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中,初凤降服神兽坐骑,条件有三:一是发现天书所载龙鲛弱点,二是初凤受仙蚌庇护拥有神性,三是初凤和龙鲛的终极目标都是“谋一正果”。“神兽坐骑”与法器是剑仙的身份标志,显示了剑仙的正邪取向、个体修为与仙界地位。神兽坐骑母题具有“琴高骑鲤”的仙话渊源,鲤鱼构成仙话质素和拥有超凡能量。还珠楼主将鲤鱼“仙性”与剑仙仙话融合,开拓了海中世界愿景,世俗性与传奇性熔铸在女剑仙以及“龙鲛”形象上,在“神兽坐骑”母题演绎中折射出理想社会结构整合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
稼轩词中的“龙”形象十分丰富,它们既是辛弃疾笔下用典的神兽,也被用于比喻皇族成员、岩石、花、雪等人或物象。词作中还屡次出现以“龙”命名的地名,如龙潭、龙泉县、龙安寺等等。此外,图腾、宗教中的“龙”意象及以龙喻文在稼轩词中也偶有涉及。形象各异、内涵丰富的“龙”共同构成了辛词中的龙文化,它们或是用典,或是真实写照,使辛词更加形象生动,进而起到强化词风、突出词人内在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近年出土于楚国贵族墓葬的两件玉佩进行释读,院墙湾出土的“人物驭龙”是一块“神人操两龙形”玉佩,熊家冢出土的“人物驭龙”则是一块“神人操一龙形”玉佩,二者从造型到寓意,都属于同一文化概念的作品,它们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四鸟绕日”金箔片有着相似的外形构造与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正>电视剧《花千骨》再次掀起了一股"仙侠风",其中修仙、转世、六界等元素充斥着神秘感,让人对仙侠世界展开了无限想象。其实,从《仙剑》系列到《轩辕剑》,再到《古剑奇谭》和《花千骨》,这些仙侠题材电视剧中的很多元素都有迹可循,它们都出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充满了神奇色彩的著作,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无论是神兽、妖怪等元素,还是虚拟世界的整体架  相似文献   

5.
1987年濮阳市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这是我国出土的关于龙的最具价值、距今较早的考古资料,濮阳因此被称为"中华龙乡""华夏龙都",但濮阳龙文化的传播还相对薄弱,龙文化元素尚未充分融入濮阳城市形象,可尝试利用戏曲、话剧、小剧场戏剧以及杂技剧等多种戏剧形式传播濮阳龙文化,使濮阳龙文化为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记载的内容与宗教有紧密的关系。图腾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形态。《山海经》中图腾崇拜材料,从日月图腾、动物图腾以至龙凤图腾,具有丰富的宗教学内涵。在现在重新弘扬龙文化,有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珍贵典籍,是秦代中国地理志,决不是一部“巫书”或“神话百科全书”。把《山海经》看着是神话总集,实在是一种误解和附会,以此而衍化和演泽的传说和绘制的古图,也只是一种主观臆断和推演。《〈山海经〉破译和图解》旨在拨云见日,还《山海经》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阿长与〈山海经〉》的标题很耐人寻味,一个“与”字实在不可忽视,它强调了“阿长”同《山海经》的关系。在写阿长买《山海经》之前作者所叙述的有关阿长的种种行为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位虽然爱“我”但粗俗、没有文化的地道的农村妇女阿长,而这样的阿长与《山海经》本来是毫无关系的,“我知道他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只是因为“我”很想得到它,阿长才“与”《山海经》发生了联系,把它买来送给我。如是果仔细吟咏题目,就会感受到包含其中的是作者对阿长的浓浓深情,但是这种情感的表达是一波三折的。作者写阿长买《山海经》之前,所叙写的阿长…  相似文献   

