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城镇化过程与区域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关系。通过构建城镇化、生态环境安全指标体系,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测评体系,对河北省2004-2014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演变的时序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河北省城镇化水平起点低、发展快,城镇化综合指数逐步提高,基本呈线性上升趋势,目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阶段;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由快速上升转变为较平稳的波动态势,期间城镇化发展由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逐渐转化为新型城镇化模式。(2)河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呈现阶段性、波动性特征。2004-2009年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由勉强调和的低水平耦合发展至勉强调和的磨合阶段,2010-2014年两者耦合关系呈现磨合与高水平耦合反复波动特征。表明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不仅在量的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内涵的提升,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交互作用正在经历反复的磨合与适应时期,即将正式进入良好的高水平耦合阶段。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其内部子系统间是否耦合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着包容性绿色发展进程。在阐释包容性绿色发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测度分析2001—2020年全国、八大经济区和30个省域的包容性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性,并实证检验关键因素对包容性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性的影响,从而有利于观察和把握中国包容性绿色发展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为促进中国包容性绿色发展的平衡性、充分性提供思路启发。包容性绿色发展的本质就在于强调包容、绿色与发展三者的协调并举和不可偏废,中国包容性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性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等级从“十五”规划时期的濒临失调衰退型上升至“十三五”规划时期的初级协调发展型,区域和省域包容性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性为上升趋势,专利授权量、人力资本和城镇化水平对包容性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性具有正向影响,而研发投入强度、政府干预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全国31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模型等方法,探究2011—2020年我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全国及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水平虽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部分省、自治区生态环境子系统评价指数有所波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各区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呈现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特征;我国各区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动态差异,且新型城镇化滞后型省份与同步发展型省份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滞后型省份增多,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并未实现理想的高度耦合协调与同步发展状态,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创新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具有负向的显著影响,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呈现负向不显著,且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以世界长寿市贺州市为例,对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评,为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2011—2018年的数据构建贺州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贺州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协调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经济综合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水平整体呈现增长趋势,说明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越来越好。(2)旅游经济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之间的比值介于0.01~0.86,说明旅游经济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但由旅游经济严重滞后状态逐渐发展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基本同步状态。(3)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方面,2011年和2012年分别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和磨合耦合阶段,其它时间都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方面,2011年为严重失调状态、2012年和2014年为轻度失调状态、2013年和2015年为濒临失调阶段、2016和2017年为勉强协调阶段、2018年为轻度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耦合度,贺州市应该借助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并借...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途径,本文运用熵值法,结合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20年间南京市绿色空间与城市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特征等进行测度。研究表明:(1)2006—2020年间,南京市的绿色空间、城市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南京市绿色空间与城市发展两个系统始终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3)南京市绿色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经历了失调期、提升期及协调期三个阶段,现已无限接近优质协调阶段。研究认为:通过保持绿色空间建设投入,提升绿色空间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经济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等实践策略,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三者的耦合协调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耦合协调测算与灰色关联分析,对2010-2019年民族地区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较低,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空间上,广西、云南、内蒙古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西藏、青海相反,长期处于失调状态;时间上,各地耦合协调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影响因素中,专任教师数、高校数代表的高等教育资源排在前列。各地区需要结合地域实际,着眼协调发展关键要素,加强各系统交流合作,促进三大系统的耦合与协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系统都是动态开放和较为复杂的综合系统,这两个综合系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建立基于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发展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安徽省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的综合指数、测算了两大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研究启示我们应加大对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创新绿色信贷及直接融资工具,加大环保设施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8.
扬弃传统的绿色发展效率测度方法,以2013-2014年我国30个省市区(西藏除外)绿色发展数据为样本,分三个层面对我国区域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北京等区域绿色发展呈现强有效状态,河北等区域呈现非有效状态,微观层面上分别与区域循环低碳耦合协调状态相关,更加微观层面上分别与影响区域绿色发展因素相关。故应通过构建区域循环低碳协调发展框架体系,制定省级层面、市级层面和企业层面三级联动的政策体系,平衡区域绿色发展投入产出要素,并关注重点要素等方面合力推动我国区域绿色发展。另外,文章进一步探寻了绿色发展效率评价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民族地区节日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城乡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出落后的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节日旅游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和数量,而是要严格遵循生态旅游的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与开发,充分发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建立若干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村,大力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同时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绿色发展是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地区最大的河流,生态区位极其重要,推进大凌河流域实现绿色发展,对于维护辽宁省生态安全、推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大意义。在对大凌河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探究大凌河流域生态脆弱性的驱动机制,进而提出推进生态治理、发展生态经济、完善生态制度、增强生态意识等绿色发展路径,以期为生态脆弱地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1.
西部各少数民族地区要想在西部大开发中得以尽快地发展,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以改革促发展;必须提高开放的程度,以大开放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必须给予政策和物质支持,增强发展的后劲;必须办好民族教育,夯实发展基础;必须用好民族区域自治刳度,拓宽发展路子;必须搞好民族团结,聚合发展力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分析、现实分析和比较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目的是试图构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科学的人才资源开发模式,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践运用,促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3.
付海兰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6):90-93,114
我国"三农"问题凸显,己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农难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把西部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贵州省铜仁地区为例,分析铜仁地区农民工创业的现状、存在问题、机遇及作用,探索铜仁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黄英个案,提出进一步促进西部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少数民族地区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原则、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说明在自主与合作、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方法、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科学态度及研究学习的价值观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同时通过研究与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有效地促进研究性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课程体系价值理念导向不到位、与职业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缺失民族地区特色等问题.本文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与改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建构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战略的高度审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的现状,阐述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新体系建构的目标和思路,揭示其开放性、提升性和兼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研究与开发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地方课程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本对构建少数民族地方课程体系的策略谈一些认识,如开展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途径、方法、理论意义等。  相似文献   

19.
在倡导教育公平的及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师资等存在诸多问题,急需重新审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针对问题所在,积极建构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相似文献   

20.
唐壮东  孙汝兵 《高教论坛》2022,(2):43-46,50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已在全国各高校展开,且成效较为突出。但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基础相对较弱、起步较晚,经验较少,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工作针对性较弱和实效性较差等问题,特别是工科专业中课程思政建设问题较为突出。为使课程思政更好地在民族地区高校落地、落细、落实,突出专业优势,尽显民族特色、本校特色,需要从整体上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专业课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强化育德要求、凸显地方特色、增强发展活力,深入推动民族地区工科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