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述了《人:游戏者》的基本内容,讨论了以往研究者的不足和缺陷,认为游戏是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源动力,其对于丰富和拓展体育人文社会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下对文化安全的想像,从内容到成因到解决策略,见仁见智。目前对文化安全问题存在三种误读,即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交流的误读,对主流文化价值变化与否的误读,对文化安全的相对性及伴生性的误读。文化安全误读的危害在于导致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从儿童教育价值的角度看,确保文化安全的有效措施是提倡多元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玛丽亚·蒙台梭利穴1870~1952雪于1870年生于意大利,1896年成为罗马大学第一个医学女博士。毕业后,任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院助理医生,从此开始应用美国精神病医生塞甘和法国医学家伊塔的方法,对智力缺陷儿童的神经与心理疾病进行研究。1898年成为全国智力缺陷儿童教育协会的成员。1900年任罗马一所招收智力缺陷儿童的学校的校长,该校后以“国立特殊儿童学校”著称。1901年她离开该校,开始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寻求把智力缺陷儿童教育的方法应用于正常儿童的可能性。1907年受“罗马优良建筑协会”会长伊达埃多·达勒姆的委托,在圣洛伦佐区玛…  相似文献   

4.
过去许多研究显示,家庭中的经济、文化与社会资本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以及人格特质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家长究竟是透过何种机制将此项优势传递给子女,至今仍存在许多争论,特别是家庭生活的阶级差异应该使用哪些指标加以呈现,部分研究关注的焦点似乎颇为狭隘.据此,本研究试图透过质性研究的方式来了解社会阶级与家庭教养的关系,针对家长的教养行为与态度进行更为整全的描述,以探究不同社会阶级的家庭如何分配资源,进而影响子女在学校的成就与表现.本研究主要选取两个不同社会阶级的家庭个案进行探究,以参与观寨及深度访谈的方式为之,透过为期八个月左右的实证资料搜集,分析归纳出以下四个主要结论:(1)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投入影响不同社会阶级学童家庭教养的情况;(2)中产阶级家庭倾向于协作培养模式,劳动阶级家庭则为自由成长模式;(3)家庭伦理观念与性别因素亦为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重要来源;(4)中产阶级学童因拥有的资源丰厚,在学业上容易取得较佳表现;劳动阶级学童则因家庭与学校生活的区隔,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是在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宗法家族为背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环境中形成的。西方文化起源、发展、成熟于欧洲,20世纪扩展到美洲、澳洲等广大地区并影响了全世界,属于一种扩张性文化。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特点的对比,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并期望能对儿童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是在以个体农业为基础、以宗法家族为背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环境中形成的.西方文化起源、发展、成熟于欧洲,20世纪扩展到美洲、澳洲等广大地区并影响了全世界,属于一种扩张性文化.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特点的对比,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并期望能对儿童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广西教育》2008,(25):22-22
孙岩在《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年第1期上撰文说,游戏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人类文化的表现方式。虚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游戏方式的变革,并表现出独有的文化创新和文化变异特征。虚拟游戏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承载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现实社会所不能给予个体的某种心理行为体验和多元文化体验,进一步丰富了现实文化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文化人类学这门课,人类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一门显学。于是,教材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为配合上海地区人类学课程的教学与发展,2003年,上海市教委把“文化人类学”列为高校重点教材的建设项目。编著一本文化人类学教材并不难,而要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和反思学科基本观念或方法的基础上真正把该学科推动向前却并非易事。田兆元教授主编的《文化人类学教程》(该书于2006年2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正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迈开了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渠道.游戏不仅带给儿童快乐,帮助儿童认识社会,而且还承载着人类文化.三喻文化的存在为儿童游戏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从文化学角度分析儿童游戏与三喻文化的内在联系,以期引起人们重视儿童游戏、关注儿童生活及理解儿童文化.  相似文献   