9.
“龙”是中国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的集合体,是中国先民在生活的体验中创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神兽,象征吉祥如意,反映出我国文化中团结向上的民族精神。但近年来,具有积极美好意义的龙被译为西方邪恶代表dragon,产生了文化误读。本文基于文化相对主义,以中国龙的重译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国际形象的重塑做出贡献。研究发现,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考虑,使用异化方式翻译龙,选用译本loong,有效避免了文化误读,并为其他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班级的阅读区新增了《山海经》等图书,孩子们很快就被书中那些奇异神兽吸引了。注意到他们对神兽的兴趣,我们便时常带着孩子们阅读神兽的故事,鼓励他们寻找生活中的相关建筑或雕塑,了解其中的故事。一天,烁烁带来一张在无锡鼋头渚游玩时和神兽“鼋”的雕像的合影,热情地和大家说了起来:“为什么鼋会出现在鼋头渚?而且鼋头渚里也有一个‘鼋’字?”在这一问题的启发下,孩子们对鼋头渚的起源和关于鼋的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他们萌生了戏剧表演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阿长赠《山海经》时文章笔调由“抑”转“扬”的变化,是《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的关键转折。本文通过联读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其他文章,从成长中绘图“嗜好”的启蒙和发展、反思中对儿童教育的批判与认同、回望间个体记忆的“幻化”与再造三个方面阐述此处转折产生的原因,在整部作品集的视野中赋予《阿长与<山海经>》更深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王英芝在其论文《印度佛教中的龙文化》中指出,印度佛教中,那伽(梵语作Nāga)被视为龙经历了一个过程。古代印度人并没有关于龙的观念,印度佛教出现"龙"的观念应源于中国龙崇拜,印度人对其进行了再创造,而在再创造之前的龙形物种便是Nāga。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动植物名词形义不一致现象分析程泱读《山海经》,如进热带森林,触目都是奇异的动植物,尤其是《山经冲大量的动植物名词,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很多名词,其义符与该词的语义不一致,比如,用“栋”为鸟命名,兽可以叫“转转”,草可以叫“焉酸”。给阅读造成一...  相似文献   

14.
梅山文化是产生于楚地的山地巫文化。它与楚巫文化经典中《楚辞》、《山海经》有着紧密联系。从《楚辞》、《山海经》中可看出梅山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是全文叙述的重点,这是没有疑义的.作者详细地记叙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将“我”渴慕《山海经》的缘起,大人们的敷衍,阿长来询问时“我”不以为然的心理,阿长送给“我”《山海经》时的具体情景,此事对“我”儿时乃至成人后的深远影响等,一一描述出来,中间还使用了铺垫和渲染的手法,所以这件事令读者很受触动.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有丰富的远古史料。“《山海经》记载的石和奇禽怪兽反映了石器时代的狩猎生产”;“《山海经》记载的女权材料反映了远古时代母系社会形态”;“《山海经》记载的炎帝黄帝”,“《山海经》记载的伏羲、尤传说”,“《山海经》记载的帝使传说”等内容,均反映了《山海经》远古时代史内涵。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研究5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经》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是一部“奇书”。最晚从晋代起即有学者研究该书。近 50年来 ,在《山海经》研究中 ,参与人数之多 ,学术活动之活跃 ,前所未有。中外学者在研究中对《山海经》性质的认识有“神话”说和“信史”说两大派。在全体矢志于《山海经》研究的中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下 ,其研究的终极成果 ,必将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在对日神神话的处理上表现出来的崇日倾向,与楚人源自对先祖祝融的崇拜而形成的崇日风俗相吻。在对神性人物的处理上,《山海经》把高辛和楚人远祖颛顼推到至尊地位,也表现出对楚族祖先的崇拜。《山海经》所表现出来的尊凤贬龙现象,也是楚族特有习俗的反映。因此,从祖先崇拜和楚俗两方面考察,楚人作《山海经》之说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9.
千古奇书《山海经》,里面到底讲些什么?很难有人说清楚。按照汉代人的观点,《山海经》一书的性质属“形法家”。“形”者能看清形态的物类,如太阳、月亮、星星之类;“法”即法则,事物的变化规律。打破《隋书·经籍志》以来以《山海经》为“地理类”的传统桎梏,还刘秀校定《山海经》为18篇时的原貌,从地上读到天上去,《山海经》基本是一部“天书”。它以宇宙本体论为框架,在观象授时、制定历法、岁时祭祀的过程中产生神话。再从天上对应到地上,“天人相应”(汉代人的观点),比喻万物众生,形成了“闳诞迂夸”(郭璞语)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方物”是远古形成的一种认知方法,它既指“各方物产”,也指以“方”区分各方之物。“方物”的分类编码的功用,在《山海经》中表现为建立、区分各方神灵异怪。“方物”即是“方神”,其目的是为了“格物致知”,通过博物的形式来达成对事物利害的认识,并进而创立一种独特的宇宙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