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认为从高本汉1923年提出谐声原则起直到当今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现代音韵学理念下的上古汉语单声母系统研究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分别是:(一)第一阶段:高本汉、王力;(二)第二阶段:董同龢;(三)第三阶段:李方桂、黄侃;(四)第四阶段:甲派:龚煌城;乙派:郑张尚芳-潘悟云.此中(一)(二)与(三)(四)两个阶段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前者主要用谐声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求证上古单声母,后者主要用等韵分析法和汉藏语比较法求证上古单声母.认清这四个发展阶段的方法与贡献有助于推进上古汉语声母系统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的声母系统不同于古代汉语,但其间有一定联系。古代汉语的声母曾经影响了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汇和汉字形声字。考察其间的联系,可以开拓汉语教学的空间,使现代汉语语音教学和中古语音知识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3.
表季节的时间词属于语言中的核心词,使用频率很高.上古时期是季节词产生与发展时期,“春、夏、秋、冬”等季节词在这时逐渐形成,并沿用至今.在上古时期,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对季节的划分逐步精确,表示季节的时间词也随之发展与更替.  相似文献   

4.
经过一代代学者长期地探索,才逐渐发现了隐藏在汉字当中的语音事实,那就是形声字的声符反映着古代的语音系统。谐声价值的发现和利用,使古音研究在研究材料、研究方法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对古韵研究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代古音学家的研究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
上古汉语中,同义词"盈"和"满"并非产生于同时,通过考察二者在上古文献中的分布,发现春秋末期以前的文献中只有"盈"而未见"满",而"满"则在春秋末期开始出现,在战国时逐渐发展,取得了与"盈"的竞争优势,奠定了在后世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并推论"满"是在战国时期由方言词进入通语的。  相似文献   

6.
从《周易》、《诗经》、《山海经》等书所见“谓语+主语”格式看,上古汉语存在谓语在前、主语置后现象,不同于一般所谓“主谓倒装”句。《周易》“谓+主”格式的特点是以单音动词作谓语前置为主,《诗经》是以重叠式及连绵式形容词前置为主,《山海经》的特点则是单音形容词作谓语前置。  相似文献   

7.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朕"主要用于殷商、西周汉语中,可以指代任何说话人。殷商汉语中的"朕"只是一个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没有谦敬等语用功能;西周汉语中的"朕"具有了表尊敬义的语用功能。语境在"朕"语用涵义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西周汉语中的"朕+称谓+名字"模式对战国汉语仍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石毓智的语法近作《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中有"上古汉语没有量词,数词则都是直接位于动词和名词之前"、少数后置的数词定语"多用于列举几种事物的特殊情况"等语。说上古汉语的数词修饰语都在动词谓语之前,是无可厚非的;但说上古汉语的数词定语都在名词中心语之前、后置的数词定语因多为表"列举"的修辞现象而"特殊",则误解和否认了上古汉语的语法事实。这个误说的成因,或为没有深入调查上古汉语的语料,或为忽略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或二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9.
石毓智语法近作中的"上古汉语没有量词,数词则都是直接位于动词和名词之前"一语,以"上古汉语数词定语都在名词中心语之前"为前提.这个前提有以下两个弊端:1.误解和否定了上古汉语的语法事实.石毓智说上古汉语的后置数词定语"多用于列举几种事物的特殊情况",以语法事实为修辞现象,是误解并进而否定了上古汉语的语法事实.2.忽略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近二十年来,苏宝荣、孟蓬生,王瑛等人先后撰文证明上古汉语中的确存在几种后置定语,并由此推测汉语的定语体系曾经经历过由名词中心语之后向其前转移的历程.石毓智忽略了这些研究成果,因而致使他笔下的数词定语语序自外于整个定语语序的分布状态和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朱庆之 《中国语文》2012,(3):195-210,287
在上古时期,汉语有不止一个的第一人称代词在同时使用。后来,这些代词除了"我",其余都退出了口语。这是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一个重要变化。然而,这个变化发生在什么时候?一些学者曾作过粗略的推测,却一直没有认真的后续性研究。本文尝试用语料库的资料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这一研究。研究仔细对比了本土文献和翻译佛经,发现在翻译佛经中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变化最晚在东汉时期(25—220)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11.
清代钱绎《方言笺疏》中的“古同声”是用来沟通两个或两个以上被训词意义关系的声训法。“古同声”具体表述形式大同小异,但其涵义基本一致。大多数“古同声”具有比较近的语音关系。这说明钱氏运用“因声求义”这一理论武器进行训诂实践,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撰。在众多的版本中,清刻本武英殿刻本附宋董衝撰《唐书释音》25卷。在对《唐书释音》爬梳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反切11325条,除去重复有效反切4422条,共有反切上字580个,参照《广韵》、《集韵》,理出声母系统。我们认为《唐书释音》声母系统应该是一个反映宋代读书音的声母系统,既有对前音义反切的继承,又透露出作者在不经意之间反映的时音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恩施方言声母系统与普通话声母及周边方言声母系统的异同,重点着眼于"异"。试图为恩施方言区的人学习好普通话提供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也可以成为其他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不少学者对上古喉牙音进行研究,在声母类别的认识上,有晓匣归见溪群、群纽归见或溪、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等学说;喻母的上古来源和青值更成为这一时期牙喉音研究的焦点。在喻母上古音值的构拟土.存在较明显的分歧。  相似文献   

15.
上古汉语的m声母包括明母和微母,即现代汉语中的全部m声母和部分w声母。传统语言学认为声母是不表义的,但在古汉语中大量带有负面意义的字,是由有“消极、否定、阴暗、阴性”等负面意义的“m—”前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衡水市政府所在地衡水市城区的方言,富于特殊色彩,是方言花枝上的一朵异样小花.尽管衡水市距离北京比较近,但是衡水市城区方言的声母系统与普通话差异比较大.了解和记录衡水市城区方言,对更好地与衡水人民交际和研究衡水文化,有现实和历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词林韵释》是一部是关于近代汉语语音的重要著作,其声母中知组、章组、庄组字已经不像中古时期那样泾渭分明,而是已经合流。本文就其合流情况进行初步探讨,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技术与应用,在线对外汉语教学获得空前的发展,但有些传统课堂教学的经验尚未在网络教室中充分发挥作用,声母教学就是一例.文章从声母教学的难点、传统教学法在网络中不易转化的原因和在线声母教学的现状说明创设图示的动因,介绍图示符号在外汉声母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和优点.  相似文献   

19.
以诠释表思想,以诠释成经典,是中国学术思想的两大形式特征。要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就有必要研究中国古代经典诠释。中国古代经典诠释,形成了许多诠释体式。具体研究这些诠释体式,是研究中国古代经典诠释的基本做法。"传"是中国古代经典诠释之最初体式。"传"体开创于《春秋左氏传》,完善于《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后衍生出"内传""外传""大传""小传""别传"等形态。"传"体在创立和衍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经典诠释的两大诠释思想传统,即"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