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逐渐加强了沦陷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调查工作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中共对沦陷城市的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开展城市工作的具体环境,更好地发展地下组织,最终实现夺取华北城市和交通要道的目标。在措施上,采取了在根据地开展异地调查和打入沦陷城市进行秘密调查等多种措施,并采用了现代统计方法。在内容上,主要包括日伪统治活动、伪组织中上层的思想认识、各阶层的生活水平和思想状况。这些调查工作,对中共掌握敌情动态、了解各阶层的思想认识,乃至对中央制定和完善城市工作政策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化镇是清代河南极具代表性的一座工商业城镇,它的经济既不同于开封等典型的政治性消费型城市,也与赊旗、周口、北舞渡等单纯依赖交通而繁荣的商业市镇有着截然的区别.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虽然其发展得益于交通的发达,但这仅是其繁荣的必要条件之一,丰富的物产及依赖本身地理条件而发展起来的手工业为清化城镇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生产的进步及商品社会化程度的加深,清化镇区域间经济整合的趋势已经形成,而雇佣劳动和包买商等行为的出现,也说明小商品生产同母体自给性小生产相背离的情况日益明显,但因受到封建制度和自身环境的约束,小农经济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3.
华北伪军包括以治安军为主体的正规军队和以省、道、县警备队为主体的地方伪军两部分。关于前者学术界已多有论列。但关于后者目前尚付阙如。实际上,华北伪军中的各县警备队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被F3本侵略者视为维护“治安”的骨干,被中共中央华北局认为危害性比正规的治安军更大。  相似文献   

4.
沦陷区关于文艺“大众化”的理论探讨,应该是现代文学理论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话语环境,它不得不专注于学理范围内,但也因此而形戍其独具的深刻和戍熟,尤其是在通俗文学理论的构建和对“五四”新文艺的反思上。  相似文献   

