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生命美学以生命这一更具本源性的范畴为审美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注重生命、注重精神家园的美学,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生命美学的观照下,课堂教学是追求自由、观照意义世界的过程,是感悟生命之美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命相遇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生命本体观照下的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与生命共存并互相印证。人的生命特性是教育存在的理由和依据,教育是人生命存在的形式和需要,教育在展示生命存在的同时也完善了生命的发展。生命本体的教育坚持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生命,反思“非生命化”教育对人生命的漠视,关注生命整体和人的生命全程是生命本体教育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4.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那么,教育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只有美好、充盈的灵魂才能唤醒另一个灵魂.正如叶澜所说:"不实现教师的精神解放,不激活教师精神生命的活力,就不可能有真实意义的、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的转型".因此,我们要从生命的角度去审视教师成长,引导教师实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雪霞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08,(2)
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用爱和信任的目光,哪怕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见影,映出美丽的图像……对学生的爱,首先就表现在不放弃对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尤其是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下面我就谈谈班主任工作这一块,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李斯颖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5(4):155-156
生命美学以生命这一更具本源性的范畴为审美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注重生命、注重精神家园的美学,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生命美学的观照下,课堂教学是追求自由、观照意义世界的过程,是感悟生命之美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命相遇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8.
熊芳芳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16,(4):20-23
生命美学与语文教育有着深厚的学科因缘,美的本质与语文教育情投意合,二者的融合可能亦可为;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引导生命向善、求真、审美,语文教育的本原是人性与生活;文学审美是必然也是必需;生命课堂追求审智也追求审美.“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生命美学观照下的语文教育,以审美眼光认识生命,从生命出发理解美. 相似文献
9.
丁慧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91-95
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审视教师评价,是教师评价研究的新视域,也是时代的召唤。生命维度观照下的教师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评价目的的生命价值导向、评价标准的动态生成性、评价实施的对话、建构过程、评价结果的发展性解释与应用。教师评价需要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思想上,坚持生命教育理念,坚持“生命发展”的评价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观;在实践中,让教师参与评价,构建和谐、自由的评价氛围,建立既有基本底线又有较高要求的评价标准,使教师评价立足于教师生命存在,追求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命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程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几年前,教育界从改革传统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在此基础上,在教育中关注生命、强调生命体验、促 相似文献
11.
生命美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视点是基于对人的关注。在生命美学的观照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之美、自由之美和超越之美都是对生命之美的诠释。从美的尺度出发,追寻教师专业成长的工具性与意义性双向成长之美,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存储性和生成性互动发展之美,释放教师专业成长传承性与创造性的共同活力之美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对生命主题的探讨是毕淑敏小说的主体与核心,而以此为基础所延伸出的现实性生存体验以及对于生命本身的敬畏与尊重构成了其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毕淑敏着眼于现实生活本相,剖析平凡个体真实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旨在发掘得以超越自我、战胜苦难的精神力量.本文着眼于毕淑敏小说的生命美学,关注小说对生命问题的探讨及其立足于现实关怀之上的美学诠释,同时探究毕淑敏小说美学建构的重要形式,通过特殊场域、创作视角、终极目标多角度的分析,最终实现对毕淑敏小说生命美学的价值阐释. 相似文献
13.
14.
教师精神文化是教师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教师发展的精神动力,影响和决定教师的精神面貌。用生命哲学解读教师精神文化,对增强教育的生命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文化品位具有现实意义。教师精神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师生生活是重要基础,生命体验是理想方式,生命教育是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育公平的质量不容乐观.产生课堂教育不公平的因素之一是教师生命教育观的缺失.在因材施教,人人学有所得的教学方式;关注全体,生命品质得以提升的课堂氛围;尊重人格,师生平等的关系;生生促发展,积极公正的评价观的生命教育观观照下,课堂教育公平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论语》既可修身养性,又可治国安邦,还为生命观的教育提供了源泉。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再从两千多年前已经提出的关于生命的讨论,来解析现代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反求诸己、知天命、未知生,焉知死、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这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极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21)
现代社会,父母普遍只关注子女的认知、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培养和物质保障,而忽略了对子女进行情感关怀教育。长此以往,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导致子女不懂得关爱他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感情付出,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情感教育与智力活动、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的本质不是说理教育,而是情感教育。本文主要对家庭教育视域下生命情感教育进行探讨,阐述生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为家长掌握生命情感教育提供方法,目的是希望家长能够正确地教育子女。 相似文献
18.
李斌辉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1,33(3):138-144
教师专业发展其实质是教师生命的发展。高师教育类课程应关注师范生的生命成长,以"经验人本"作为课程的价值取向,增加教师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以生命体验作为课程实施的策略,讲求发展性课程评价,促进师范生生命的完满。 相似文献
19.
徐霞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6):31-32
尊重儿童的权利是培养儿童独立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权利也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儿童就得承认儿童的权利,把儿童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这既是爱孩子的前提,也是教育的起点。《儿童权利公约》为世界儿童的生存、保护与发展制定了一套全面的准则,也为我国家庭教育新理念的产生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孙海英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1):40-43,49
巴依阔夫的作品《大王》作为世界生态文学的开山之作,表达了在遵循森林法则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这一观念与法国思想家史怀泽的"敬畏生命"理论有诸多相似,且最终均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归结到人自身的道德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