11.
石丽媛 《江苏教育》2022,(23):41-44
童年是多样的、多元的、不确定的、流动的,但现实的童年图景出现了学习与生活分离、过去与现在分离、先天与后天分离的想象。究其原因,学校可能存在教育者的融合与全局意识淡薄、师生之间的深度交流不足、教育内卷严重等问题。教育者应更新理念,以融合视角看待学生的生活世界;拓展师生交流的时空,挖掘学生的内在资源;坚守教育的原初与本真,找到学生的内生力。  相似文献   

12.
孙楠 《考试周刊》2007,(44):147-148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伟大的巨著,它极大程度地影响了英国的文学发展。之前已有许多关于此小说的评论与剖析,本文试图从"教养"这一角度分析主人公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爱情与婚姻关系。作为评价一个人社会地位标志的"教养"一词无论在十八世纪的英国社会还是小说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正是"教养"弥补了达西与伊丽莎白的经济地位差异,最终导致二人陷入爱河的。所以通过本文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体会到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产游戏“走出去”离不开中华文化内核的支持。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游戏《原神》通过融合东西方共通思想,引发玩家的情感共鸣,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文化隔阂,不仅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喜欢中国文化,并且对提升我国文化输出的软实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是一部在评论界众说纷纭的小说,其游戏说的主题研究由来已久。本文拟从游戏文化的概念界定入手,探析《西游记》游戏文化的物质层面、实践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涵,缘此发掘经典著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类游戏就是一种凭借高科技技术新兴的独立艺术,是一种以沉浸式、交互式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青少年的世界观和心理发展尚处于不成熟的建构期,同时作为文化的直接接受者即信宿,一种新兴文化的正确传播对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传播速度的加快,青少年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接受者,而同样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即信源。在既是信宿又是信源的今天,人作为推动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青少年对于文化传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儿童游戏的本质——基于文化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儿童与游戏都是文化性的存在,儿童是"游戏人"同时又是"文化人",游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就具有文化的本质.儿童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就是儿童文化,是儿童的一种自由与创造、轻松与愉悦的诗性表达,是儿童在文化习得、文化适应基础上的文化生成、文化创造与文化超越,是人生财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日,览读了王忠民先生的五册著作《儿童教育哲思哲语》,读罢颇有感触。近日,在闲暇之余,又细读一遍,才知道不只是五个俏皮可爱的书名倾注了忠民先生对儿童教育的挚爱,其广博内容也是他平时心血的积累。书中的涓涓细语,真切道出他对儿童教育的期冀与渴盼,也温润了我的心,让我执笔写下一些思考,总结出来就是“四性二心”。  相似文献   

18.
儿童游戏的性质是由天性与文化两方面来规定的.作为天性,游戏象征着和谐、自由,是人之为人的标志,教育应该建立在儿童游戏活动的基础之上.作为文化,游戏又有着丰富而具体的内涵,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而变迁.这一问题的辨析有着重大的教育学意义,它使我们在肯定教育顺应天性的同时,也要考察游戏活动的具体形态,并对儿童生活的现实进行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把握父母教养方式领域近2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检索平台,以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为数据来源,在2次检索后获得2000年1月1日—2022年8月1日的文献,统计分析发文量,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等情况。当下我国父母教养方式研究以青少年为重点,研究内容和方法日益丰富。通过内容分析发现,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内涵和类型、测量、影响因素和对青少年的影响等方面。结论表明,当下我国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由点趋向面,研究由个体因素拓展到环境因素,由个体研究拓展到家庭教育研究,研究方法也更加多样。未来的学者和研究机构之间可以加强合作,提高整体性思维,共同提出更合理的父母教养方式,并将孩子和父母对于教养方式的感知进行匹配,从而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20.
传统儿童游戏是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秩序的符号化表征,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具象化表现,蕴含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游戏也是孩童接受学习和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可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儿童游戏的生存空间正逐渐被吞噬,并因时间、场地等客观因素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文章尝试在皮尔斯符号学视野下,阐述解析传统儿童游戏的文化内涵以及推广传统儿童游戏进课堂、入生活的现实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