5.
南京沦陷前,由于国民政府实施了"二年禁毒六年禁烟计划",从而使南京成为当时全国禁烟的楷模城市。南京沦陷后,日军与南京伪政权相互勾结,疯狂地向南京输送毒品,实行鸦片专卖政策。同时,日本特务、浪人及其商人也疯狂地走私毒品。"官土"和"私土"的盛行,导致毒品在南京地区迅速泛滥,给南京市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师网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南京高校为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影响高校网络教学开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南京市普通高校中开展网络教学的教师群体为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当前普通高校教师从事网络教学的总体现状进行了系统调研。研究发现,大学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动机具有多样性;被调查教师周围同事大都没有积极、经常性地开展网络教学;所在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大都对网络教学采取(口头/文件)提倡但不强制的政策,且为教师提供的培训/支持/服务非常有限;教师在网络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工作量)投入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性;在阻碍高校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因素中,排在前三项的分别是:时间/精力,政策/培训/支持和平台问题,而知识产权因素的影响最小;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其网络教学行为会越主动、积极;经常开展网络教学的教师和从事网络教学时间较长的教师,无论在态度、观念还是在网络教学行为方面,都比其他教师更正向、积极。针对上述结论,研究者提出了改进大学教师网络教学现状的八条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艺》是华北沦陷区具有“日伪”背景的一份重要的文艺期刊,由于几任编辑的共同努力,通过栏目设置、内容甄选等手段以及其他编辑技巧,大力在期刊上推广中国文化,流露出深沉的民族意识。从刊物的内容来看,《中国文艺》的编辑们还是坚守住作为中国人所应具有的良知,他们以事实为语言,阐明了他们在逆境中坚守民族文化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和新政策的实施,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负荷越来越重。调查结果表明,河北师范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SCL—90各个因子分均值低于省内和国内大学生,但与社会成人相比依然存在问题。建议:建立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常模,做好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开好心理健康课。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后,条约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这种新的国际交往方式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世界秩序逐渐在瓦解。满清政府的民族特性以及君臣对政治的冷漠态度使得香港岛被轻易割让;满清君臣对条约的认识不清,直接促成了《南京条约》中各项条款的面世,这些早期不成熟的条约观使近代中国在无形中丧失了许多权益。同时,在资本主义扩张的世界大势下,条约作为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必将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农业大国荡起涟漪。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政府的积极引导、孝道教育的普及和地方文化的熏染共同造就了洛阳地区孝子养亲、顺亲、孝亲等孝行。明清时期洛阳地区孝行虽呈现出格套化、极端化和神秘化等特点,但孝文化对明清时期洛阳地区家庭的稳定、淳朴民风的形成以及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职业教育模式以及课程改革深入程度,还难以满足医药行业的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笔者以校内实训基地发展为抓手,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提出了技能型"准职业人"的观念以及学生就业适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万象》杂志是上海“孤岛”后期、沦陷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杂志。通过《万象》前后期的研究,可以看到当时的文学是如何生成的,其间的抗争、努力、波折,可以加深我们对当时的市民、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学,还需要大量的工作,以新的理论视角,去发现它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闽台两地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两地之间就有密切的贸易关系。甲午战后,台湾被迫割让日本,此后日本修订了两岸贸易政策,强制性地使台湾的贸易对象转向日本。致使历史沿革而成的闽台贸易呈急剧衰微的趋势。本文从两地贸易商品类别的角度对这一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诠林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2-15
在台湾日据时期,许多台湾作家在岛外创作了为数可观的文学作品。此类因诸多不同原因在台湾之外创作的台湾作家作品,即所谓"岛外写作"(Exodus Taiwanese Writings)。这些文本在台湾岛外问世后,都又或早或晚地传播到台湾。这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又可谓之"归岸文学"。这种"归岸文学"对台湾岛内留守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薪传、对台湾文学吸取其他地区进步文化而发展自身,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据初期,为达到巩固台湾殖民统治秩序、掠夺台湾经济的目的,台湾总督府第三任(1898-1906)民政长官后藤新平把教育作为政治的延续、军事的后援,对草创期的台湾殖民地初等教育进行了大力整备,设立小学校、公学校及蕃童教育所,施行三轨制差别教育,奠定了日后台湾殖民地初等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东关街作为大连最老的街区之一,其历史承载着大连发展的荣辱兴衰。1898年沙俄强租旅大后,与清政府签订《东省铁路续订合同》,伴随铁路的修建,大量关内移民聚居于此,形成了东关街最早的雏形。至日本占领时期,大量华商、华工被迁至此,东关街也成为当时大连最重要的中国人聚集区和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其街道建筑突显中国传统风格,商贸市场繁荣。此外,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东关街亦留下了中共大连地方组织早期活动的印记。"中华青年会"与大连地下党在此积极开展抗日运动,使东关街成为大连地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7.
日据大连40年,从教育方针到教育行政机构,从校规校纪到课程设置,从教师培训到教师配备,从教材编写到教研会活动,均以“奴化”二字为中心。其实质就是毒化大连人民的精神,使之丧失民族自尊,当“天皇”的“顺民”,以达到长期奴役大连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帝国扩张所支配的社会秩序下上海有着广泛的影响,以知识分子立场言说的后期《万象》,在都市文学话语上,立足市民利益,汲取左翼文学社会批判精神,又增加中国特有的家庭伦理维度,透视沦陷都市中的人性人心,表现沦陷都市小人物灵魂的种种面向:知识者、求学者精神追求被生活重担压扁;底层人艰难求生中的人性挣扎;令人震颤的人性扭曲。  相似文献   

19.
明嘉靖年间,中国东南沿海以中国人为主的“倭寇”猖厥一时。考察其成因,明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虽是形成嘉靖“大倭寇”的主要原因。但除此之外,流民的影响、政治上的黑暗、军备的松弛,以及葡萄牙人东来和日本战混乱等外部因素的刺激也是形成明“嘉靖大倭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日据的五十年间,虽然闽台之间的教育往来并不活跃,但相互之间的教育联系却是客观存在的,台湾籍民在接受教育,台湾少学生赴福建学习,台湾学生在福建的爱国活动,福建学校师生赴台湾学习和工作等,都证明相对隔离的状态并不能彻底闽台两地的教育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