文针对生活德育,在德育内容、方式以及价值三方面展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品德教学中"生活德育"的实践与探索,将陶先生的这一理念丰富化,为当前的德育工作提供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董学双 《成才之路》2009,(27):10-10
德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德育方法、德育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社会发展至今天,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必将引起德育工作的重大变革。如何利用校园网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使网上德育发挥其强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德育模式建构是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论题。″生活德育″理念完善了德育理论,提升了德育效能,拓展了德育空间,在生活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德育模式建构应以道德功能相融合,教育机制相融合,知情交融等原则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从事班级德育工作中,本人发现我们的德育实效性与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呢?班级的德育工作该如何做,才能切实提高实效呢?本人就此积极开展生活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试图寓班级德育于学生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点滴小事中感受道德规范,通过日积月累、滴水穿石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事实证明,只要摒弃空洞、枯燥的说教,从生活走向德育,让班级的德育回归生活,就能切切实实提高班级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正生活德育源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思想。近年来,德育"回归生活"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界的推崇,并逐步推广到学校教育实践中去。德育专家认为,德育源于生活、为了生活、基于生活。没有生活,也就没有所谓的德育问题;所有德育的目标都是为了人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只有基于生活的德育才是真实有效的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