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晓玲 《江苏教育》2022,(23):14-17
重视人的德性成长,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情境教育理念下的主题性活动课程追求“美、智、趣”,重体验、重实践、重生成,顺应了儿童德性生长的特点。主题性情境活动“内生外化”的特点,在儿童德性生长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顾利华 《江苏教育》2022,(23):18-19
主题性情境活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凸显情境的探究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作为活动主体,儿童在共情中“养”德,在实践中“悟”德,在探究中“育”德,在换位中“润”德,在思辨中“立”德,有效地促进了德性生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校开展“合格小公民”“五小”活动,其中“五小”即小伙伴、小帮手、小标兵、小卫士、小主人。要让学生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和善于合作的“小伙伴”,教师必须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情境,组织各种活动。教育专家朱永新说:“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性形成的第一个规律。”而班级活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在班级活动中可以培养合格“小伙伴”。  相似文献   

4.
《华章》2006,(12)
情境教育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人在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统一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哲学原理构建的。“情境教育”之“情境”是“有情之境”,是“活动之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它是将教育、教学内容镶嵌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背景中。这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这种根据教育目标优化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与儿童对知识、对审美、对情感的需求是相吻合的。进入这样的情境,儿童的情感、心理必然会发生共鸣而契合,促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  相似文献   

5.
校园行为启蒙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种手段,是指通过情境、活动、体态语、模范榜样、故事童谣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促进良好德性的养成。其促进校学生德性养成的策略主要有:提高教育者的德性水平,从"知识论"向"德性论"转型;创设良好的校园德性文化环境;建立多样化的校园德性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6.
情境教学从1978年开始,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研究,终于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九五”期间,我们又在“情境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承担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情境教育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实验研究”。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以儿童的个性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与环境有机统一的哲学原理,借鉴心理学中暗示、移情、角色效应以及心理场等理论,构建情境教育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7.
情境在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有课程活动就必定有课程的情境.课程总是发生在某一情境之中,情境会赋予那些无意义的事物以意义。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总是蕴含在情境中,儿童的经验也总是在情境中生长。然而,现实课程活动中.有些真实的、宝贵的情境常常被课程遗忘。  相似文献   

8.
郑鹏 《天津教育》2022,(25):25-26
<正>本文中提及的“田园”,意为一种原生态理念,是围绕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以及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一种“顺其自然、自然而然、自然自在”的教育,也是场域、空间与情境的体现,在这里课程得以展开,活动得以实施,生命得以活泼、自由快乐地生长,培养身强力壮、吃苦耐劳、情趣高雅、追求卓越、严于律己的儿童,从而获得“朴素而高雅”的教育。我们提出的“童心筑梦”田园课程就是以“儿童”为中心、以“课程”为抓手、  相似文献   

9.
<正>情境创设,在低年段的语文课堂上比比皆是,不乏热闹和有趣,其中以借助人本身的行为和表现来创设情境的最为常见,如角色表演、游戏活动等。但仅仅热闹、有趣是不够的,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的理性思量,要以儿童思维活动的过程为依据,以儿童的生长、发展为目的。如果情境创设漫无目的,缺少策略和方法,是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积极的情感活动和认识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简单地谈谈它的操作。一、优选手段  “情境教学”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的情境,它需要一定的手段去创设、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小学语文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而语言文字作为符号系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抽象而枯燥的。因此情境教学借助图画、音乐、戏剧这些艺术形式来创设情境。  图画普遍受到孩子的欢迎。这是因为画面是形象的;儿童正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图画再现了生活的画面,孩子一看就明白。小学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1.
情境教育创始人、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指出,情境“是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是特别适应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全身心活动其中的教育环境”。班集体生活所呈现的一个又一个情境,是促进儿童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是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生动、逼真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本活动设计努力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汉语拼音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相似文献   

13.
儿童经验具有日常性、体验性、连续性、交互性、反思性等特征,儿童需要在具体的活动中经历认知情境、应用情境和群体互动情境,才能实现实践经验的生长。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以核心任务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问题链,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实现经验体系的自主建构和更新。在问题链的设计中,教师需要找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主干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设计思维支架式问题;聚焦真实的知识应用情境,设计操作指引性问题;着力营造群体性对话氛围,设计情绪激发类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运用网络欺骗情境对352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道德行为自我管理的过程及内部机制。结果表明,道德强度、个人道德哲学和德性自我意象均能显著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自我管理过程,内疚能正向预测行为控制认知,并对道德判断和行为控制认知具有中介效应,德性自我意象对道德判断和行为控制认知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民间故事对于培养儿童健康的心性认知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接受德育具有尊重权威、观察学习、经验认知等特点,因此,适用于幼儿德育活动的民间故事应具备叙事形式特征、内容情节特征、教化功能特征。应从“讲授民间故事,培养道德信仰,激发道德情感”“表演民间故事,获得道德体验,陶冶道德感悟”“创设德育情境,深化道德理解,培养道德人格”三个方面构建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德育活动教学路径,使民间故事与幼儿德育相结合,利用传统美德更好地实施德育,提升幼儿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李晋刚 《教育评论》2022,(10):95-102
人类的崇高与尊严源之于人的德性。儿童道德启蒙的逻辑起点是这一根本问题的元问题。天性是儿童道德自启的根基与潜在。天性丰饶之白是儿童的道德自在,后天环境是制约儿童道德的他在。人性是儿童道德启蒙的可能与目的。自由意志赋予了儿童道德可能,感性产生道德激情,理性为道德立法。关系远近亲疏导致爱有差等,促进德性修为与伦理良序。教育是儿童道德启蒙的路径与工具。教育的德性就是通过知与行达到人生德性的目的。学达性天将“性”与“天”齐,经由教育的唤醒与他启,使儿童迈向理想人格和道德至境。  相似文献   

17.
刘继灿 《教育艺术》2008,(12):38-39
“情境教学法”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以致课堂气氛,构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中。“情境教学法”主张把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得到有效的激发,使整个教学活动愉快轻松,从而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8.
覃青必 《高教论坛》2015,(2):13-15,26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活动都是以某种善为目的,而人的活动的最大目的就是幸福,因此幸福就是人的活动的最大善。德性是既使一个人好又使他出色地完成他的活动的品质,幸福就在于合乎德性的活动。德性活动分为理智德性活动和道德德性活动,理智德性活动即沉思是人最大的幸福,而道德德性活动是适合大多数人的幸福。幸福的获得必须通过人的学习和努力,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外在善。亚氏的幸福思想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它启示我们在教育中要引导大学生关注幸福生活的问题、促进大学生树立符合德性的幸福观、鼓励大学生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论证柏拉图德性伦理学以“爱欲”为基础,以“德性即知识”和“德性足以幸福”为原则.尽管爱欲有欲望和理性的双重面相,但它借助审美机制可以使人从性爱转向爱善.同样,知识也有经验知识与自知之分,唯有后者才等同于德性.德性是灵魂的道德功能的完善,幸福是德性的实现活动,因此德性足以幸福.  相似文献   

20.
王钰绫 《考试周刊》2012,(75):188-18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阐述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其内容和要求是“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情境教育理念强调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利用暗示、移情的原理,通过角色的转换,强化儿童的主体意识,促使儿童主动地投入其中,主动地活动,让他们在主体与环境相统一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情境教育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通过生活、故事、游戏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从而实现儿童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协调发展。具体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